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秋季进补需谨慎 不要“贴膘”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秋季养生557
贴秋膘习俗起始于清朝,尤其在北方民间流行较甚。一是因为北方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以肉贴膘好有劲农忙。二是从文化讲,我国唐朝、元、清等朝代,以胖为美,秋季吃好既可防病又可养生。三是北方冬天寒冷,贴秋膘可以御寒,帮助度过漫长的冬季。

“天气转凉,想着给孩子补补营养,没想到越补越吃不下东西,面色蜡黄。”42岁的市民李女士说,近段时间,她每天都烹饪各种美味佳肴,想给孩子贴点秋膘好过冬,没想到一周后孩子就出现恶心、腹胀等症状,只能带孩子去看急诊。夏天人体内储存的营养耗损不少,秋季适当进补能增加机体抵抗力,但是秋季进补也要根据个人体质不同而选择不同的进补方式,切忌盲目。怎样贴秋膘才健康?

正确理解贴秋膘的习俗

贴秋膘习俗起始于清朝,尤其在北方民间流行较甚。一是因为北方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以肉贴膘好有劲农忙。二是从文化讲,我国唐朝、元、清等朝代,以胖为美,秋季吃好既可防病又可养生。三是北方冬天寒冷,贴秋膘可以御寒,帮助度过漫长的冬季。对于传统意义的“贴秋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今日的“贴秋膘”习俗已经失去传统意义上的“食肉进补”之意,应把“贴秋膘”当成一种社会节日文化。从当今科学发展角度看,秋季养生保健应以润燥为主,科学贴秋膘。

哪些人不适合贴秋膘

39岁的张先生入秋以来按照老传统贴秋膘,大鱼大肉每天换着吃,不料引起急性胰腺炎。对此,摄入大量高脂饮食是引发胰腺炎的诱因,主要表现为急性剧烈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

以下几类人切不可盲目贴秋膘:老年人、儿童、胃火旺盛者及胃肠疾病、心血管疾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痛风等慢性病患者一定慎贴秋膘,以免因为短时间食用高油高脂、肥甘厚味的食物引发或加重原有疾病,宜采取平补、慢补的方式,平日的饮食也应以清淡、润燥为主。

如何健康贴秋膘

“秋天补得好,一冬病不找。”但前提是要补得好,如果补过了头,每天的热量摄入大于消耗,“贴膘”很快会演变成发福,高血压、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等就会接踵而至。中医认为,贴秋膘一定要因人而异、因人而补。对于体重属于超重肥胖的,切忌贴秋膘;对于体重偏低的,特别是属于低体重的,可以科学适当“贴秋膘”。

除湿热:秋天虽然天气渐凉,但燥热、暑湿之气在体内还存在,所以应先排除夏季的湿热之邪,入秋后适当多吃冬瓜、苦瓜等祛湿热的食物,然后再补养人体所需。

避免盲目服用补药:有很多人为了贴秋膘就乱服补药,殊不知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很伤身。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药补不如食补,合理膳食才是最好的进补方式。切忌过度进补、以药代食,更不能无病乱补,所以适量最重要。对于体虚多病的人群,秋冬季节可到正规医疗机构,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结合自身体质服用膏方调理身体。

切忌大补特补:大补特补易致人体阴阳失衡,诱发疾病。曾有一位妈妈每天给25岁的儿子煨汤贴秋膘,排骨汤、鸡汤连续多日进食,结果贴出了痛风。其实最好的进补时间应该是立冬或冬至过后,所谓“冬天进补,来春打虎”,就是说滋补营养在冬天为宜,且应以平补、清补为主。

贴秋膘适宜食品:多吃薯类,如山药、红薯、芋头等。用薯类适当替代精米白面,可以预防肥胖和多种慢性病。可经常吃鱼,鱼肉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有利于体重保持。秋季干燥,容易上火,要少吃辛辣、煎炸的食品,保证每天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如百合、莲子、萝卜、山楂、银耳、藕、平菇、西红柿、梨、葡萄、柚子等。对于阳虚血虚的人,可以适当多吃牛羊肉进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898.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秋季进补需谨慎 不要“贴膘”” 的相关文章

秋季养生方略

秋季养生方略

秋季养生饮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准则,阿胶具有滋阴润肺的功效,可参考阿胶食谱进行饮食调养。另外还应“少辛增酸”.就是说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甘蔗等。 秋收时节天气凉爽,很多人不再苦夏,脾胃似是大开,再加上“贴秋膘”的正当理由,往往堂而皇之地大补特补,一不小心就闹个秋燥。您可以仔细回想...

秋季保健重“七防” 防暑、防燥、防悲伤

秋季保健重“七防” 防暑、防燥、防悲伤

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人的生理活动一定要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所以秋季保健必须重视以下七防。 秋季是由热转寒、“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特别是“白露”节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身体一旦不适,便易伤风感冒,旧病复发,所以有“多事之秋”的说法。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人的生理活动一...

秋季分为“三阶段” 养生保健随时变

秋季分为“三阶段” 养生保健随时变

秋季可分初秋、中秋、晚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气候各有特点,所以养生保健也应随气候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对策。 秋季气候多变,是一些疾病的高发季节,人们的情绪会不稳定,所以有“多事之秋”一说。秋季可分初秋、中秋、晚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气候各有特点,所以养生保健也应随气候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对策。...

秋季昼夜温差大 警惕“缠腰龙”缠上身

带状疱疹俗称“蜘蛛疮”“缠腰龙”,该病与抵抗力下降有关,秋季由于昼夜温差大,该病毒常在人们感冒、劳累等机体抵抗力差的时候乘虚而入,患病者明显增多。 带状疱疹俗称“蜘蛛疮”“缠腰龙”,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皮肤病,因为该病在皮肤上表现为带状的红斑和成群的水疱,很有特征,故得此名。...

秋燥认知的四大误区

秋燥症状并不是多饮水或者简单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便能缓解的,一定要对“证”,才能有效预防。 霜降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的意思是天气变冷,露水结成霜。即便秋季带来降雨也不能明显缓解秋燥的环境,反而更让秋凉时节“凉燥”的威力加大。 对于秋燥...

初秋不适五对策

入秋之后,秋老虎会给人们带来诸多不适,夏天的“高温多湿”和“紫外线”,加上“寒暖差(室内外温差等)”“空调寒”“内脏寒”还会延续,对此应采取以下措施,加以防范和调理。 入秋之后,秋老虎会给人们带来诸多不适,夏天的“高温多湿”和“紫外线”,加上“寒暖差(室内外温差等)”“空调寒”“内脏寒”还会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