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秋季养生有三忌

生活百科5年前 (2019-11-12)秋季养生495
秋季气温变化大,饮食起居需要多注意,尤其是以下3方面。

秋季气温变化大,饮食起居需要多注意,尤其是以下3方面。

忌贪凉

民谚曰“秒瓜坏肚。”是指立秋以后继续生食水果容易引发腹泻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专家提醒,秋季人们应慎食生冷食品,脾胃虚弱者尤应禁忌。患有消化道疾病的人应多吃熟软开胃易消化的食物,减少进食油腻食物。

俗话说:“春捂秋冻”。“秋冻”故然有道理,但人们切不可过于贪凉,应根据气温变化来增减衣服,锻炼时应在身体发热后才能脱下过多的衣服;锻炼后切忌穿着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防身体着凉。

忌过燥

秋季气候愈发干燥,会使人皮肤和口角干裂,口干咽燥,声音嘶哑。有的人会出现皮肤和口角干裂、口干咽燥、便秘等一系列不适症状。在这个季节,人们容易伤风感冒,还会引起扁桃体炎和肺炎等呼吸道疾病。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的人,在这一时节往往会症状加重。中医认为,秋季要特别注意养阴润肺,可以选用一些具有养阴润燥功能的保健品和中药来调养身体。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吃一些梨、甘蔗、荸荠、柚子、枇杷等润燥的水果;选食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薏米、花生、鸭蛋、菠菜等食品。还可以自制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粥、雪梨川贝冰糖羹等。

忌乱补

秋季不宜乱进补,中医认为,只有对症用药才能有益身体,否则会适得其反。在进行食疗和食补的时侯,专家提示,凡食疗应遵循“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910.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秋季养生有三忌” 的相关文章

“悲秋”不防危害大 防治“秋郁”有六法

“悲秋”不防危害大 防治“秋郁”有六法

中医素来有“天人相应”之说,秋凉一至,花木零落,阳气减退,阴气渐长,似乎空气中也弥散着悲凉与寂寥,人们往往容易触景生情,出现情绪低落、凄楚伤感、失眠多梦、少气乏力等症状,出现“悲秋”之感。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本是一个收获而又充满诗意的浪漫季节。但随着秋风乍起,秋雨连绵,万物萧条,不由呈现出...

秋季困乏惹人烦 培补脾胃是关键

秋季困乏惹人烦 培补脾胃是关键

想要解除秋乏的困扰,强健脾胃才是硬道理。平时可以多按大包穴,少吃油腻厚重的食品,多吃水果青菜。另外也可在烧菜煮汤时放些胡椒,都有解除秋乏的效果。 秋天一到,整个人经常会有昏昏沉沉的感觉,这是脾胃在找你“算账”了。想要解除秋乏的困扰,强健脾胃才是硬道理。平时可以多按大包穴,少吃油腻厚重的食品,...

立秋之后天多变 适当调补正当时

立秋之后天多变 适当调补正当时

秋燥伤肺的易感人群大致有:老年人、儿童、体弱者:慢性呼吸道疾病、糖尿病、心脏病患者,此外还有长期疲劳、生活不规律等所致的亚健康状态者,这些人由于抵抗力低下,对季节变化的适应能力弱,所以就容易被秋季的燥邪所伤。 “三伏不到秋来到”,不等秋天真正到来,立秋先到了。立秋过后,白天虽然依然炎热,但至...

秋来防凉养脾胃 恬静淡然不贪嘴

秋来防凉养脾胃 恬静淡然不贪嘴

立秋过后,天气虽然炎热,但已是阳降阴生之季。年轻人对季节变化可能不敏感,但年老体虚的人则要注意早晚加减衣服。 阳历8月里包括两个节气:立秋和处暑。立秋是秋天的开始,从这天起,气温应该逐渐下降,但事实上,进入立秋后天气还是很热。不仅南方如此,就连北方地区也没有黄叶飘零的现象,只是昼夜温差加大而已。...

秋天养好肺 整季不受累

秋天养好肺 整季不受累

立秋过后,气候逐渐干燥,肺脏变得脆弱,大量临床数据发现,肺是人体最“娇嫩”的器官,它容易受内外因素损害,是人体最易失守的防线。 立秋过后,气候逐渐干燥,肺脏变得脆弱,我们的皮肤黏膜水分蒸发加速,于是出现皮肤干涩、鼻燥、咽痛等现象。大量临床数据发现,肺是人体最“娇嫩”的器官,它容易受内外因素损害,是...

三暖防范“新型秋乏”

寒露节气后,气温迅速下降,日照骤然减少,早晚温差骤然增大,气候剧变形成的冷暖差,可致植物神经紊乱,人体生理功能失调,不但会加重秋乏,甚至还会诱发疾病。 一直以来秋乏被认为是机体为补偿炎夏大量消耗而进行自我调整并使生理功能趋于平衡的现象,现代秋乏发生的原因已经大大超出了原来的范围。最主要的原因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