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日子需要润着过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秋季养生541
《黄帝内经》曰:“燥胜则干”,中医认为燥邪干涩,最易耗伤人体津液,而津液之于人体犹如水之于土地,起着滋润、濡润的作用。

《黄帝内经》曰:“燥胜则干”,中医认为燥邪干涩,最易耗伤人体津液,而津液之于人体犹如水之于土地,起着滋润、濡润的作用。

“秋季燥邪最伤肺,尤其伤及肺的津液,使肺阴(津液)受到损伤,而阴虚体质的人在症状上更加明显,故而要格外注意防秋燥。”

燥邪最易伤肺

“从肺的功能来说,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在五脏中位置最高,像伞一样,故古人称肺为华盖。”中医认为肺有两大功能,一为主气,司呼吸,随着呼吸调节气的宣发和肃降;二为调节水液的代谢,人饮入的水液,由脾吸收后转输到肺,通过肺气的布散而输送至全身,一方面通过肺气的宣发,使津液外达全身肌肤而为汗,滋润肌肤;另一方面通过肺气的肃降,其浊者(代谢产物)部分以尿的形式经膀胱排出体外。

肺除了上述两大功能外,还有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在体为皮,其华在毛,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关系。所以燥邪伤肺,与肺相关的组织也会受燥邪侵扰。

燥邪从口鼻而入,耗伤阴津,就会出现皮肤干涩、毛发枯燥等症状。另外,肺气被燥邪所闭,宣发肃降受阻,则会出现干咳少痰、痰黏难咯、大便干结等症状,津液外达不畅,也会出现干燥不适症状。

“若伤及肺阴,不及时治疗,久咳后还可能出现痰中带血丝。” 而且生活中的很多不良习惯也会加重秋燥,如抽烟、嗜辣、不爱喝水、有不良情绪等。除了避免以上不良习惯外,还应有充足的睡眠时间,来养阴气。:“秋季天气已凉,人应顺势而为,让身体与秋天的气候相适应,使肺气不受秋燥的损害并适应秋天干燥的气候。”养生建议,每日睡前或起床前,深吸气,鼓肚皮(5秒);长呼气,收肚皮(7秒~15秒)。要求:取平卧位,整个过程要缓慢进行;次数:反复做20次~30次;功效:有助于增强肺功能。

秋季养生需要减法

经过“苦夏”,入秋后人们热衷于“贴秋膘”,这是过去民间的养生方法。如今很多人营养充足,所以养生的方法也要变了,要做做减法。张雪亮说,夏季,人们由于常食冷饮,脾胃功能多有减弱,如果随意进补,会加重脾胃负担,造成消化功能紊乱。尤其是脾胃虚弱的老年人和儿童不适合贴秋膘。秋季进补适宜以滋阴润肺为原则的“平补”。山药、莲藕、花生、百合和梨等都是很好的“平补”食物。

进入白露节气后,夏季风逐渐被冬季风替代,冷空气南下变得频繁,日照时间变短,也是全年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 张雪亮提醒读者,白露过后,燥气渐盛,燥易伤肺,所以要避免易在秋季出现的鼻腔疾病、哮喘病、支气管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特别对于那些过敏体质的人,在饮食养生上更要慎重。张敏建议,可选用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西洋参、百合、杏仁、川贝母等,对缓解秋燥多有良效。也可以多吃点梨、山竹等凉性水果,同时增加对芝麻、蜂蜜、枇杷、西红柿等食物的摄入,以益胃、养肺、生津。,经历了一个夏天的冷饮“轰炸”,人体的脾胃功能减弱,这时候,若能喝上一碗热乎乎的稠粥,不仅脾胃得舒,而且还能收到润燥滋阴的功效

为何多喝水也不能解秋燥

人人皆知“秋冬养阴”,秋季饮食宜清润,避免辛辣烧烤刺激。但即便如此,仍然有一些人无法摆脱口唇、鼻腔、咽喉干燥的症状,多喝水也解决不了问题,而且喝得多小便就多,好像完全不吸收一样,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张敏解释说,这种情况往往是燥邪郁遏肺气,人体内水液不能正常输布透达全身,直接下输膀胱从小便走了,津液不能被充分利用所致。

好的中医大夫在滋阴润燥时会佐加一些具有辛散功能的药,比如着名的治疗温燥咳嗽的“桑杏汤”,张敏介绍,除了润燥的沙参、梨皮、杏仁外,桑杏汤加了桑叶、豆豉开宣肺气,使津液随肺气畅达周身而润燥,犹如淤堵的河道得以畅通。桑杏汤不仅能止咳化痰,还具有润肠通便、润泽肌肤的作用。

秋梨膏,也叫雪梨膏,是以精选秋梨(或鸭梨、雪花梨)为主要原料,配以其他止咳、祛痰、生津、润肺药物精心熬制而成的药膳饮品。在深秋时节,这道秋梨做成的汤水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润肺、化痰、止咳、安神的作用。

应对秋燥 教您自备秋梨膏

料:鸭梨1500克,生姜250克,蜂蜜适量。

做法:将鸭梨切碎,取汁。梨汁置于锅内,文火煎至稠黏如膏,加入与梨汁等量的蜂蜜与姜汁,继续加热至沸。停火待冷装瓶备用。

法:每次一汤匙,温开水冲化,代茶饮用,每天3次。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903.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日子需要润着过” 的相关文章

秋冬寒冷刺激多 预防心血管疾病“6要点”

秋冬寒冷刺激多 预防心血管疾病“6要点”

秋冬季节是心血管疾病的多发季节,因此专家提醒,秋冬养生更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恶化。 秋冬季节是心血管疾病的多发季节。心血管病患者自秋季起就开始增加,特别是在降温幅度大的日子里,冠心病患者和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冠心病危险因素者尤其要多加注意。这是因为突然降临的寒...

夏秋之交养生要十分注意“三重”

夏秋之交养生要十分注意“三重”

经过天气炎热的夏季,进入秋季之后,天气迅速由炎热转为干燥,人体也到了“夏秋之交”的分水岭。饮食及生活习惯,大家该怎样去调整,才能防止疾病的趁虚而入? 自然界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季节特点。人类作为万物之灵,就应该顺应不同的节气,调整自己,该宣发的时候宣发,该收敛的时候收敛,做到与天地相应...

贴秋膘要因人而异、因人而补

中医认为贴秋膘一定要因人而异、因人而补。对于超重、肥胖的人切忌贴秋膘;对于体重偏低的,特别是属于低体重的,可以适当“贴秋膘”。 夏天炎热的气候,人们往往食欲不振,很少吃肉。进入深秋,日渐寒冷的天气让人们食欲大增,于是在秋天开始变本加厉吃,蔬菜、水果已经满足不了突如其来的胃口,大口吃肉就变成了秋天...

秋天养生6要诀 饮食调养吃什么

秋天养生6要诀 饮食调养吃什么

秋季养生,无论从情志、饮食、起居等方面都要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以养收为总的原则。 秋天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期。因此,秋季养生,无论从情志、饮食、起居等方面都要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以养收为总的原则。具体来说,有下面6个要诀: 一、忌...

三方面有效防治秋燥

中医学认为,肺喜润而恶燥,秋季气候干燥最容易损伤肺,因此秋季尤其要注意对肺的保养,预防肺系疾病发生。 在四季气候中,中医将“燥”列为秋季主气,认为“燥”是秋季最易伤人致病的邪气。入秋以来,有些人出现了皮肤发紧、口干舌燥、鼻腔干燥、喉咙发干、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大便秘结等症状,这些症状并不是一般的...

秋季养阴防燥三大措施

秋季养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通过健康饮食、体育锻炼、心理调节等来调理身体。 连日的秋雨落下,气温逐渐降低。秋意来临,人们的身体好像还没适应季节的转变,要闹一下“情绪”,一些胃肠疾病开始悄悄“找上门”来。专家指出,秋季养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通过健康饮食、体育锻炼、心理调节等来调理身体。 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