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多变之秋 当心皮肤病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秋季养生610
秋季气温的变化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更易受到细菌、真菌或病毒的感染,从而患上皮肤病。

进入秋季,天气逐渐转凉,人体新陈代谢变缓,汗腺以及皮脂腺的分泌量减少,皮肤表面的水分随之减少,导致皮肤干燥。同时,气温的变化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更易受到细菌、真菌或病毒的感染,从而患上皮肤病。专家提醒,多变之秋,要预防以下几种多发皮肤病。

虫咬性皮炎

本病多由跳蚤、螨、蚊等昆虫叮咬引起,或与秋天气温骤变、温差大及食用某些食物如鱼虾有关。儿童较为常见,皮疹多发于躯干及四肢伸侧,皮损常局部红肿,可表现为丘疹、丘疱疹等,顶端常有小水疱,自觉瘙痒,皮疹往往1~2周消退,留下暂时性色素沉着,新发皮疹可反复出现。

防护措施:1.外出时穿长衣长裤,做好防护措施;2.随身携带风油精类搽剂,叮咬后可立即涂抹,有利于减轻局部反应;3.家养宠物要勤洗澡减少感染率;4.过敏体质者及小孩抵抗力差,平时应避免去草丛等蚊虫多的地方;5.过敏体质者需忌口,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少食海鲜;6.保持室内干燥通风,室内尽量不摆放植物;7.换季衣物洗晒后再穿。

皮肤瘙痒症

秋季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湿度也下降,皮肤容易干燥,引发瘙痒,特别是老年人,由于皮脂腺分泌功能有所减退,皮肤更加干燥。另外,现在年轻人比较喜欢吃一些辛辣刺激的、口味较重的食物,这也会加重皮肤瘙痒。

防护措施:1.秋季不宜洗澡过勤,水温也不要太热,洗澡时不要使用碱性肥皂和浴液,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洗浴后可用凡士林等涂抹加强保湿防护;2.在饮食方面,多食一些富含维生素B、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西红柿、苹果、橙子、瘦肉等。海鲜、辣椒、酒等俗称“发物”的刺激之品尽量不要食用;3.在比较干燥的部位,如四肢、足跟、手掌等部位每天可以擦一些润肤乳;4.皮肤痒时,切不可用热水烫或者抓挠。

银屑病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反复发作的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秋冬季节天气干燥,症状往往容易加重。

防护措施:1.有银屑病病史的患者秋季要多喝水,成人每天需要饮水1500~2000毫升,多吃梨、黑木耳、冬瓜等新鲜蔬果,限制煎炸、油腻、盐腌等刺激食物;2.上呼吸道感染是该病的重要诱发因素。秋季早晚温差大,要注意保暖,防治感冒诱发该病;3.住所尽量保证阳光充足,避免潮湿; 4.选择纯棉、宽松、柔软的贴身衣服,衣服在洗涤时一定要清洗干净;5、精神因素对银屑病患者的病情有很大影响。因此,银屑病患者应该让自己保持愉悦的心情。

结节性红斑

结节性红斑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链球菌或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一般中青年女性较为常见,秋季是该病的高发季节。皮疹常常表现为散在分布的数个皮下结节,稍隆起皮面,伴有压痛,多见于双下肢伸侧。可自行消退,但常复发。

防护措施:1.秋季天气转凉,注意防寒保暖,多喝水,避免着凉感冒,链球菌或病毒感染;2.避免劳累、久行久站,防止下肢血循不畅;3.多吃祛湿热的食物,如薏苡仁、绿豆、赤小豆、冬瓜等,忌吃鱼虾、酒、辣椒等辛辣、油腻之品;4.一旦发病,要卧床休息,适当抬高患肢。寻找病因,对症治疗。

中医理论认为,皮肤与脏腑、经络联系密切,中医药对于皮肤养生防护及治疗注重整体调理和辨证论治。“有诸内必形诸外”,防治秋季皮肤病,要从调养身体内部开始,方可收到理想的疗效。对于已经患病的朋友,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切勿盲目用药,轻信偏方。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892.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多变之秋 当心皮肤病” 的相关文章

中秋过后天渐凉 “秋冻养生”有诀窍

中秋过后天渐凉 “秋冻养生”有诀窍

过了中秋节,凉爽干燥的天气中渐渐透出些寒意,秋冻锻炼是有讲究的,头、脚不能冻。 “春捂秋冻”是人们所熟悉的养生谚语。过了中秋节,凉爽干燥的天气中渐渐透出些寒意。随着气温的降低,有的人认为“秋冻”可以增加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在天气变化的日子里,特意地不加衣服,不戴帽子,不换鞋袜。其实,秋冻锻...

秋高气爽爬山季 登高并非人人都皆宜

秋高气爽爬山季 登高并非人人都皆宜

秋日,天高气爽,景色宜人,是一年中爬山登高的黄金季节;但要提醒的是:登山运动并非人人皆宜。 秋日,天高气爽,景色宜人,是一年中爬山登高的黄金季节。但要提醒的是:登山运动并非人人皆宜,尤其患有以下慢性病者(特别是年老体弱病人),更应引起注意和重视: 高血压 尤其是老年性高血压者,收缩压易受体位...

“贴秋膘”并非适合现代每个人 “秋燥肆虐”更应注重养阴

“贴秋膘”并非适合现代每个人 “秋燥肆虐”更应注重养阴

人秋以后,天气逐渐变得凉爽,“贴秋膘”又开始在很多地方流行起来。秋后的确该适当进补,但贴膘并非明智选择。 民间紊有“昼养阳,夜养阴”的说法,良好的睡眠可以保障心肺肝脾肾等脏器得到充分休养。人秋后的作息应逐步调整为“早睡早起”的状态。入秋以后,天气逐渐变得凉爽,“贴秋膘”又开始在很多地方流行起...

立秋后养生的6大常见“误区”

立秋后养生的6大常见“误区”

根据中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理论,秋季养生得当,对于健康过冬有重要意义。但是错误的养生方法不仅不会给身体带来好处,反而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立秋后,天气逐渐转凉,正是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多发期,如何保护身体健康成了养生爱好者关注的话题。专家介绍,根据中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理论...

秋季进补需谨慎 不要“贴膘”

贴秋膘习俗起始于清朝,尤其在北方民间流行较甚。一是因为北方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以肉贴膘好有劲农忙。二是从文化讲,我国唐朝、元、清等朝代,以胖为美,秋季吃好既可防病又可养生。三是北方冬天寒冷,贴秋膘可以御寒,帮助度过漫长的冬季。 “天气转凉,想着给孩子补补营养,没想到越补越吃不下东西,面色蜡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