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秋季温度湿度低 健康养生有“六宜”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秋季养生532
秋气应肺,而秋季干燥的气候极易伤损肺阴,从而产生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重者还会咳中带血,所以秋季养生要防燥,专家强调,秋季养生,重在“六宜”。

又到一年入秋时。时下,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秋老虎”虽然还在发威,但天气已经逐渐转凉,大家也应该着眼于秋季的养生安排了。

一年有四季,四季各不同。不管是天气、气温还是环境,不同的季节都有各自的特点,所以养生方法及重点也是不一样的。秋季,气温开始降低,雨量减少,空气湿度相对降低,气候偏于干燥。秋气应肺,而秋季干燥的气候极易伤损肺阴,从而产生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重者还会咳中带血,所以秋季养生要防燥;同时,秋季在燥气中还暗含秋凉。人们经夏季过多的发泄之后,机体各组织系统均处于水分相对贫乏的状态,如果这时再受风着凉,极易引发头痛,鼻塞、胃痛,关节痛等一系列症状,甚至使旧病复发或诱发新病。老年人和体质较弱者对这种变化适应性和耐受力较差,更应注意防凉。因此,专家强调,秋季养生,重在“六宜”。

饮食宜温补

经过了一个炎热的夏季,人们可能食凉性食物要多一些;而到了严寒的冬季,人们就对热性食物比较偏爱。因此,在介于两者之间的秋季,大家应该注意多食温性食物,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秋宜温”。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温性食物有:西红柿、鸡蛋、红薯、南瓜、荔枝、冬瓜、茄子、牛肉、羊肉、鸡肝等。这时,对辛辣、油腻的食物要少吃,因为很容易伤胃;多吃些清淡的,多喝温水。

平时宜清补

想要预防秋燥、养好心肺,除了上述的饮食外,平时还应该辅之以滋阴润肺的一些蔬菜和水果,如:萝卜、百合、芝麻、大枣、苦瓜、莲藕(熟食)等。在水果方面,虽然苹果是比较普遍而且受大家欢迎的,但是秋季却不宜多食苹果,一天一个就差不多;秋梨虽然吃着比较凉,但是它具有润肺去燥及止咳的作用,是秋季比较好的水果选择。

锻炼宜多动

秋季宜多运动。通过运动,可以提高我们的心肺功能,所以秋天一定要勤劳些,多多运动。可以选择太极、瑜伽、慢跑等不剧烈的运动来锻炼身体;同时,由于秋天的空气是比较清新的,我们经常深呼吸,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心肺功能。但是大家也要注意,秋季晨露及水雾会比较重,早上尽量不要太早运动,出门的话最好带着口罩。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穴位按摩的方式来自我保健。健脾可以按摩足三里和阴陵泉;补肺气、润肺阴可以按摩肺俞、膻中、中脘、气海等穴位;去燥润肺护肺可以按摩鱼际、迎香、合谷等穴位;除燥去火要按摩太冲、内庭穴、合谷穴等。以上穴位每天坚持按摩几分钟,你就会感受到出乎意料的效果。

皮肤宜保湿

皮肤干燥,嘴唇干裂、掉皮等令很多人头疼。因此,应该更换适合秋季的护肤产品,而且不宜每天都洗澡,一个星期洗三四次就可以。除了日常皮肤护理保养之外,还应该多喝水多吃瓜果蔬菜;现在,手机、平板电脑等非常普及,这在方便人们阅读学习的同时,也会带来很多健康上的隐患,因此,大家不要经常熬夜,长时间对着电脑和手机,要养成一个良好生活习惯。

情绪宜常乐

秋季的情绪养生也非常重要。秋季,落叶调零,秋风瑟瑟,给人的感觉是比较沉闷、比较凄凉,我们的心情很容易受到这方面的影响,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多加注意自己的情绪。只有心情好我们的身体才会更好。大家可以多和朋友聚在一起互相传递正能量,多看些阳光的书籍或者电视、电影。也可以在有条件的时候,多去南方的一些景点和城市旅游,一方面疏解心中的郁闷之气,另一方面通过饱览祖国的大好山河而提振情绪。

起居宜保暖

秋季昼夜温差比较大,尤其是在北方,很多人不注意就会中风、感冒或者引发肠胃病,所以,我们在起居时一定要注意保暖;晚上睡觉的时候,要盖好被子(尤其腹部、脚部),以免着凉。在进行健身和剧烈运动后,更应注意保暖。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882.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秋季温度湿度低 健康养生有“六宜”” 的相关文章

秋是阳消阴长过渡期 养生“5个要诀”请牢记

秋是阳消阴长过渡期 养生“5个要诀”请牢记

秋季养生,无论从情志、饮食、起居等方面都要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以养收为总的原则。 秋天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期。因此,秋季养生,无论从情志、饮食、起居等方面都要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以养收为总的原则。具体来说,有下面5个要诀: 忌悲 中...

深秋气候多变免疫力低 警惕4种皮肤病来袭

深秋气候多变免疫力低 警惕4种皮肤病来袭

深秋气温的变化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易受到细菌、真菌或病毒的感染,从而患上皮肤病。专家提醒,秋季气候多变要提防以下四种皮肤病。 进入秋季,天气逐渐转凉,人体新陈代谢变缓,汗腺以及皮脂腺的分泌量减少,皮肤表面的水分随之减少,导致皮肤干燥。同时,气温的变化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易受到细菌、真菌或病毒的感...

处暑过后燥邪犯肺 调养法则“宣、润”为贵

处暑过后燥邪犯肺 调养法则“宣、润”为贵

中医针对燥邪犯肺的调养法则一方面要“润”,即补充津液、滋阴润肺;另一方面还要“宣”,即宣通气机,宣散邪气。 处暑一过,凉爽的秋风逐渐拉开了秋天的大幕,天气一改暑季的炎热潮湿,给人们送来了秋高气爽的感觉,而与此同时,另一种邪气——燥邪也应时而生,作为秋天的主气,随时可能侵犯人体。 燥邪是六淫之一,...

立秋后养生“四原则”

立秋后养生“四原则”

立秋后,气候是由热转凉,阳气渐收,阴气渐长,自然界由生长开始向收藏转变。根据中医顺应四时养生原则,秋冬养生宜“养收”,入秋后养生要注意以下“四原则”。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日,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即指暑去凉来。立秋后,气候是由热转凉,阳气渐收,阴气渐长,自然界由生长开始向收藏转变...

秋风秋雨愁煞人 预防秋悲养精神

秋风秋雨愁煞人 预防秋悲养精神

秋季重在养肺,肺在志为悲,秋天的“秋风秋雨”到处是一派肃杀的景象,极易引起人们低落、伤感的情绪,秋季还必须注意不断地调养神气,以适应秋季季节特点。 秋季重在养肺,肺在志为悲,秋天的“秋风秋雨”到处是一派肃杀的景象,极易引起人们低落、伤感的情绪,秋季还必须注意不断地调养神气,以适应秋季季节特点,...

秋季犯困精神差 四大方法解秋乏

秋季犯困精神差 四大方法解秋乏

处暑至秋分时节,早晚温差较大,中午气温仍然较高,暑湿仍较重,湿易困脾,脾主肌肉,故会出现疲惫无力的现象。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到了秋天,总是犯困,没有精神,这是秋乏的表现,专家介绍,秋乏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因为夏季气血充于表,至秋气机下沉,但仍气动于先,血动于后,肌肤腠理多血而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