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秋季养生话“秋冻” 早晚更应防“秋凉”

生活百科5年前 (2019-11-12)秋季养生584
秋天气候变化的时候,白天很热,让人又吃雪糕又扇扇子的,但是早晚很凉,凉风嗖嗖的,身体壮的人没有问题,但是部分体弱人群如果不注意,会被寒气伤到,所以要注意添加衣服,别敞着前襟,以免寒气侵袭肚腹,引发腹痛。

在中医里面,被寒邪伤到,有伤寒与中寒之别,一般如果体表被寒邪伤到,叫伤寒,如果我们咕咚几瓶冰啤酒,直接把脏腑给冰住了,这叫中寒。

那么,都有哪些感受寒邪的途径呢?

寒邪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阳气弱的人,更是要躲着寒邪,一般体表感受的伤寒还好说,最难受的是中寒,有隐蔽性,会和其他的内科杂病混在一起。

第二:寒性凝滞

气血凝滞,不通则痛,总是会引起胃肠,腹部等的疼痛,还有客肺、肠胃、心脉,寒凝胞官等证,老人在这个季节如果不注意,就会寒凝心脉,导致心脏的问题,所以春捂秋冻是不适合老人的。

第三:寒性收引

这个是说寒邪容易造成拘挛。对于寒邪的治疗,就是寒则温之,在这个领域,中医的火神派理论很有建树。

在这里介绍一下一般老百姓能用的附子理中丸吧,这个附子理中丸中国所有的药店都可以买到,是个最常见的方子。

这个方子其实是张仲景的理中丸的加味,加上了附子,药的主要成分是干姜和附子,中医说:附子非干姜不温,这两味药放在一起效果特别的好,药里面还有党参和白术、甘草。

这个方子主要是温脾胃的,一般秋天如果着凉,多是脾胃受凉,比如在凉水里嬉耍了,比如腿部着凉了,这都很容易使下肢着凉,还有的人是喝了很多的冷饮,肚子就开始痛,这是把寒邪给灌进来了。

被寒邪伤到脾胃以后,一般都会肚子痛,或者胃痛,同时还会出现上吐下泻的情况,这个泻大家要注意了,很容易和“热泻”混淆,中医教程说“热泻”泻下的大便是黄褐色的,“冷泻”泻下青白色的,但是,其实临床中不是绝对的,很多冷泻的患者泻下也是黄褐,一定要看发病的诱因是什么。

对于这种脾胃受寒的情况,附子理中丸一般的用法是,只服一丸,一般立刻就会缓解,最多两丸,如果没有效果,就不是这个问题,就不用吃了。

我们常说“春捂秋冻”,以为秋天穿多了会伤身,其实不然。秋天气候变化的时候,白天很热,让人又吃雪糕又扇扇子的,但是早晚很凉,凉风嗖嗖的,身体壮的人没有问题,但是部分体弱人群如果不注意,会被寒气伤到,所以要注意添加衣服,别敞着前襟,以免寒气侵袭肚腹,引发腹痛。年轻人应少穿露脐、露腰、露腿的衣服,特别是女性朋友,年轻时这些部位受寒可能会引起诸多妇科问题。所以一定要防秋凉伤身。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850.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秋季养生话“秋冻” 早晚更应防“秋凉”” 的相关文章

“多事之秋”警惕心脑血管疾病来袭

“多事之秋”警惕心脑血管疾病来袭

秋季是由夏至秋的过渡季节,气候变动较大,寒而复暖,暖后又寒,常使人防不胜防。对于健康人而言,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就应当十分小心了,因为一冷一热极易导致血管痉挛,以致旧病复发。 秋风起,天气渐渐的凉了。秋季是由夏至秋的过渡季节,气候变动较大,寒而复暖,暖后又寒,常使人防...

初秋阳气趋收敛 顺时养生5“要点”

初秋阳气趋收敛 顺时养生5“要点”

初秋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 初秋是气温变化较大的一个时令。此时节的气候特点是中午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低。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证。 专家介绍,万物经历了夏季的茁壮成长,初秋是到了收敛生性的时...

“贴秋膘”并非适合现代每个人 “秋燥肆虐”更应注重养阴

“贴秋膘”并非适合现代每个人 “秋燥肆虐”更应注重养阴

人秋以后,天气逐渐变得凉爽,“贴秋膘”又开始在很多地方流行起来。秋后的确该适当进补,但贴膘并非明智选择。 民间紊有“昼养阳,夜养阴”的说法,良好的睡眠可以保障心肺肝脾肾等脏器得到充分休养。人秋后的作息应逐步调整为“早睡早起”的状态。入秋以后,天气逐渐变得凉爽,“贴秋膘”又开始在很多地方流行起...

仲秋季节哮喘多发 预防复发十措施

仲秋季节哮喘多发 预防复发十措施

哮喘的发作,多半是季节性的,每年夏末秋初开始发作,仲秋季节发展到高峰,寒冬腊月减缓,来年春季又呈高峰趋势。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很常见的发作性过敏性疾病,一般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哮喘的发作,多半是季节性的,每年夏末秋初开始发作,仲秋季节发展到高峰,寒冬腊月减缓,来年春季又呈高峰趋势。病人在哮喘发...

秋天转凉燥邪到 6招防止“鼻炎闹”

秋天转凉燥邪到 6招防止“鼻炎闹”

秋后天气逐渐转凉,早晚温差大,天气干燥,空气中尘螨花粉增多,鼻腔容易受到外来刺激物的影响,导致鼻炎发生。 俗话说“秋天到,鼻炎闹”,秋天是鼻炎的易发期,尤其是过敏性鼻炎患者,一把鼻涕一把泪,喷嚏不断,鼻塞、头疼等,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专家介绍,秋后天气逐渐转凉,早晚温差大,天气干燥,空气中尘...

秋季哮喘多频发 日常预防有“六法”

哮喘属于过敏性疾病,它的发作多半是季节性的,每年夏末秋初开始发作,仲秋季节发展到高峰,寒冬腊月减缓。故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而养阴的关键在于防燥,这一原则应具体贯彻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病,是一种以反复发作性咳嗽,喘鸣和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哮喘属于过敏性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