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秋来防凉养脾胃 恬静淡然不贪嘴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秋季养生583
立秋过后,天气虽然炎热,但已是阳降阴生之季。年轻人对季节变化可能不敏感,但年老体虚的人则要注意早晚加减衣服。

阳历8月里包括两个节气:立秋和处暑。立秋是秋天的开始,从这天起,气温应该逐渐下降,但事实上,进入立秋后天气还是很热。不仅南方如此,就连北方地区也没有黄叶飘零的现象,只是昼夜温差加大而已。三伏中的第三伏是在立秋之后,说明立秋后还有一段高温的延续:这从处暑节气中也可以看出,“处”有止息的意思,就是说暑热的天气结束了。

木床厚褥穿软袜,早卧早起待鸡鸣

立秋过后,天气虽然炎热,但已是阳降阴生之季。年轻人对季节变化可能不敏感,但年老体虚的人则要注意早晚加减衣服。骨瘦体弱的老年人在立秋尤其是处暑以后,不应再用凉席。一方面寒凉之性大,另一方面,影响睡眠质量,容易觉得硌。老人要想睡安稳,褥子要厚软,从这时开始,尽量睡木床,铺厚点的褥子,又暖和又养骨。

中医认为水性就下,火性趋上,表现在人体就是脚怕冻,头怕热。这个季节,阴开始复生,地气虽热,但天气已转性。体弱虚寒的人不能再光脚或穿丝袜了,应穿上布质或棉质的袜子,可以提前护持我们的阳气。

秋主收敛,这个季节不能像夏季,让心火宣泄出来。一般秋季应该囤积一些东西,留着冬天用。现在生活条件好,不用储存那么多食物。回归初始,我们要积攒的是过冬的气,是能抵御寒冷的阳气,是能抗病的正气。为了养气,秋天要早睡早起。早睡就是为了收气,将阳蕴于体内。肺气在寅时最旺,秋燥又伤肺,因此不要过早起身,老年人觉少,也应该尽量在五六点再起床,以便保养秋季的肺气。

量腹食瓜防不化,多进甘滑脾益佳

“秋收冬藏”,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各色瓜果应市。瓜果是生冷之物。胃喜暖,胃暖了才能腐熟食物。如果胃吃了太多生食容易受伤,影响运化。立秋以后,秋分之前,外暑阳仍炽,内微阴渐生,这时最宜调节脾胃。这个时期少食生冷食物,尤其瓜果要适量食用。这个量究竟多少适宜?中医称为“量腹”,就是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食量,以胃肠适宜为准。体壮年轻的多吃点可能没事,但是老幼体虚的人,不能贪嘴。

秋为金,金主燥。燥表现在人体就是毛发枯焦,皮肤干涩,大便秘结,喉干易咳等。为避免出现这些情况,要吃些甘滑的食物。“甘之以悦脾性,滑之以舒脾阳”。中医认为,木酸、火苦、肺辛、肾咸、脾甘,吃点甜的食物对脾很有好处。

有些老人,一到秋季便秘就特别严重,这是身体津液被煎着的表现。这时要吃一些能让胃肠、让身体发肤变“滑”的东西。古人润滑的办法是“食麻”,有一味中药火麻仁,有很好的润肠通便作用。但是,如果燥的情况不很严重,也不必特意去药店买这味中药来吃,日常生活中很多东西可以代替,比如干果中的松子。把松子去皮打碎,熬一碗松仁粥,又香浓又润胃肠,还能生发脾阳。

世态炎凉皆看透,思虑半点不萦怀

有一位40多岁的女老总,每次开重要会议之前,就会不明原因地腹泻,过几天就好。这种腹泻就是思虑太过,伤了脾脏。脾在情志主思,思则伤脾。后来她进行情志调节,注意保养脏腑,化解心情,没有吃药,腹泻就好了。

要保证脾脏的健康不仅要少思虑,还要注意季节保养。秋季是脾气旺盛的时期,注意保养,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了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养,每天还可以按摩脾胃上的经穴,比如大横穴,它在脐旁四寸。在大横和脐之间还有一个穴位叫天枢,天枢是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这样左右一共四个穴位,可以每天按揉。平时易腹泻、便秘的人,应该多按揉,有助于调养脾胃。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869.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秋来防凉养脾胃 恬静淡然不贪嘴” 的相关文章

深秋气候多变免疫力低 警惕4种皮肤病来袭

深秋气候多变免疫力低 警惕4种皮肤病来袭

深秋气温的变化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易受到细菌、真菌或病毒的感染,从而患上皮肤病。专家提醒,秋季气候多变要提防以下四种皮肤病。 进入秋季,天气逐渐转凉,人体新陈代谢变缓,汗腺以及皮脂腺的分泌量减少,皮肤表面的水分随之减少,导致皮肤干燥。同时,气温的变化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易受到细菌、真菌或病毒的感...

秋季保健重“七防” 防暑、防燥、防悲伤

秋季保健重“七防” 防暑、防燥、防悲伤

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人的生理活动一定要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所以秋季保健必须重视以下七防。 秋季是由热转寒、“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特别是“白露”节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身体一旦不适,便易伤风感冒,旧病复发,所以有“多事之秋”的说法。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人的生理活动一...

初秋养生四指导 有效躲避秋老虎

初秋养生四指导 有效躲避秋老虎

民间流传“秋老虎”即:立秋后短期回热天气,而秋季所主之脏为肺,肺为娇脏又与外界直接相通,最易受邪,因此燥又易伤肺。尤其对体质阴虚、气虚者更易受累。 民间流传“秋老虎”即:立秋后短期回热天气,主要表现为阳光充足,空气干燥,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总的来说不至于热得喘不过气来。这种回热天气欧洲称之...

要想宝宝安度秋 打好感冒“狙击战”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季气候多变是感冒的主要原因。夏季人体消耗较大,免疫力下降,尤其本身体质较弱的宝宝,更容易受病毒侵袭。 “真愁人,孩子每逢秋天就感冒,又咳嗽又发烧。”市民张女士说,她5岁的女儿一到秋季准感冒,家人一直很注意怕孩子受凉,结果还是防不胜防。“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季气候多变是感冒的...

金秋时节延髓麻痹养护四法

秋季宜养阴,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且秋季早晚温差大,对于中风病人来说,容易感受风寒之邪。所以中风患者宜早睡早起,并适时添加衣物,不可因过分贪凉而影响疾病的恢复。 时值金秋,叠翠流金,又到了象征着幸福和收获的美好时节。然而,对于中医来讲,每于季节交替变更之时,就容易出现各种病症。尤其秋季是温度...

立秋之后 祛除夏季湿邪正适宜

立秋过后,闷热燥湿的天气有所缓解。可是,炎热的夏季虽走,但我们身体多多少少被湿邪入侵。不妨在立秋之后,利用一些食物的除湿特性,祛除夏季留在体内的湿邪。 立秋过后,闷热燥湿的天气有所缓解。可是,炎热的夏季虽走,但我们身体多多少少被湿邪入侵。湿邪滞留体内,难免作恶。浑身无力、食欲下降、大便稀溏、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