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贴秋膘要因人而异、因人而补

生活百科5年前 (2019-11-12)秋季养生598
中医认为贴秋膘一定要因人而异、因人而补。对于超重、肥胖的人切忌贴秋膘;对于体重偏低的,特别是属于低体重的,可以适当“贴秋膘”。

夏天炎热的气候,人们往往食欲不振,很少吃肉。进入深秋,日渐寒冷的天气让人们食欲大增,于是在秋天开始变本加厉吃,蔬菜、水果已经满足不了突如其来的胃口,大口吃肉就变成了秋天的日常。我国有一个“贴秋膘”的传统说法:多吃多贴膘,让身体做好过冬御寒的准备。

专家提醒,夏天人体内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及脂肪等耗损不少,秋季适当进补能增加机体抵抗力。相比传统以肉贴膘的进补习惯,大家应该采取平补、慢补的方式,以恢复和调节人体各脏器机能,才能真正补到位,切忌盲目“贴膘”。

正确理解贴秋膘的习俗

专家介绍,“贴秋膘”习俗起始于清朝,尤其在北方地区民间流行较甚。一是因为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农民吃肉贴膘好有劲农忙;二是从文化讲,我国唐朝、元朝、清朝等朝代,以胖为美,秋季吃好既可防病又可养生;三是北方冬天寒冷,贴秋膘可以御寒,帮助度过寒冷的冬季。现在的人们劳动的机会少,普遍营养过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今日的“贴秋膘”习俗已经失去传统意义上的“食肉进补”之意,只应把“贴秋膘”当成一种社会节日文化。从当今科学发展角度看,传统“贴秋膘”习俗缺少科学性,秋季饮食养生保健应以滋阴润燥为原则,慎贴秋膘。

避免盲目“贴秋膘”

“秋天补得好,一冬病不找”,但前提是要补得好,如果补过了头,每天的热量摄入大于消耗,“贴膘”很快会演变成发福,高血压、冠心病等就会接踵而至。王祥生建议,以下几类人切不可盲目贴秋膘:老年人、儿童、胃火旺盛者及胃肠疾病、心血管疾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痛风等慢性病患者一定慎贴秋膘,以免因为短时间食用高油高脂、肥甘厚味的食物引发或加重原有疾病。

中医认为贴秋膘一定要因人而异、因人而补。对于超重、肥胖的人切忌贴秋膘;对于体重偏低的,特别是属于低体重的,可以适当“贴秋膘”。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873.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贴秋膘要因人而异、因人而补” 的相关文章

秋高气爽爬山季 登高并非人人都皆宜

秋高气爽爬山季 登高并非人人都皆宜

秋日,天高气爽,景色宜人,是一年中爬山登高的黄金季节;但要提醒的是:登山运动并非人人皆宜。 秋日,天高气爽,景色宜人,是一年中爬山登高的黄金季节。但要提醒的是:登山运动并非人人皆宜,尤其患有以下慢性病者(特别是年老体弱病人),更应引起注意和重视: 高血压 尤其是老年性高血压者,收缩压易受体位...

秋季保健重“七防” 防暑、防燥、防悲伤

秋季保健重“七防” 防暑、防燥、防悲伤

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人的生理活动一定要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所以秋季保健必须重视以下七防。 秋季是由热转寒、“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特别是“白露”节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身体一旦不适,便易伤风感冒,旧病复发,所以有“多事之秋”的说法。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人的生理活动一...

秋季分为“三阶段” 养生保健随时变

秋季分为“三阶段” 养生保健随时变

秋季可分初秋、中秋、晚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气候各有特点,所以养生保健也应随气候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对策。 秋季气候多变,是一些疾病的高发季节,人们的情绪会不稳定,所以有“多事之秋”一说。秋季可分初秋、中秋、晚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气候各有特点,所以养生保健也应随气候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对策。...

立秋后养生“四原则”

立秋后养生“四原则”

立秋后,气候是由热转凉,阳气渐收,阴气渐长,自然界由生长开始向收藏转变。根据中医顺应四时养生原则,秋冬养生宜“养收”,入秋后养生要注意以下“四原则”。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日,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即指暑去凉来。立秋后,气候是由热转凉,阳气渐收,阴气渐长,自然界由生长开始向收藏转变...

秋风送爽天逐凉 护阴养肺防秋燥

秋风送爽天逐凉 护阴养肺防秋燥

秋季的养生要义是防燥护阴,养肺为先,使肺气得平,无外其志。尤应注意在精神、起居、饮食、运动等方面的科学调摄和疾病的预防。 秋季,从立秋开始,经过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到立冬六个节气,也即农历的七、八、九三个月。从立秋到霜降,其气候变化经历了由热转凉、由凉转寒两个阶段。立秋、处暑、白露这三...

秋天养生6要诀 饮食调养吃什么

秋天养生6要诀 饮食调养吃什么

秋季养生,无论从情志、饮食、起居等方面都要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以养收为总的原则。 秋天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期。因此,秋季养生,无论从情志、饮食、起居等方面都要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以养收为总的原则。具体来说,有下面6个要诀: 一、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