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别让秋果“偷走”您的健康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秋季养生495
金秋时节,各种蔬果大量上市。因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药食兼优,人们纷纷购买,先尝为快。但值得一提的是,吃秋果并非多多益善,如果过食或暴食也会致病。

金秋时节,各种蔬果大量上市。因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药食兼优,人们纷纷购买,先尝为快。但值得一提的是,吃秋果并非多多益善,如果过食或暴食也会致病。

苹果中医认为,苹果具有通便、止泻、降压、消食、润肺、悦心的作用。苹果汁可止腹泻;空腹吃苹果能治便秘;饭后1小时吃苹果可助消化,但苹果富含糖类和钾盐,摄入过多不利于心、肾保健,所以患有冠心病、心肌梗塞、肾炎、糖尿病者少吃为宜。

梨中医认为,梨可生津止渴、清热降火、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梨水加冰糖煮服能治肺热咳嗽;捣烂加蜂蜜调服可治声音嘶哑,但梨含糖量较高,糖尿病患者应少吃。另外,梨性寒凉,脾胃虚寒的人不宜多吃。

葡萄中医认为,葡萄具有补气血、益肝肾、生津液、强筋骨、止咳除烦、补益气血、通利小便的功效。葡萄汁、藕汁,调以蜜汁饮可治热淋,但葡萄含糖多、性温,多食会引起内热、便秘或腹泻、烦闷不安等不适。

石榴中医认为,石榴可涩肠止泻、收敛抑菌、驱虫。鲜石榴研末加糖服可治久泻不愈,但石榴吃多了容易伤齿、生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1100.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别让秋果“偷走”您的健康” 的相关文章

秋冬寒冷刺激多 预防心血管疾病“6要点”

秋冬寒冷刺激多 预防心血管疾病“6要点”

秋冬季节是心血管疾病的多发季节,因此专家提醒,秋冬养生更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恶化。 秋冬季节是心血管疾病的多发季节。心血管病患者自秋季起就开始增加,特别是在降温幅度大的日子里,冠心病患者和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冠心病危险因素者尤其要多加注意。这是因为突然降临的寒...

秋风乍起 谨防面瘫多发

秋风乍起 谨防面瘫多发

面瘫又叫“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病。好发于各种年龄段,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它的发病机理尚不明确,可能跟机体免疫力下降、病毒感染等有关。 十一假期过后,秋色渐显,但早晚温差还是很明显。最近一段时间,到医院就诊的面瘫患者明显增多。北京德胜门中医院神内内科主任李燕提醒,入秋后要注意面部保暖,避免受...

秋季养生方略

秋季养生方略

秋季养生饮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准则,阿胶具有滋阴润肺的功效,可参考阿胶食谱进行饮食调养。另外还应“少辛增酸”.就是说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甘蔗等。 秋收时节天气凉爽,很多人不再苦夏,脾胃似是大开,再加上“贴秋膘”的正当理由,往往堂而皇之地大补特补,一不小心就闹个秋燥。您可以仔细回想...

“贴秋膘”并非适合现代每个人 “秋燥肆虐”更应注重养阴

“贴秋膘”并非适合现代每个人 “秋燥肆虐”更应注重养阴

人秋以后,天气逐渐变得凉爽,“贴秋膘”又开始在很多地方流行起来。秋后的确该适当进补,但贴膘并非明智选择。 民间紊有“昼养阳,夜养阴”的说法,良好的睡眠可以保障心肺肝脾肾等脏器得到充分休养。人秋后的作息应逐步调整为“早睡早起”的状态。入秋以后,天气逐渐变得凉爽,“贴秋膘”又开始在很多地方流行起...

仲秋季节哮喘多发 预防复发十措施

仲秋季节哮喘多发 预防复发十措施

哮喘的发作,多半是季节性的,每年夏末秋初开始发作,仲秋季节发展到高峰,寒冬腊月减缓,来年春季又呈高峰趋势。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很常见的发作性过敏性疾病,一般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哮喘的发作,多半是季节性的,每年夏末秋初开始发作,仲秋季节发展到高峰,寒冬腊月减缓,来年春季又呈高峰趋势。病人在哮喘发...

处暑过后燥邪犯肺 调养法则“宣、润”为贵

处暑过后燥邪犯肺 调养法则“宣、润”为贵

中医针对燥邪犯肺的调养法则一方面要“润”,即补充津液、滋阴润肺;另一方面还要“宣”,即宣通气机,宣散邪气。 处暑一过,凉爽的秋风逐渐拉开了秋天的大幕,天气一改暑季的炎热潮湿,给人们送来了秋高气爽的感觉,而与此同时,另一种邪气——燥邪也应时而生,作为秋天的主气,随时可能侵犯人体。 燥邪是六淫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