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秋季防皮肤瘙痒4招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秋季养生455
洗澡不要过于频繁,如无出汗,一般每周一次即可,并且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时间不要过长,不可用碱性大的肥皂(以含脂肪多的羊毛脂皂为好),以减少皮脂的丢失,保持皮肤润滑。如能在浴水中加点浴油则更好,既可使皮肤滋润,又能减轻瘙痒症状。

秋季气温降低,空气湿度下降,皮肤中的水分蒸发增多,加上活动减少,皮脂腺和汗腺分泌不足,所以不少人(特别是一些中老年人)往往容易出现皮肤干燥、瘙痒等不适症状。但要注意的是: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千万别用热水频繁清洗以达到止痒目的。否则,会适得其反。

那么,如何防止或减轻皮肤瘙痒的发生或症状呢?关键是要做好皮肤保养,要注意以下四要点:

控制洗澡次数

洗澡不要过于频繁,如无出汗,一般每周一次即可,并且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浴水以35℃~40℃为佳)、时间不要过长(10~20分钟为宜),不可用碱性大的肥皂(以含脂肪多的羊毛脂皂为好),以减少皮脂的丢失,保持皮肤润滑。如能在浴水中加点浴油则更好,既可使皮肤滋润,又能减轻瘙痒症状。还可于每次浴后,在经常感觉瘙痒的部位,适当涂抹一些含有少量油脂的滋润、保湿的润肤乳或霜或膏,可以在皮肤表面形成保护膜,减少皮肤中水分的散失,从而使皮肤润泽、避免干燥瘙痒。

做到饮食合理

日常饮食宜清淡,少吃或不吃酒、辣椒、蒜、咖啡、香料等辛辣刺激性食物;有过敏反应体质的人,应尽量少吃或不吃富含异体蛋白质的食物(如鱼、虾、螃蟹、蛋、牛奶等),以免引发或加重瘙痒。但不妨适当多吃些含植物油丰富的食物,如芝麻、花生、核桃、果仁和黄豆等,可使皮肤滋润;还要适当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它们是机体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重要来源,对增强皮肤生理功能大有帮助;并要注意多喝开水,既可及时为身体补充水分帮助皮肤抗御干燥,有能保持大便通畅,利于及时将肠道里对人体有害或引起过敏的物质排出体外。

保持适当锻炼

只要天气、时间及身体许可,平时应多到户外进行适当的运动,以改善皮肤的血液供应,促进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变皮肤干燥程度。每次运动锻炼后最好能进行自我的皮肤按摩,对增强皮肤功能和身体健康大有裨益。因为皮肤的营养是通过血液、淋巴液循环取得的,按摩可以加速血液、淋巴液的流通,使新陈代谢保持旺盛,有利改善皮肤的耐寒抗干燥能力。

讲究衣着得当

内衣内裤最好选择具有本色、柔软、光滑、吸湿性好的纯棉、麻、丝织物,因为有的染色化纤类织物虽然好看,但却会对皮肤产生不良的刺激而容易引起瘙痒,特别是皮肤比较敏感的人更甚,还可能导致过敏性皮炎。同时要注意衣裤的勤换洗,尤其是要保持内衣内裤的清洁卫生,以利穿得舒适,更可减少或防止瘙痒的发生。

此外,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做到起居有常,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睡眠充足,全面提高身体素质,以增强抵抗能力。这些对防止皮肤瘙痒发生也有一定作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945.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秋季防皮肤瘙痒4招” 的相关文章

秋风乍起 谨防面瘫多发

秋风乍起 谨防面瘫多发

面瘫又叫“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病。好发于各种年龄段,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它的发病机理尚不明确,可能跟机体免疫力下降、病毒感染等有关。 十一假期过后,秋色渐显,但早晚温差还是很明显。最近一段时间,到医院就诊的面瘫患者明显增多。北京德胜门中医院神内内科主任李燕提醒,入秋后要注意面部保暖,避免受...

中秋过后天渐凉 “秋冻养生”有诀窍

中秋过后天渐凉 “秋冻养生”有诀窍

过了中秋节,凉爽干燥的天气中渐渐透出些寒意,秋冻锻炼是有讲究的,头、脚不能冻。 “春捂秋冻”是人们所熟悉的养生谚语。过了中秋节,凉爽干燥的天气中渐渐透出些寒意。随着气温的降低,有的人认为“秋冻”可以增加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在天气变化的日子里,特意地不加衣服,不戴帽子,不换鞋袜。其实,秋冻锻...

初秋阳气趋收敛 顺时养生5“要点”

初秋阳气趋收敛 顺时养生5“要点”

初秋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 初秋是气温变化较大的一个时令。此时节的气候特点是中午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低。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证。 专家介绍,万物经历了夏季的茁壮成长,初秋是到了收敛生性的时...

秋季困乏惹人烦 培补脾胃是关键

秋季困乏惹人烦 培补脾胃是关键

想要解除秋乏的困扰,强健脾胃才是硬道理。平时可以多按大包穴,少吃油腻厚重的食品,多吃水果青菜。另外也可在烧菜煮汤时放些胡椒,都有解除秋乏的效果。 秋天一到,整个人经常会有昏昏沉沉的感觉,这是脾胃在找你“算账”了。想要解除秋乏的困扰,强健脾胃才是硬道理。平时可以多按大包穴,少吃油腻厚重的食品,...

秋季保健重“七防” 防暑、防燥、防悲伤

秋季保健重“七防” 防暑、防燥、防悲伤

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人的生理活动一定要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所以秋季保健必须重视以下七防。 秋季是由热转寒、“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特别是“白露”节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身体一旦不适,便易伤风感冒,旧病复发,所以有“多事之秋”的说法。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人的生理活动一...

立秋后养生“四原则”

立秋后养生“四原则”

立秋后,气候是由热转凉,阳气渐收,阴气渐长,自然界由生长开始向收藏转变。根据中医顺应四时养生原则,秋冬养生宜“养收”,入秋后养生要注意以下“四原则”。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日,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即指暑去凉来。立秋后,气候是由热转凉,阳气渐收,阴气渐长,自然界由生长开始向收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