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秋季养生有三忌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秋季养生540
秋季气温变化大,饮食起居需要多注意,尤其是以下3方面。

秋季气温变化大,饮食起居需要多注意,尤其是以下3方面。

忌贪凉

民谚曰“秒瓜坏肚。”是指立秋以后继续生食水果容易引发腹泻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专家提醒,秋季人们应慎食生冷食品,脾胃虚弱者尤应禁忌。患有消化道疾病的人应多吃熟软开胃易消化的食物,减少进食油腻食物。

俗话说:“春捂秋冻”。“秋冻”故然有道理,但人们切不可过于贪凉,应根据气温变化来增减衣服,锻炼时应在身体发热后才能脱下过多的衣服;锻炼后切忌穿着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防身体着凉。

忌过燥

秋季气候愈发干燥,会使人皮肤和口角干裂,口干咽燥,声音嘶哑。有的人会出现皮肤和口角干裂、口干咽燥、便秘等一系列不适症状。在这个季节,人们容易伤风感冒,还会引起扁桃体炎和肺炎等呼吸道疾病。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的人,在这一时节往往会症状加重。中医认为,秋季要特别注意养阴润肺,可以选用一些具有养阴润燥功能的保健品和中药来调养身体。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吃一些梨、甘蔗、荸荠、柚子、枇杷等润燥的水果;选食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薏米、花生、鸭蛋、菠菜等食品。还可以自制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粥、雪梨川贝冰糖羹等。

忌乱补

秋季不宜乱进补,中医认为,只有对症用药才能有益身体,否则会适得其反。在进行食疗和食补的时侯,专家提示,凡食疗应遵循“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910.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秋季养生有三忌” 的相关文章

秋是阳消阴长过渡期 养生“5个要诀”请牢记

秋是阳消阴长过渡期 养生“5个要诀”请牢记

秋季养生,无论从情志、饮食、起居等方面都要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以养收为总的原则。 秋天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期。因此,秋季养生,无论从情志、饮食、起居等方面都要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以养收为总的原则。具体来说,有下面5个要诀: 忌悲 中...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作。诗人原意也许仅是描写宜人秋色,但却于无意中说出了秋日养生的道理。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作。诗人原意也许仅是描写宜人秋色,但却于无...

秋风乍起 谨防面瘫多发

秋风乍起 谨防面瘫多发

面瘫又叫“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病。好发于各种年龄段,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它的发病机理尚不明确,可能跟机体免疫力下降、病毒感染等有关。 十一假期过后,秋色渐显,但早晚温差还是很明显。最近一段时间,到医院就诊的面瘫患者明显增多。北京德胜门中医院神内内科主任李燕提醒,入秋后要注意面部保暖,避免受...

秋天转凉燥邪到 6招防止“鼻炎闹”

秋天转凉燥邪到 6招防止“鼻炎闹”

秋后天气逐渐转凉,早晚温差大,天气干燥,空气中尘螨花粉增多,鼻腔容易受到外来刺激物的影响,导致鼻炎发生。 俗话说“秋天到,鼻炎闹”,秋天是鼻炎的易发期,尤其是过敏性鼻炎患者,一把鼻涕一把泪,喷嚏不断,鼻塞、头疼等,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专家介绍,秋后天气逐渐转凉,早晚温差大,天气干燥,空气中尘...

处暑过后燥邪犯肺 调养法则“宣、润”为贵

处暑过后燥邪犯肺 调养法则“宣、润”为贵

中医针对燥邪犯肺的调养法则一方面要“润”,即补充津液、滋阴润肺;另一方面还要“宣”,即宣通气机,宣散邪气。 处暑一过,凉爽的秋风逐渐拉开了秋天的大幕,天气一改暑季的炎热潮湿,给人们送来了秋高气爽的感觉,而与此同时,另一种邪气——燥邪也应时而生,作为秋天的主气,随时可能侵犯人体。 燥邪是六淫之一,...

立秋之后天多变 适当调补正当时

立秋之后天多变 适当调补正当时

秋燥伤肺的易感人群大致有:老年人、儿童、体弱者:慢性呼吸道疾病、糖尿病、心脏病患者,此外还有长期疲劳、生活不规律等所致的亚健康状态者,这些人由于抵抗力低下,对季节变化的适应能力弱,所以就容易被秋季的燥邪所伤。 “三伏不到秋来到”,不等秋天真正到来,立秋先到了。立秋过后,白天虽然依然炎热,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