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秋季防燥 更应防湿、防风

生活百科5年前 (2019-11-12)秋季养生582
秋季在防秋燥的同时,防湿、防风一样不可忽视。

进入初秋,暑期的湿热已经消除了一大半。然而,此时气温仍然很高,尤其是在我国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地区,农历9月一些地区的最高气温依旧维持在35℃以上,夏暑尚未完全消除,加上秋天雨水增多,湿、热依旧很“活跃”。所以,秋季在防秋燥的同时,防湿、防风一样不可忽视。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秋季湿气阴邪加重,就可能出现湿气伤脾而发生水肿或腹泻的症状。“如果早秋脾伤于湿,会为冬天的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发作埋下隐患。”张纾难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秋伤于湿,冬生咳嗽。”表现在“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痿者,肢体痿废不用,四肢尤重;厥者,四肢逆冷,阳气内郁,失于畅达。这些都是脾伤的表现。所以,如遇冬季受寒咳嗽,不仅要表散外寒,还应该注意是否为“秋伤于湿”的缘故,在治病保健方面还应做到“温化水饮,消除痰湿”。

睡觉时莫给风邪可乘之机

经历夏天的闷热,初秋的凉爽备受人们的喜爱,但有的人在睡觉时却延续了夏天的睡法,爱裸身睡觉,这就十分容易受到风邪的侵袭。专家说:“秋季早晚温差大,冷热无常,贼风往往会在夜间乘虚而入,那些睡觉不注意的人容易生病,比如有的人入睡喜欢贪凉开窗,醒来时才发现全身酸痛,疲乏无力,或因此而患咽炎、气管炎、面部神经麻痹等。”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季要格外注意入睡前及时添加衣物、盖被预防风邪。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849.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秋季防燥 更应防湿、防风” 的相关文章

夏秋之交养生要十分注意“三重”

夏秋之交养生要十分注意“三重”

经过天气炎热的夏季,进入秋季之后,天气迅速由炎热转为干燥,人体也到了“夏秋之交”的分水岭。饮食及生活习惯,大家该怎样去调整,才能防止疾病的趁虚而入? 自然界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季节特点。人类作为万物之灵,就应该顺应不同的节气,调整自己,该宣发的时候宣发,该收敛的时候收敛,做到与天地相应...

立秋之后天多变 适当调补正当时

立秋之后天多变 适当调补正当时

秋燥伤肺的易感人群大致有:老年人、儿童、体弱者:慢性呼吸道疾病、糖尿病、心脏病患者,此外还有长期疲劳、生活不规律等所致的亚健康状态者,这些人由于抵抗力低下,对季节变化的适应能力弱,所以就容易被秋季的燥邪所伤。 “三伏不到秋来到”,不等秋天真正到来,立秋先到了。立秋过后,白天虽然依然炎热,但至...

秋天燥邪易伤肺 五大措施来“养肺”

秋天燥邪易伤肺 五大措施来“养肺”

中医学认为,秋令与肺气相应,秋天燥邪易伤肺,而肺为“娇脏”,外合皮毛,主呼吸,所以秋天养生,应以“养肺”为先。 秋天气候干燥,人们常觉得口鼻干燥、咽干咳嗽、皮肤发紧脱屑等现象,本身有呼吸系统宿疾的患者也容易复发。中医学认为,秋令与肺气相应,秋天燥邪易伤肺,而肺为“娇脏”,外合皮毛,主呼吸。外...

秋季哮喘多频发 日常预防有“六法”

哮喘属于过敏性疾病,它的发作多半是季节性的,每年夏末秋初开始发作,仲秋季节发展到高峰,寒冬腊月减缓。故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而养阴的关键在于防燥,这一原则应具体贯彻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病,是一种以反复发作性咳嗽,喘鸣和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哮喘属于过敏性疾...

秋日需提防七种病

处暑以后,气温下降了,我们的体质与免疫力也会随之下降,而这样就会让很多秋季高发的疾病有可乘之机。 处暑以后,气温下降了,我们的体质与免疫力也会随之下降,而这样就会让很多秋季高发的疾病有可乘之机。鉴于此,我们就应当认真做好秋季保健,同时也要对秋季高发的疾病进行有效的预防。 感冒 由于秋季气候忽热忽...

秋天吃点瓜 身体棒棒哒

秋天是各种瓜成熟的季节,民间有句谚语:“春吃花,夏吃叶,秋吃瓜,冬吃根”。秋天风干物燥,吃瓜可以去火润肺,是秋季理想养生的食物。 秋天是各种瓜成熟的季节,民间有句谚语:“春吃花,夏吃叶,秋吃瓜,冬吃根”。秋天风干物燥,吃瓜可以去火润肺,是秋季理想养生的食物。 丝 瓜 【性味】 性凉,味甘。 【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