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秋季养生食补药补两相宜

生活百科5年前 (2019-11-12)秋季养生498
秋季养生不要急于求成,应坚持淡补、缓补原则。先选择些药食两用或性味平和的药物,如莲肉、黄芪、苡米、大枣、扁豆、山药、枸杞子、黑芝麻、核桃肉、百合、黑大豆、花粉、蜂蛹、蜂蜜、蜂王浆以及明之类的药物。

白露已过,天气开始转凉,进入阳消阴长过渡阶段。人们养生也要顺应秋季气候特点,尤其在饮食养生方面,当以润燥益气、健脾补肝、清肺为主。而食补与药补,是一个亘古而热门的话题。药补不如食补,但无论食补、药补,均应辨证施膳,辨证进补,适可而止,恰到好处。

食补

人无论青年、老人,为了延续生命,均需不断摄取五谷、果蔬或肉食等基本食物,虽有所讲究,但也无需每日求教于人。而要提高生活质量,追求健康长寿,则应有所讲究,尤其是年过花甲的老人更应有所注意。在食补方面,按照中医学的观点,应遵循以调补五脏虚损、协调阴阳为主的原则。饮食养生总的要求是,既要营养滋补,又要易于消化吸收;少辛增酸;宜甘淡滋润、早上喝粥;应忌苦燥,因苦燥之品易伤津耗气。在日常膳食中,应掌握下列“一少四忌”:

1.少食肥甘厚味的饮食。

2.忌偏食,保持食物的多样化。

3.忌暴饮暴食,注意节制饮食。

4.忌过咸饮食,保持清淡饮食。

5.忌食过冷过热的饮食,所用食物要新鲜且易于消化,同时应不饮或少饮酒。

在调和阴阳方面,中医补法可根据体质而定。阴虚之人,可适当多食一些补阴食品,如白木耳、黑木耳、梨、桑葚、甘蔗等。阳虚之人,则可适当多食些益气助阳食品,如荔枝、桂圆、大枣、糯米等,以调理阴阳平衡。

药补

采用药补应慎重,不能自作主张或听凭他人经验胡乱服药。应辨证施补,辨明是阴虚、阳虚、气虚、血虚,还是阴阳、气血均虚。如系以阴虚为主的人就应以补阴为主,兼顾其他;阳虚为主则以补阳为主,兼顾其他;气虚为主以补气为主;血虚为主以补血为主;气血皆虚则气血并补。做法是,应根据季节气候和地域不同进补。如秋冬季节,特别是冬至前后适宜进补,春夏季特别是夏季,一般不宜使用温燥性补药。

1.注意虚不受补的情况。有些人虽然身体较虚弱,但往往在服用补药后,反而出现泄泻、腹胀等“上火”反应。

2.不要急于求成,应坚持淡补、缓补原则。先选择些药食两用或性味平和的药物,如莲肉、黄芪、苡米、大枣、扁豆、山药、枸杞子、黑芝麻、核桃肉、百合、黑大豆、花粉、蜂蛹、蜂蜜、蜂王浆以及明党参、太子参、党参、北沙参、何首乌、女贞子之类的药物。

3.不要选用大辛大热、过于寒凉或过于黏腻凝滞的药物。进补时不要随意选用温肾壮阳的药物,如鹿茸、鹿鞭、马鞭、牛鞭、狗肾、海狗肾等,这些药物温性较强,含激素较多,不是肾阳亏虚较严重的患者,不宜用。还有部分胶类药及熟地等黏滞性较强的药物,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也不宜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944.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秋季养生食补药补两相宜” 的相关文章

秋冬寒冷刺激多 预防心血管疾病“6要点”

秋冬寒冷刺激多 预防心血管疾病“6要点”

秋冬季节是心血管疾病的多发季节,因此专家提醒,秋冬养生更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恶化。 秋冬季节是心血管疾病的多发季节。心血管病患者自秋季起就开始增加,特别是在降温幅度大的日子里,冠心病患者和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冠心病危险因素者尤其要多加注意。这是因为突然降临的寒...

深秋气候多变免疫力低 警惕4种皮肤病来袭

深秋气候多变免疫力低 警惕4种皮肤病来袭

深秋气温的变化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易受到细菌、真菌或病毒的感染,从而患上皮肤病。专家提醒,秋季气候多变要提防以下四种皮肤病。 进入秋季,天气逐渐转凉,人体新陈代谢变缓,汗腺以及皮脂腺的分泌量减少,皮肤表面的水分随之减少,导致皮肤干燥。同时,气温的变化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易受到细菌、真菌或病毒的感...

“贴秋膘”并非适合现代每个人 “秋燥肆虐”更应注重养阴

“贴秋膘”并非适合现代每个人 “秋燥肆虐”更应注重养阴

人秋以后,天气逐渐变得凉爽,“贴秋膘”又开始在很多地方流行起来。秋后的确该适当进补,但贴膘并非明智选择。 民间紊有“昼养阳,夜养阴”的说法,良好的睡眠可以保障心肺肝脾肾等脏器得到充分休养。人秋后的作息应逐步调整为“早睡早起”的状态。入秋以后,天气逐渐变得凉爽,“贴秋膘”又开始在很多地方流行起...

处暑过后燥邪犯肺 调养法则“宣、润”为贵

处暑过后燥邪犯肺 调养法则“宣、润”为贵

中医针对燥邪犯肺的调养法则一方面要“润”,即补充津液、滋阴润肺;另一方面还要“宣”,即宣通气机,宣散邪气。 处暑一过,凉爽的秋风逐渐拉开了秋天的大幕,天气一改暑季的炎热潮湿,给人们送来了秋高气爽的感觉,而与此同时,另一种邪气——燥邪也应时而生,作为秋天的主气,随时可能侵犯人体。 燥邪是六淫之一,...

秋天燥邪易伤肺 五大措施来“养肺”

秋天燥邪易伤肺 五大措施来“养肺”

中医学认为,秋令与肺气相应,秋天燥邪易伤肺,而肺为“娇脏”,外合皮毛,主呼吸,所以秋天养生,应以“养肺”为先。 秋天气候干燥,人们常觉得口鼻干燥、咽干咳嗽、皮肤发紧脱屑等现象,本身有呼吸系统宿疾的患者也容易复发。中医学认为,秋令与肺气相应,秋天燥邪易伤肺,而肺为“娇脏”,外合皮毛,主呼吸。外...

秋季养生宜养肺脏

《黄帝内经》认为:“肺为相傅之官、诸气之本。”既主呼吸之气,又主一身之气,具有主宣发与主肃降的功能。 《黄帝内经》认为:“肺为相傅之官、诸气之本。”既主呼吸之气,又主一身之气,具有主宣发与主肃降的功能。秋季自然界万物生长成熟,阳气开始收敛、阴气开始发升,天人相应,最利于人体肺主气功能的发挥和气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