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秋天转凉燥邪到 6招防止“鼻炎闹”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秋季养生577
秋后天气逐渐转凉,早晚温差大,天气干燥,空气中尘螨花粉增多,鼻腔容易受到外来刺激物的影响,导致鼻炎发生。

俗话说“秋天到,鼻炎闹”,秋天是鼻炎的易发期,尤其是过敏性鼻炎患者,一把鼻涕一把泪,喷嚏不断,鼻塞、头疼等,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专家介绍,秋后天气逐渐转凉,早晚温差大,天气干燥,空气中尘螨花粉增多,鼻腔容易受到外来刺激物的影响,导致鼻炎发生。如何预防秋季鼻炎,专家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

别把鼻炎当感冒

过敏性鼻炎和感冒初期症状相似,很容易当成感冒治,随便买些感冒药吃,似乎短期内还能见效,其原因在于,大部分感冒药都含有抗过敏药物,所以服用后症状会有所减轻。但是维持不了多长时间,没过两天,就会又犯。这样不仅达不到治疗的目的,长此以往还会对药物产生耐药性。所以,如果长时间出现流鼻涕、打喷嚏的情况,最好先去医院耳鼻喉科检查一下,以免延误病情。

以下方法可将两种疾病区分:感冒通常会伴有喉咙痛、咳嗽等,严重的还会发烧、头痛、全身酸痛。而过敏性鼻炎的典型症状是阵发性连续打喷嚏,一般3个以上,尤其清晨厉害;喷嚏完后会有大量清水样鼻涕,亦可因继发感染而变稠;鼻痒、鼻塞,还可伴发眼痒、流眼泪等眼部过敏现象。

预防受凉是关键

秋冬季预防鼻炎,主要是防受凉和防感冒。鼻炎大多是着凉感冒引起的,所以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如晨跑、游泳、冷水洗脸等,提高人体对寒冷的耐受力。避免过度疲劳、睡眠不足、吸烟、饮酒等,因为这些因素能使人体抵抗力下降,造成鼻黏膜调节功能变差,病毒乘虚而入导致发病。

俗话说“捂春晾秋”。“晾秋”对大多数身体强壮的人来说,有益于健康。可老年人、本身就有鼻炎的人群、身体虚弱或有慢性病的人群,要根据天气情况,适当加衣被,不宜盲目“晾秋”,以免引发疾病。

避免接触过敏源

避免接触粉尘、化学有害气体或特殊气味的刺激,以免影响鼻黏膜的功能,诱发鼻炎。少去空气较浑浊、污染较严重的地方,必要时使用口罩。减少寒冷干燥的刺激,鼻腔的温度一般在32℃左右,气温过冷会对鼻黏膜的功能有不良影响,而过分干燥的空气可使鼻子的排尘运动受到限制,抗菌能力降低。秋冬季节,出门在外可以选择戴口罩,居室适当增加室内湿度,并经常开窗换气,以保持空气的湿润和新鲜,从而减少不良刺激。及时更换、清洗寝具,防止螨虫及其分泌物诱发鼻炎。

保护鼻子增强防御机能

避免用手指挖鼻,挖鼻孔使鼻毛脱落、黏膜损伤、血管破裂而引起出血,导致易患感冒、鼻腔感染和鼻窦炎等,给身体健康带来伤害;不随便剪鼻毛。鼻毛是空气吸入的第一道防线,有阻挡异物和灰尘颗粒进入鼻腔的重要作用,不能随便剪去,否则会削弱鼻腔防御机能,增加鼻炎的发病。

饮食调理减少刺激

少吃刺激性食物。辛、辣、炸、炒等热性之物都属于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各种煎炸食物等要少吃。海鲜及冰冻鱼、鱿鱼、虾米等咸海产品容易刺激诱发炎症,也要少食用。

过敏性鼻炎患者可以多吃些抗过敏食物,如蜂蜜、酸奶。蜂蜜中含有一定的花粉粒,经常喝的人就会对花粉过敏产生一定的抵抗能力。蜂蜜里面还含有能改善人体内环境状态、调节机体免疫力的物质。另外,每天喝点酸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缓解花粉过敏症。

鼻炎患者还可增加卷心菜、花椰菜、橙子、山楂、枣以及柠檬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的摄入量,或遵医嘱服用维生素C补充剂。过敏症患者还可多吃些红枣、胡萝卜、金针菇、洋葱、大蒜等食物,这类食物都含有大量抗炎、抗过敏物质,可以适当多吃。

中医外治 标本兼施

热指快速推拿鼻梁:先将双掌及手指用力搓热,接着以左右两手的中指指肚同时夹紧鼻梁两侧,并顺着鼻梁用力向上推至神庭穴(发迹边沿),紧接着又向下推至鼻翼旁,推行速度宜快,一上一下为一次,快速推一百次左右,使鼻腔内有热感为佳。

穴位贴敷:三九三伏之时,将具有辛散温通的天然中草药制作成药膏,贴敷于经络上特定穴位,通过药物对穴位的温热刺激,疏通经络、调理脏腑、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增加机体抗病能力,达到改善过敏体质及消除临床症状的目的。

艾灸联合中药敷脐疗法:采用黄芪、党参、白术等健脾益气、益卫固表、温中散寒的中草药碾面混匀,每次取适量加醋调敷于脐窝,再以艾灸盒灸脐部25分钟。

以上中医方法不仅可以预防鼻炎发生,还可以改善乃至治疗鼻炎,操作简单方便、天然绿色,充分体现了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862.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秋天转凉燥邪到 6招防止“鼻炎闹”” 的相关文章

悲秋并非“秋”全部 金秋之韵莫辜负

悲秋并非“秋”全部 金秋之韵莫辜负

悲秋是可以预防的,这是肯定的答案。晒太阳,是基本的方法,因为光照可以减少褪黑激素的分泌,使人的情绪增高。 自古以来,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悲秋”也是他们热衷表现的主题。“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愁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曹雪芹在四句诗中用了五个低调的“秋”字,刻划了多愁善感林黛...

秋季养生话“秋冻” 早晚更应防“秋凉”

秋季养生话“秋冻” 早晚更应防“秋凉”

秋天气候变化的时候,白天很热,让人又吃雪糕又扇扇子的,但是早晚很凉,凉风嗖嗖的,身体壮的人没有问题,但是部分体弱人群如果不注意,会被寒气伤到,所以要注意添加衣服,别敞着前襟,以免寒气侵袭肚腹,引发腹痛。 在中医里面,被寒邪伤到,有伤寒与中寒之别,一般如果体表被寒邪伤到,叫伤寒,如果我们咕咚几...

秋季养生方略

秋季养生方略

秋季养生饮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准则,阿胶具有滋阴润肺的功效,可参考阿胶食谱进行饮食调养。另外还应“少辛增酸”.就是说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甘蔗等。 秋收时节天气凉爽,很多人不再苦夏,脾胃似是大开,再加上“贴秋膘”的正当理由,往往堂而皇之地大补特补,一不小心就闹个秋燥。您可以仔细回想...

秋来防凉养脾胃 恬静淡然不贪嘴

秋来防凉养脾胃 恬静淡然不贪嘴

立秋过后,天气虽然炎热,但已是阳降阴生之季。年轻人对季节变化可能不敏感,但年老体虚的人则要注意早晚加减衣服。 阳历8月里包括两个节气:立秋和处暑。立秋是秋天的开始,从这天起,气温应该逐渐下降,但事实上,进入立秋后天气还是很热。不仅南方如此,就连北方地区也没有黄叶飘零的现象,只是昼夜温差加大而已。...

暑去凉来秋燥起 饮食起居8注意

暑去凉来秋燥起 饮食起居8注意

秋季是养生的好时节,同时也是疾病的高发期,此时对饮食起居等多方面很有讲究,有一些养生常识需要注意。 秋季是养生的好时节,同时也是疾病的高发期,此时对饮食起居等多方面很有讲究,有一些养生常识需要注意。 调护运动 在清凉的晨风中运动,不仅锻炼身体,还训练了耐寒力,为寒冬做准备。 此外,登山是适...

初秋养生四指导 有效躲避秋老虎

初秋养生四指导 有效躲避秋老虎

民间流传“秋老虎”即:立秋后短期回热天气,而秋季所主之脏为肺,肺为娇脏又与外界直接相通,最易受邪,因此燥又易伤肺。尤其对体质阴虚、气虚者更易受累。 民间流传“秋老虎”即:立秋后短期回热天气,主要表现为阳光充足,空气干燥,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总的来说不至于热得喘不过气来。这种回热天气欧洲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