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多事之秋”警惕心脑血管疾病来袭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秋季养生618
秋季是由夏至秋的过渡季节,气候变动较大,寒而复暖,暖后又寒,常使人防不胜防。对于健康人而言,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就应当十分小心了,因为一冷一热极易导致血管痉挛,以致旧病复发。

秋风起,天气渐渐的凉了。秋季是由夏至秋的过渡季节,气候变动较大,寒而复暖,暖后又寒,常使人防不胜防。对于健康人而言,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就应当十分小心了,因为一冷一热极易导致血管痉挛,以致旧病复发。特别是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经过了“苦夏”的洗礼,到了秋天食欲大开,如果不加注意而摄入大量脂肪的话,就更会加重血管的负担,这也是为什么秋季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原因。

从祖国医学的角度来看,高血压属于“眩晕”范畴,一般分为阴虚阳亢和肝阳上亢两种类型。前者多见于老年人,后者多见于青壮年。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在秋天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特别注意的是晚上一定要盖好被子,避免凉气侵袭。另外,注意不要用冷水洗澡或是洗脚,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否则很有可能会引起中风。

中风是中医的一个病名,它有几个特点,就是起病急、变化快、症状多,似自然之风性,所以古人称其为“中风”,或日“卒中”。但中风绝非外来之风,有些人认为平时开空调或是不小心被风吹到就是“中风”是错误的,这只是中了风邪。中风是内因在起作用。中风患者以老年人为多,一般在生气或情绪激动时最易引发中风症状,这是因为肝风内动,而中风病是肝风内动的一个极限,有时甚至还会导致死亡。轻些的也会导致浑身发颤、头疼,吃不下饭。这是因为老年人的血管本就薄脆,内热到了极点就变成了火,火炎向上,携气血冲向脑,轻则引起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高血压症状,严重的还会导致血管破裂,从而形成脑溢血、脑出血等危险,中医则称为中风中的“中脏腑”(中医把急性中风分为“中经络”与“中脏腑”两类,前者病情较轻,一般无神志障碍,仅表现为口眼歪斜、语言不利、肢体麻木;“中脏腑”发病急,病情重,除了口眼歪斜,还会出现神志不清症状)。可见,预防中风首先要做的就是控制并稳定血压,而预防高血压则需从清除内热出发。

秋藕可清内热,是防治中风的良药

如何清除内热呢?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通过饮食调养是个不错的办法。秋天正是秋藕上市之际,平时常吃些鲜藕,对预防高血压也是很有好处的。藕也被称“灵根”、“荷藕”、“雨草”,平时人们叫得最多的还是“莲藕”。藕一般可分为三种,红花藕、白花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但食用盐时一定要注意适量,众所周知,食盐过多易导致高血压。相对于南方人而言,北方人血压高的比较多,就是因为“南甜北咸”,北方人比南方人口味更重的缘故。那么每天吃多少盐才算适量呢?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健康成年人每天盐分的摄入量不宜超过5克,其中包括酱油、咸菜等各种途径摄入的盐的总量。但是由于中国人的饮食习惯,食盐过多已成为一种通病,有没有一种办法来降低食盐量而又不至于破坏菜品的风味呢?这里教你一个办法,就是烹制菜肴时多用酱油、豆酱、芝麻酱等提味。5克酱油、20克豆酱所含的盐分才相当于1克盐,而且用酱油及豆酱调味,比直接用盐调味的味道要好很多。

不要以为只要少吃盐就可以了,生活中还隐藏着一些“隐性食盐”,它们主要藏于火腿肠、炸暑片、虾片等膨化食物中。这些食物一般受到年轻朋友的追捧。在这里提醒大家一句,以后这类食物要少吃,以免摄入盐分过量,从而为血压升高埋下危险的种子。

几招小动作,帮你远离中风烦恼

此外,平时一些小动作对降低血压预防中风也有很好的效果,这里为大家简单介绍几种:

【张嘴叩齿】闭目静坐,调均呼吸,缓缓把嘴巴张到最大,然后再慢慢把嘴巴合上,并用中等力度使上下齿相叩,也可空中咬牙,就像平时生气时“咬牙切齿”的样子。每天100次,可分成早、中、晚三次进行。别小看这个动作,在嘴巴一张一合及牙关紧咬的收缩状态中,可以加速脑部血液的循环流动,使趋于硬化的血管逐渐恢复

|<< << < 1 2 > >> >>|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848.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多事之秋”警惕心脑血管疾病来袭” 的相关文章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作。诗人原意也许仅是描写宜人秋色,但却于无意中说出了秋日养生的道理。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作。诗人原意也许仅是描写宜人秋色,但却于无...

秋风乍起 谨防面瘫多发

秋风乍起 谨防面瘫多发

面瘫又叫“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病。好发于各种年龄段,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它的发病机理尚不明确,可能跟机体免疫力下降、病毒感染等有关。 十一假期过后,秋色渐显,但早晚温差还是很明显。最近一段时间,到医院就诊的面瘫患者明显增多。北京德胜门中医院神内内科主任李燕提醒,入秋后要注意面部保暖,避免受...

秋季防燥 更应防湿、防风

秋季防燥 更应防湿、防风

秋季在防秋燥的同时,防湿、防风一样不可忽视。 进入初秋,暑期的湿热已经消除了一大半。然而,此时气温仍然很高,尤其是在我国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地区,农历9月一些地区的最高气温依旧维持在35℃以上,夏暑尚未完全消除,加上秋天雨水增多,湿、热依旧很“活跃”。所以,秋季在防秋燥的同时,防湿、防风一样不可...

立秋后养生“四原则”

立秋后养生“四原则”

立秋后,气候是由热转凉,阳气渐收,阴气渐长,自然界由生长开始向收藏转变。根据中医顺应四时养生原则,秋冬养生宜“养收”,入秋后养生要注意以下“四原则”。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日,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即指暑去凉来。立秋后,气候是由热转凉,阳气渐收,阴气渐长,自然界由生长开始向收藏转变...

秋天养好肺 整季不受累

秋天养好肺 整季不受累

立秋过后,气候逐渐干燥,肺脏变得脆弱,大量临床数据发现,肺是人体最“娇嫩”的器官,它容易受内外因素损害,是人体最易失守的防线。 立秋过后,气候逐渐干燥,肺脏变得脆弱,我们的皮肤黏膜水分蒸发加速,于是出现皮肤干涩、鼻燥、咽痛等现象。大量临床数据发现,肺是人体最“娇嫩”的器官,它容易受内外因素损害,是...

秋季昼夜温差大 警惕“缠腰龙”缠上身

带状疱疹俗称“蜘蛛疮”“缠腰龙”,该病与抵抗力下降有关,秋季由于昼夜温差大,该病毒常在人们感冒、劳累等机体抵抗力差的时候乘虚而入,患病者明显增多。 带状疱疹俗称“蜘蛛疮”“缠腰龙”,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皮肤病,因为该病在皮肤上表现为带状的红斑和成群的水疱,很有特征,故得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