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秋季养生“三阶段”初、中、晚秋顺时变

生活百科5年前 (2019-11-12)秋季养生528
秋季可分为初秋、中秋、深秋三个阶段,所以秋季养生也需分阶段进行,并根据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制定出不同的应对策略。

我国古人养生很重视顺应节气的变化,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所以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秋季可分为初秋、中秋、深秋三个阶段,所以秋季养生也需分阶段进行,并根据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制定出不同的应对策略。

【初秋防湿护肠胃】

俗话说,“热在三伏”,而第三伏通常都在立秋之后。因此,初秋时期的温度还是较高的,空气的湿度也很大,人们非但感觉不到秋凉,反而会觉得闷热潮湿,“秋老虎”带来的高温炎热通常要持续一个月左右,此时的养生重点应该放在防备湿热和寒湿之邪侵袭机体上。具体做法是:尽量不要在阴寒湿润之地露宿或乘凉,夜间睡觉时最好在腰腹部搭一条薄被以免着凉。

民间素有“贴秋膘”的说法,但初秋还在伏天内,过早进补容易引发上火、消化功能紊乱等情况。因此初秋进补宜清补而不宜过于滋腻,早餐可改为薏米粥,或者喝薏米水,平时做饭时可以加些山药、莲子等和胃健脾的食材。此外,立秋之后还要谨记“秋瓜坏肚”,比如西瓜、甜瓜等都不能任意多吃,否则会损伤脾胃的阳气,导致腹泻、下痢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

【中秋防燥多润肺】

“中秋”时通常雨水已经渐少,干燥的天气最容易伤肺伤胃,人体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干咳、咽痛、大便秘结等状况。而且此时昼夜温差变化较大,这种凉热不定的天气,最容易感冒。所以此时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最好养成每天早、晚用冷水浴面、热水泡足的习惯,有助于提高身体抗病能力,防治感冒。另外室内也要保持一定湿度,多用拖把拖地或选择加湿器,避免因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等耗散精气津液。

在饮食上,应少食辣椒、葱、韭菜、蒜等辛辣食物,多吃芝麻、糯米、蜂蜜、甘蔗、菠菜、白木耳、梨、鸭肉、乳品等柔润食品。此外,秋天的气候干燥,要特别注意水分的补充,多喝水、淡茶、豆浆、牛奶等流质食品,多吃含胶质与水分的水果,尤其要多吃梨,也可以把梨切块加冰糖蒸熟再吃,对于痰热、咳嗽的患者疗效最佳。

【深秋防寒护血管】

俗语说:“一场秋雨一场寒”。深秋时气温骤降,秋风萧瑟,万物凋零。温差大的气候易刺激血管收缩,致使血压增高,加重血管狭窄,血栓形成,造成急性血管堵塞,引起心绞痛发作和心肌梗塞发生。因此,心脑血管患者一定要坚持服药,并在日常饮食中注意多摄入含蛋白质、镁、钙丰富的食物,晨起也要喝杯白开水,以冲淡血液。

秋季肃杀萧索,易生悲秋之意,这个时候人们最容易沉闷抑郁,无精打采,意志消沉。因此应注意调节心理,可以听一些舒缓、喜庆的音乐,保持平静宁和。也可在秋高气爽的日子外出旅游,登高赏景是最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秋季运动。不仅如此,在清晨清凉的空气中适当做一些运动,可以提高机体抵御寒冷的能力,当然运动量不宜过大,以免出汗着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866.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秋季养生“三阶段”初、中、晚秋顺时变” 的相关文章

秋天转凉燥邪到 6招防止“鼻炎闹”

秋天转凉燥邪到 6招防止“鼻炎闹”

秋后天气逐渐转凉,早晚温差大,天气干燥,空气中尘螨花粉增多,鼻腔容易受到外来刺激物的影响,导致鼻炎发生。 俗话说“秋天到,鼻炎闹”,秋天是鼻炎的易发期,尤其是过敏性鼻炎患者,一把鼻涕一把泪,喷嚏不断,鼻塞、头疼等,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专家介绍,秋后天气逐渐转凉,早晚温差大,天气干燥,空气中尘...

立秋之后天多变 适当调补正当时

立秋之后天多变 适当调补正当时

秋燥伤肺的易感人群大致有:老年人、儿童、体弱者:慢性呼吸道疾病、糖尿病、心脏病患者,此外还有长期疲劳、生活不规律等所致的亚健康状态者,这些人由于抵抗力低下,对季节变化的适应能力弱,所以就容易被秋季的燥邪所伤。 “三伏不到秋来到”,不等秋天真正到来,立秋先到了。立秋过后,白天虽然依然炎热,但至...

初秋养生要趁早 日常谨记“四多四少”

古人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说,养生一定要顺应四时,才能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秋季养生贵在“收”,在日常生活中谨记“四多四少”原则。 进入处暑,史上最长的三伏天即将落下帷幕,真正进入了气象意义上的秋季。在经历了几场秋雨的洗礼,许多地方都感受到了秋意,凉爽宜人。但千万要注意,初秋时节“秋老虎”依旧...

多变之秋 当心皮肤病

秋季气温的变化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更易受到细菌、真菌或病毒的感染,从而患上皮肤病。 进入秋季,天气逐渐转凉,人体新陈代谢变缓,汗腺以及皮脂腺的分泌量减少,皮肤表面的水分随之减少,导致皮肤干燥。同时,气温的变化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更易受到细菌、真菌或病毒的感染,从而患上皮肤病。专家提醒,多变之秋,要预...

秋季进补需谨慎 不要“贴膘”

贴秋膘习俗起始于清朝,尤其在北方民间流行较甚。一是因为北方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以肉贴膘好有劲农忙。二是从文化讲,我国唐朝、元、清等朝代,以胖为美,秋季吃好既可防病又可养生。三是北方冬天寒冷,贴秋膘可以御寒,帮助度过漫长的冬季。 “天气转凉,想着给孩子补补营养,没想到越补越吃不下东西,面色蜡黄。”4...

把防晒进行到底

处暑过后,外面的天气开始变得凉爽起来,不少人感到难熬的夏天终于结束了。然而,就在此时,人们常在不知不觉中疏忽大意,对日晒不再采取必要措施。但殊不知,即使气温下降,秋天的紫外线依旧强烈。 处暑过后,外面的天气开始变得凉爽起来,不少人感到难熬的夏天终于结束了。然而,就在此时,人们常在不知不觉中疏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