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悲秋”不防危害大 防治“秋郁”有六法

生活百科5年前 (2019-11-12)秋季养生589
中医素来有“天人相应”之说,秋凉一至,花木零落,阳气减退,阴气渐长,似乎空气中也弥散着悲凉与寂寥,人们往往容易触景生情,出现情绪低落、凄楚伤感、失眠多梦、少气乏力等症状,出现“悲秋”之感。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本是一个收获而又充满诗意的浪漫季节。但随着秋风乍起,秋雨连绵,万物萧条,不由呈现出唐代诗人王绩描写的“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景象。中医素来有“天人相应”之说,秋凉一至,花木零落,阳气减退,阴气渐长,似乎空气中也弥散着悲凉与寂寥,人们往往容易触景生情,出现情绪低落、凄楚伤感、失眠多梦、少气乏力等症状,出现“悲秋”之感。而一场秋雨一场寒,连绵的秋雨更会给人们平添凄凉之感。秋季是抑郁症的高发期,这个时期发生的抑郁症中医称为“秋郁”,而“秋郁”与秋季特殊气象条件脱不了干系。

顺时养生秋养肺

中医学历来强调“三因养生”,即因时养生、因地养生、因人养生。专家介绍,《黄帝内经》指出,“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中医认为,秋与肺相通,肺主气,司呼吸,在五行属金,通于秋气,在志为悲。故秋天容易酿成精神、情志性疾病,尤以抑郁、失眠最为常见。因此,有人将“秋郁”称为季节性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性疾病,以心情显著而持久的低落为主要症状,并且伴有相应的思维、行为改变。典型的病例表现为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缺乏愉悦感,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 厌烦社交,言语活动减少。科学研究发现,女性比男性更易患抑郁症。美国哈佛大学医学家调查发现,女性抑郁症的终身患病率是25%,而男性终身患病率则为12%。女性遭受抑郁病症困扰的危险性是男性的两倍。全世界的女性中,大约每8个人中就有1位女性在一生的某个阶段会遭受抑郁症的困扰。

临床统计数据显示,“秋郁”多发生在下列人群:性格敏感多疑、内向、不善于倾诉者;工作压力大的“上班族”;更年期女性、孕产妇或老年人、部分学龄期儿童;刚经历了负面生活事件、没得到及时心理疏解的人群;常年在室内工作、体质较弱、平日极少参加体育锻炼的脑力工作者。专家在临床上观察,在上述人群中,平时对寒冷比较敏感的人,即中医所说的肺气虚或阳虚质、气郁质之人,易出现“秋郁”症状,故防“秋郁”必先调整全身状况。

“秋郁”不防危害大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表明,就疾病造成的负担而言,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预计到2020年可上升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负担疾患。对“秋郁”产生的根源,专家分析说:一是夏季高温容易过多耗损人体正气,故有“一夏无病三分虚”之说,立秋之后气温逐渐转降,早晚温差大,极易情绪低落、倦怠乏力、失眠等症状;二是夏季人们精神容易处于亢奋状态,出现“情绪中暑”,如经常发火、脾气暴躁等,立秋以后,天气转凉,人们从过激情绪中调整过来,这时就容易因身体能量消耗过多,而导致疲软、困乏、心情低落等状况;三是秋风落叶,凄风凄雨,往往使人触景生情,悲从中来,特别是老年人更易产生垂暮之感,诱发消极情绪,严重者终日郁郁寡欢,少语懒言,引发抑郁症状;四是由于秋季天气多变而影响人的情绪,容易干扰人体的生理功能,再加上气压较低,易使人脑分泌的激素紊乱,产生烦躁、抑郁、焦虑情绪,睡眠质量受到干扰,进而促进“秋郁”的发生。

防治“秋郁”有六法

秋练 秋天虽然秋高气爽,但是阴气渐生。适当参加户外运动,有助于阳气的生发,可以很好地对抗秋天的肃杀之气,有效地缓解悲秋。选择天气晴好时,或到公园郊外散步慢跑;或外出秋游,登高赏景,令心旷神怡;或静练气,收敛心神,保持内心宁静;或多接受阳光照射,转移低落情绪。秋季比较适合的运动就是登山远眺,在美景中运动,可促进新陈代谢、培补正气,增强体质,消融忧郁和惆怅。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运动可以使神经系统兴奋,促进大脑分泌5-羟色胺,让人愉悦起来,有效对抗“秋郁”。

秋眠 金秋时节,顾养身体,防治“秋郁”,收敛神气尤为重要。在秋天调摄心神,睡好觉为第一大补。造成秋郁的因素较为复杂,多数是由心理因素诱发,也有由躯体疾病引起。到了秋天,尤其是深秋,人们的情绪会变得低落,出现失眠是多数“秋郁”患者的共同症状。保持充足睡眠,尽量在晚上10点半前上床。睡“子午觉”,即晚上11点前要进入梦乡,中午11点至13点之间睡一个午觉,这对调理心神,预防“秋郁”有很大帮助。

秋食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季十分适合补阴。专家指出,七情伤五脏,“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脾,悲伤肺,惊伤肾”。悲秋之感会伤及人体肺气,而肺气虚弱者,更易产生悲秋之感。在外感六淫中,风寒暑湿燥火的燥邪对应秋季,故化解悲秋,必须润肺。可用秋梨冰糖自制秋梨膏,还可多食百合、秋梨、葡萄、蜂蜜、荸荠等润肺食物,避免秋燥。

秋乐 中医认为,各种情绪之间存在相互克制作用,“喜胜悲,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专家提醒,悲秋可用喜乐情绪来战胜,多和朋友们一道游玩,通过各种娱乐活动让自己开怀大笑,可以把郁闷悲愤疏散开来。

秋检 专家强调,做一次较全面的体检是“治未病”的前提,防微杜渐,及时干预健康危险因素,科学管理健康,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身心状况。

秋治 专家说,秋季是治疗疾病的大好时节,尤其是对于“秋郁”一类疾病,采用中医辨体、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原则,应用身心同治之法,积极进行调理,往往收效良好。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845.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悲秋”不防危害大 防治“秋郁”有六法” 的相关文章

秋季养生以调摄情志为先 还要兼顾饮食和起居

秋季养生以调摄情志为先 还要兼顾饮食和起居

健康包括“形”与“神”两个方面,养护身体、调理情绪是我们健康生活的必修课。时值秋季,应该以情志调摄为先,同时注意日常的饮食和起居。 健康包括“形”与“神”两个方面,养护身体、调理情绪是我们健康生活的必修课。时值秋季,应该以情志调摄为先,同时注意日常的饮食和起居。 情志安宁 使秋气平 情绪、...

秋高气爽爬山季 登高并非人人都皆宜

秋高气爽爬山季 登高并非人人都皆宜

秋日,天高气爽,景色宜人,是一年中爬山登高的黄金季节;但要提醒的是:登山运动并非人人皆宜。 秋日,天高气爽,景色宜人,是一年中爬山登高的黄金季节。但要提醒的是:登山运动并非人人皆宜,尤其患有以下慢性病者(特别是年老体弱病人),更应引起注意和重视: 高血压 尤其是老年性高血压者,收缩压易受体位...

秋天养生6要诀 饮食调养吃什么

秋天养生6要诀 饮食调养吃什么

秋季养生,无论从情志、饮食、起居等方面都要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以养收为总的原则。 秋天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期。因此,秋季养生,无论从情志、饮食、起居等方面都要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以养收为总的原则。具体来说,有下面6个要诀: 一、忌...

初秋养生要趁早 日常谨记“四多四少”

古人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说,养生一定要顺应四时,才能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秋季养生贵在“收”,在日常生活中谨记“四多四少”原则。 进入处暑,史上最长的三伏天即将落下帷幕,真正进入了气象意义上的秋季。在经历了几场秋雨的洗礼,许多地方都感受到了秋意,凉爽宜人。但千万要注意,初秋时节“秋老虎”依旧...

秋季养生有三忌

秋季气温变化大,饮食起居需要多注意,尤其是以下3方面。 秋季气温变化大,饮食起居需要多注意,尤其是以下3方面。 忌贪凉 民谚曰“秒瓜坏肚。”是指立秋以后继续生食水果容易引发腹泻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专家提醒,秋季人们应慎食生冷食品,脾胃虚弱者尤应禁忌。患有消化道疾病的人应多吃熟软开胃易消化的食物...

深秋养生四大要领

深秋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高峰,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如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上感等。为预防这些疾病,首先要注意保暖,有哮喘发作史的人尤其要注意增减衣服,外出时可戴口罩,避免寒冷对呼吸道的刺激而发病。 寒露过后预示着天气转凉,此时节也是秋季到冬季的一个过渡时期。此时北方一些地区气温有时可降低到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