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初秋:滋阴防燥调身心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秋季养生690
中医学倡导“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是一个和谐整体,人的养生宜顺应自然界的规律。肺在五行中属金,与秋气相应,从养生角度看,金秋以养肺为主,以收藏为佳。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转眼间已经入秋了,秋天给人的感觉是天气凉爽,果实累累,一片喜悦的丰收景象,然而初秋也有空气干燥、温差较大的特点,易引起身体上的较多不适。那么,在秋季应该如何养生呢?

中医学倡导“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是一个和谐整体,人的养生宜顺应自然界的规律。肺在五行中属金,与秋气相应,从养生角度看,金秋以养肺为主,以收藏为佳。

经过夏季暑气煎灼,人体各脏腑阴津耗伤严重,加之秋燥外袭,易于出现口干舌燥、鼻干、喉咙干涩,甚则咳嗽、头痛、皮肤干燥松弛等症,又因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还易大便燥结等。秋季昼温夜凉,一日内温差较大,穿衣不慎易致感冒。在这个阶段中,应从饮食起居、心理调摄、户外锻炼、依时调养这些方面加以调整,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

合理膳食 滋阴防燥

漫长的炎热夏季之后,阴液内亏,加上天干物燥,容易伤及肺阴,这时滋阴润肺就显得尤为重要,平时应注意适量饮水,以少量多次饮水为佳,使口、鼻、咽喉、肺脏等各脏腑器官得以充分濡养。

饮食方面以清淡、水分丰富的食物为主,少食煎炸、辛辣之品;蔬菜中当选大白菜、菠菜、白萝卜、冬瓜、黄瓜,以甘润养阴;肉类可选青鱼、鸭肉、兔肉等,宜配合秋梨、百合、银耳、糯米、莲藕、芝麻等清补之品。又因五行中肺属金、肝属木、金刑木,酸味入肝可益肝,辅以酸味的水果如苹果、橘子、山楂、柠檬等以生津止渴,防止辛伐太过。通过食补方法润肺止咳、补益肺气,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然而初秋余热未消,不可贪食瓜果,同时注意饮食清洁,以免伤及胃肠。

舒畅情志 修身养性

有诗云:“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秋天花朵枯萎,树木凋零,秋风瑟瑟,萧条、飘零、落寞、凄清的意味甚重,易使人们产生苍凉、伤感、悲观的情绪,久之则容易抑郁不舒,心情低落,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当此时节,应顺应季节变化,使肺气清降,适应秋季容平之气,避免肃杀之气,保持内心宁静,情绪乐观,可多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要经常与亲朋好友交流,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如重阳节登山、郊游、赏菊等,以舒畅胸怀,修身养性。

稍避风寒 早卧早起

尽管金秋是户外活动的黄金季节,晨起锻炼能使机体适应寒冷环境,增强体质,但早晚温差大,在室外时应酌情增减衣物,保暖的同时宜保持凉爽,有意识地让自己“冻一冻”,以增强自身的抗寒能力,但老人、儿童等体弱者,以及在降温明显时不可“秋冻”,需及时增加衣物。

秋季人体精气呈内收之趋势,运动时也要顺应这一规律,避免过于剧烈活动致使精气升发,可选择一些稍微轻松平缓的锻炼项目,如太极拳、五禽戏、慢跑、散步等。起居方面应“早卧早起”,秋季阳气渐收,白天时间缩短,早睡早起,以助阳气升扬和阴气收藏。

依时调养 避邪扶正

秋季分为三期,即初秋、中秋和晚秋,不同时期养生的侧重也有所不同。初秋俗称“秋老虎”,余热仍炽,湿热犹存,行户外活动时尚需注意防暑,此阶段天气炎热,不可贪凉饮冷,同时须注重饮食清洁卫生,以免引起胃肠不适。中秋时天气渐凉,以燥为主,可适当涂抹润肤品防止皮肤干燥,且应补充水分,配合食用秋梨、百合、沙参、麦冬等品,以生津润燥,濡润肺胃。晚秋时寒气日盛,当防寒保暖,及时增添衣物,以固护阳气,为冬天的到来做好准备。

在秋风送爽的时节,人们除了享受丰收的果实之外,尚需预防呼吸道疾病,以避免燥邪伤肺,同时要讲究科学养生,从而既能够调养身体,增强体质,减少自身患病的几率,还可以减轻或者延缓慢性疾病的发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949.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初秋:滋阴防燥调身心” 的相关文章

“悲秋”不防危害大 防治“秋郁”有六法

“悲秋”不防危害大 防治“秋郁”有六法

中医素来有“天人相应”之说,秋凉一至,花木零落,阳气减退,阴气渐长,似乎空气中也弥散着悲凉与寂寥,人们往往容易触景生情,出现情绪低落、凄楚伤感、失眠多梦、少气乏力等症状,出现“悲秋”之感。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本是一个收获而又充满诗意的浪漫季节。但随着秋风乍起,秋雨连绵,万物萧条,不由呈现出...

处暑过后燥邪犯肺 调养法则“宣、润”为贵

处暑过后燥邪犯肺 调养法则“宣、润”为贵

中医针对燥邪犯肺的调养法则一方面要“润”,即补充津液、滋阴润肺;另一方面还要“宣”,即宣通气机,宣散邪气。 处暑一过,凉爽的秋风逐渐拉开了秋天的大幕,天气一改暑季的炎热潮湿,给人们送来了秋高气爽的感觉,而与此同时,另一种邪气——燥邪也应时而生,作为秋天的主气,随时可能侵犯人体。 燥邪是六淫之一,...

秋来防凉养脾胃 恬静淡然不贪嘴

秋来防凉养脾胃 恬静淡然不贪嘴

立秋过后,天气虽然炎热,但已是阳降阴生之季。年轻人对季节变化可能不敏感,但年老体虚的人则要注意早晚加减衣服。 阳历8月里包括两个节气:立秋和处暑。立秋是秋天的开始,从这天起,气温应该逐渐下降,但事实上,进入立秋后天气还是很热。不仅南方如此,就连北方地区也没有黄叶飘零的现象,只是昼夜温差加大而已。...

贴秋膘要因人而异、因人而补

中医认为贴秋膘一定要因人而异、因人而补。对于超重、肥胖的人切忌贴秋膘;对于体重偏低的,特别是属于低体重的,可以适当“贴秋膘”。 夏天炎热的气候,人们往往食欲不振,很少吃肉。进入深秋,日渐寒冷的天气让人们食欲大增,于是在秋天开始变本加厉吃,蔬菜、水果已经满足不了突如其来的胃口,大口吃肉就变成了秋天...

秋季哮喘多频发 日常预防有“六法”

哮喘属于过敏性疾病,它的发作多半是季节性的,每年夏末秋初开始发作,仲秋季节发展到高峰,寒冬腊月减缓。故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而养阴的关键在于防燥,这一原则应具体贯彻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病,是一种以反复发作性咳嗽,喘鸣和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哮喘属于过敏性疾...

秋后除湿去痛走罐更管用

秋燥、湿重再加上长期久坐,很容易产生感冒发烧、全身困倦、腰背酸痛等不适,而拔罐正能缓解这些症状,不过,更有效的拔罐不是我们常用的留罐,而是走罐。 秋燥、湿重再加上长期久坐,很容易产生感冒发烧、全身困倦、腰背酸痛等不适,而拔罐正能缓解这些症状,不过,更有效的拔罐不是我们常用的留罐,而是走罐。 除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