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深秋气候多变免疫力低 警惕4种皮肤病来袭

生活百科5年前 (2019-11-12)秋季养生542
深秋气温的变化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易受到细菌、真菌或病毒的感染,从而患上皮肤病。专家提醒,秋季气候多变要提防以下四种皮肤病。

进入秋季,天气逐渐转凉,人体新陈代谢变缓,汗腺以及皮脂腺的分泌量减少,皮肤表面的水分随之减少,导致皮肤干燥。同时,气温的变化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易受到细菌、真菌或病毒的感染,从而患上皮肤病。专家提醒,秋季气候多变要提防以下四种皮肤病。

皮肤瘙痒症

秋高气爽,空气中的湿度也下降,皮肤容易干燥,引发瘙痒,尤以双侧小腿多见。特别老年人,由于皮脂腺分泌功能有所减退,皮肤更加干燥。另外,一部分人喜食辛辣刺激食物,也会加重皮肤瘙痒。

防护措施:1.不宜洗澡过勤,水温不要太热,洗澡时不要使用碱性肥皂和浴液,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洗浴后可用凡士林等涂抹加强保湿防护;2.饮食方面,多食一些富含维生素B、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西红柿、苹果、橙子等。海鲜、辣椒、酒等刺激之品尽量少食用;3.在比较干燥的部位,如四肢、足跟、手掌等部位每天可以擦润肤乳;4.皮肤痒时,切不可用热水洗或者抓挠。

虫咬性皮炎

本病多由螨、蚊等叮咬引起,或与秋天气温骤变、温差大及食用某些食物如鱼、虾有关。儿童较为常见,皮疹多发于躯干及四肢伸侧,皮损常局部红肿,可表现为丘疹、丘疱疹等,顶端常有小水疱,自觉瘙痒,皮疹往往1~2周消退,留下暂时性色素沉着,新发皮疹可反复出现。

防护措施:1.外出时穿长衣长裤,做好防护措施;2.随身携带风油精类搽剂,叮咬后可立即涂抹,有利于减轻局部反应;3.家养宠物要勤洗澡减少感染率;4.过敏体质者及小孩抵抗力差,平时应避免去草丛等蚊虫多的地方;5.过敏体质者需忌口,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少食海鲜;6.保持室内干燥通风,室内尽量不摆放植物;7.换季衣物洗晒后再穿。

银屑病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反复发作的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秋冬季节天气干燥,症状往往容易加重。

防护措施:1.有银屑病病史的患者要多喝水,成人每天需要饮水1500~2000毫升,多吃梨、黑木耳、冬瓜等新鲜蔬果,限制煎炸、油腻、盐腌等刺激食物;2.上呼吸道感染是该病的重要诱发因素。秋季早晚温差大,要注意保暖,防止感冒诱发该病;3.住所尽量阳光充足,避免潮湿;4.选择纯棉、宽松、柔软的贴身衣服,衣服在洗涤时一定要清洗干净;5.精神因素对银屑病患者的病情有很大影响。因此,银屑病患者应该让自己保持愉悦的心情。

结节性红斑

结节性红斑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链球菌或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一般中青年女性较为常见,秋季是该病的高发季节。皮疹常常表现为散在分布的数个皮下结节,稍隆起皮面,伴有压痛,多见于双下肢伸侧。可自行消退,但常复发。

防护措施:1.秋季天气转凉,注意防寒保暖,多喝水,避免着凉感冒;2.避免劳累、久行久站,防止下肢血循不畅;3.多吃祛湿热的食物,如薏苡仁、绿豆、赤小豆、冬瓜等,忌吃鱼虾、酒、辣椒等辛辣、油腻之品;4.一旦发病,要卧床休息,适当抬高患肢。还要寻找病因,对症治疗。

中医认为,皮肤与脏腑、经络联系密切,中医药对于皮肤养生防护及治疗注重整体调理和辨证论治。有诸内必形诸外。防治秋季皮肤病,要从调养身体内部开始,方可收到理想的疗效。对于已经患病的人,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切勿盲目用药,轻信偏方。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843.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深秋气候多变免疫力低 警惕4种皮肤病来袭” 的相关文章

秋季养生以调摄情志为先 还要兼顾饮食和起居

秋季养生以调摄情志为先 还要兼顾饮食和起居

健康包括“形”与“神”两个方面,养护身体、调理情绪是我们健康生活的必修课。时值秋季,应该以情志调摄为先,同时注意日常的饮食和起居。 健康包括“形”与“神”两个方面,养护身体、调理情绪是我们健康生活的必修课。时值秋季,应该以情志调摄为先,同时注意日常的饮食和起居。 情志安宁 使秋气平 情绪、...

立秋之后天多变 适当调补正当时

立秋之后天多变 适当调补正当时

秋燥伤肺的易感人群大致有:老年人、儿童、体弱者:慢性呼吸道疾病、糖尿病、心脏病患者,此外还有长期疲劳、生活不规律等所致的亚健康状态者,这些人由于抵抗力低下,对季节变化的适应能力弱,所以就容易被秋季的燥邪所伤。 “三伏不到秋来到”,不等秋天真正到来,立秋先到了。立秋过后,白天虽然依然炎热,但至...

两妙招缓解秋乏

深秋时节要睡子午觉,子时从中医理论来讲是“肝经循行时间”,如果肝失调会出现“胸胁满闷,口苦咽干,不欲饮食,心烦气躁,神疲乏力,头晕目眩,月经失调,面部色斑,急躁易怒”等症状。 很多人时常会感到提不起精神,出现睡眠不足的现象,这就是常说的“秋乏”。但若在秋季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不容易出现“秋乏”...

五法应对“秋老虎”

中医理论支持秋季“阴精收藏,收敛神气”的养生法则,适当增加睡眠有利于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脑力,而早睡和午休是增加睡眠的最佳方法。 四季轮转,初秋之际还没跟炎热彻底告别,凶猛的秋老虎就伺机而动,带来一年中温差最大的日子,于是感冒、咽喉肿痛、皮炎湿疹各种小病痛纷纷出来作怪。 调起居 解秋乏 适当多睡...

如何应对秋燥、秋乏、秋愁三大主症

入秋后,可根据气候变化,按照“减辛增酸”的原则,通过饮食对秋燥进行调治,主要是多进食含水分多的水果、蔬菜。防治温燥可选梨、葡萄、猕猴桃、甘蔗、荸荠、番茄、萝卜、百合。 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入秋后,随着气候的变化,人体可产生诸多不适,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秋燥、秋乏、秋愁三大主症,对此,人们应该采取必要...

秋季养生 着重四方面调养

秋天,阳退阴长,热去寒来,草木枯萎,万物凋零。根据中医学“天人相应”的观点,在气候变化无常的“多事之秋”,人们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调养。 秋天,阳退阴长,热去寒来,草木枯萎,万物凋零。根据中医学“天人相应”的观点,在气候变化无常的“多事之秋”,人们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调养。 精神调养 秋天的萧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