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处暑过后燥邪犯肺 调养法则“宣、润”为贵

生活百科5年前 (2019-11-12)秋季养生533
中医针对燥邪犯肺的调养法则一方面要“润”,即补充津液、滋阴润肺;另一方面还要“宣”,即宣通气机,宣散邪气。

处暑一过,凉爽的秋风逐渐拉开了秋天的大幕,天气一改暑季的炎热潮湿,给人们送来了秋高气爽的感觉,而与此同时,另一种邪气——燥邪也应时而生,作为秋天的主气,随时可能侵犯人体。

燥邪是六淫之一,因为它产生于秋季,而秋季介于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之间,所以燥邪会根据时段的不同结合温热或是寒凉之邪,从而有“温燥”和“凉燥”的区别。初秋,暑气未散,温热犹在,燥邪与温热之气相合,则表现为“温燥”;时至深秋,冬季临近,寒气渐起,燥邪与寒邪相结合,则又会表现为“凉燥”。

《内经》上说:“燥胜则干”,清代医学家喻嘉言曾为“病机十九条”补缺说“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燥邪的致病特点以其性干涩,易损伤人体津液为主。另外,秋季主脏在肺,肺与口鼻相通,喜润而恶燥,因此燥邪最易伤肺。

“温燥”因与温热之邪相合,故伤人津液更甚。一旦侵犯人体,临床表现为口鼻干燥、干咳少痰、气逆而喘、咽干喜饮、皮毛不荣等阴津耗损不足之象,甚至可以伤及血络,出现咳血、肢体痿废等。而“凉燥”与寒气相合,侵犯人体时常表现为头痛、恶寒无汗等类似风寒袭肺的特点,只是程度比寒邪较轻,因此有“燥为次寒”“燥为小寒”的说法。凉燥袭人,对津液的影响可能并不是直接的耗损,而是更多地表现为燥邪收敛肃降的特点,从而影响津液的布散,临床则以咳嗽痰稀、鼻塞咽干、不欲饮水为主要表现。

中医针对燥邪犯肺的调养法则一方面要“润”,即补充津液、滋阴润肺,常用的中药如沙参、麦冬、天冬、梨皮等;另一方面还要“宣”,即宣通气机,宣散邪气,常用中药包括苏叶、桑叶、桔梗、枳壳、前胡等,另外还多配合陈皮、杏仁等止咳化痰之品。比如治疗温燥初袭的“桑杏汤”中的君药桑叶既可以宣散风热,又可以生津止渴,同时再加上梨皮、沙参以清肺润肺;豆豉、栀子增强宣散清热的作用,以及杏仁、象贝来止咳化痰,全方共奏清燥润肺之功。

如果单从预防角度来说,在秋季来临之时,可以适当食用木耳、蜂蜜、莲藕、秋梨等滋阴润肺之品来养阴生津,以防燥邪犯肺。另外,还要顾护脾胃,食用山药等肺脾同补的食物,以培土生金,使土旺金顺。

相比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秋天是一个舒适宜人的季节,燥邪虽可伤人,但只要我们针对燥邪的特点,在享受“天凉好个秋”的同时,保护好自身的津液与正气,就会拥有健康,安度秋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863.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处暑过后燥邪犯肺 调养法则“宣、润”为贵” 的相关文章

“多事之秋”警惕心脑血管疾病来袭

“多事之秋”警惕心脑血管疾病来袭

秋季是由夏至秋的过渡季节,气候变动较大,寒而复暖,暖后又寒,常使人防不胜防。对于健康人而言,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就应当十分小心了,因为一冷一热极易导致血管痉挛,以致旧病复发。 秋风起,天气渐渐的凉了。秋季是由夏至秋的过渡季节,气候变动较大,寒而复暖,暖后又寒,常使人防...

秋天燥邪易伤肺 五大措施来“养肺”

秋天燥邪易伤肺 五大措施来“养肺”

中医学认为,秋令与肺气相应,秋天燥邪易伤肺,而肺为“娇脏”,外合皮毛,主呼吸,所以秋天养生,应以“养肺”为先。 秋天气候干燥,人们常觉得口鼻干燥、咽干咳嗽、皮肤发紧脱屑等现象,本身有呼吸系统宿疾的患者也容易复发。中医学认为,秋令与肺气相应,秋天燥邪易伤肺,而肺为“娇脏”,外合皮毛,主呼吸。外...

要想宝宝安度秋 打好感冒“狙击战”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季气候多变是感冒的主要原因。夏季人体消耗较大,免疫力下降,尤其本身体质较弱的宝宝,更容易受病毒侵袭。 “真愁人,孩子每逢秋天就感冒,又咳嗽又发烧。”市民张女士说,她5岁的女儿一到秋季准感冒,家人一直很注意怕孩子受凉,结果还是防不胜防。“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季气候多变是感冒的...

秋天吃点瓜 身体棒棒哒

秋天是各种瓜成熟的季节,民间有句谚语:“春吃花,夏吃叶,秋吃瓜,冬吃根”。秋天风干物燥,吃瓜可以去火润肺,是秋季理想养生的食物。 秋天是各种瓜成熟的季节,民间有句谚语:“春吃花,夏吃叶,秋吃瓜,冬吃根”。秋天风干物燥,吃瓜可以去火润肺,是秋季理想养生的食物。 丝 瓜 【性味】 性凉,味甘。 【功...

深秋养生四大要领

深秋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高峰,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如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上感等。为预防这些疾病,首先要注意保暖,有哮喘发作史的人尤其要注意增减衣服,外出时可戴口罩,避免寒冷对呼吸道的刺激而发病。 寒露过后预示着天气转凉,此时节也是秋季到冬季的一个过渡时期。此时北方一些地区气温有时可降低到10℃...

五法应对“秋老虎”

中医理论支持秋季“阴精收藏,收敛神气”的养生法则,适当增加睡眠有利于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脑力,而早睡和午休是增加睡眠的最佳方法。 四季轮转,初秋之际还没跟炎热彻底告别,凶猛的秋老虎就伺机而动,带来一年中温差最大的日子,于是感冒、咽喉肿痛、皮炎湿疹各种小病痛纷纷出来作怪。 调起居 解秋乏 适当多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