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夏秋之交养生要十分注意“三重”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秋季养生580
经过天气炎热的夏季,进入秋季之后,天气迅速由炎热转为干燥,人体也到了“夏秋之交”的分水岭。饮食及生活习惯,大家该怎样去调整,才能防止疾病的趁虚而入?

自然界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季节特点。人类作为万物之灵,就应该顺应不同的节气,调整自己,该宣发的时候宣发,该收敛的时候收敛,做到与天地相应,这就是顺时养生。“夏气之应,养长之道;秋气之应,养收之道”。经过天气炎热的夏季,进入秋季之后,天气迅速由炎热转为干燥,人体也到了“夏秋之交”的分水岭。这个时节该如何养生?饮食及生活习惯,大家该怎样去调整,才能防止疾病的趁虚而入?专家介绍,夏秋养生要十分注意“三重”。

肠道重呵护

到了夏秋之交,门诊腹泻患者往往增加约四成之多。秋季腹泻、急性肠胃炎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小儿和老年人更易引起并发症。由于季节交替气温变化快,胃肠道的自然屏障变弱,碰上食物污染、消化不良等原因更易出现腹泻。在温差较大的秋季,严重腹泻还容易诱发“肠中风”。因此,初秋早晚温差较大,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晚上睡觉时要防腹部着凉。饮食调养是养护胃肠的重要手段,应多食清淡易消化的营养食物,并注意饮食卫生。

秋冻重适度

“天气转凉,温度、湿度变化比较大,容易引发关节疼痛,应注意保暖。”专家强调说,夏秋之交温度变化快,有时酷热难当,有时凉气袭人,极易发生外寒内热的病症。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所谓“秋冻”,一方面是说秋季气温凉爽,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在温度逐渐降低的环境中,经过一定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从而为即将到来的寒冷天做好准备;另一方面,中医认为,秋季天气干燥,宜养阴,如果穿得太多而出汗,易伤阴生燥,对身体不利。但对关节病患者来说,“秋冻”要适度,因为温度过低易引起关节部位的疼痛,尤其是有受凉受寒病史的患者更应注意。疼痛和肿胀是关节炎的常见表现,关节炎患者平时应尽量做好关节的保护,注意保暖,如果出现问题要马上就医。

秋燥重滋润

夏秋之交,有些人因贪凉受寒,断断续续地干咳,但又无明显感冒症状。对于这些症状,专家说这是“秋燥”。燥证分内燥、外燥两种:外燥是外感燥而致病,内燥是脏腑津液亏损之证。如想缓解症状,就需要多吃润燥生津的物品。专家推荐夏秋之交可多食麦冬、玉竹、百合、石斛。

麦冬 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归心、肺、胃经。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的功效。麦冬常用于肺燥干咳,虚劳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等症状。但是由于麦冬性微寒,不宜用于脾虚引起的泄泻、痰饮及气虚明显的人群,亦不可过量服用。麦冬不仅可治疗疾病,还可用来做药膳,美味又养生。主要有麦冬蒸子鸭,能滋阴清热,润肺生津,适用于阴虚发热、咳嗽吐血、肺气虚弱、口干、便秘、喉咙肿痛、更年期综合征等。

玉竹 玉竹味甘、微寒、性平,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的功效。玉竹适用于肺胃阴伤所致的燥热咳嗽、咽干口渴、胃脘隐痛、大便燥结等病症,同时也适用于干咳少痰,或者口燥咽干的人,起到滋阴清热生津止渴的作用。脾胃虚弱、痰多清稀、胃寒腹泻者不宜服用。常用药膳有玉竹养肺梨,能滋阴润燥、养肺祛痰、美肌,适用于阴虚燥热、肺燥咳嗽者。痰过多者、脾虚腹泻者、风寒咳嗽者不能吃。玉竹多跟沙参、麦冬等药材搭配使用。

百合 百合性微寒,味甘淡,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功效,适用于阴虚燥咳,虚热上扰、失眠、心悸及胃脘疼痛等症状。本品富含人体所必需的优异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微量元素、维生素和多种生物碱。百合不仅味道鲜美,并且营养丰富,药用价值也很高。常用药膳主要有百合安神茶,具有清热安神、益气养阴的功效,适合神志不宁、心烦易躁、失眠多梦、心悸气短、多汗者;痰多、食积、风寒咳嗽或脾胃虚寒者不适用。

石斛 石斛味甘,性微寒,能养胃生津、滋阴清热、明目退翳。本品可用于热病口渴、牙龈肿痛、肾阴亏虚之目暗不明、阴虚火旺等症状。常用药膳主要有石斛菊花汤,有较好的明目润燥功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851.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夏秋之交养生要十分注意“三重”” 的相关文章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作。诗人原意也许仅是描写宜人秋色,但却于无意中说出了秋日养生的道理。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作。诗人原意也许仅是描写宜人秋色,但却于无...

“贴秋膘”并非适合现代每个人 “秋燥肆虐”更应注重养阴

“贴秋膘”并非适合现代每个人 “秋燥肆虐”更应注重养阴

人秋以后,天气逐渐变得凉爽,“贴秋膘”又开始在很多地方流行起来。秋后的确该适当进补,但贴膘并非明智选择。 民间紊有“昼养阳,夜养阴”的说法,良好的睡眠可以保障心肺肝脾肾等脏器得到充分休养。人秋后的作息应逐步调整为“早睡早起”的状态。入秋以后,天气逐渐变得凉爽,“贴秋膘”又开始在很多地方流行起...

秋季昼夜温差大 警惕“缠腰龙”缠上身

带状疱疹俗称“蜘蛛疮”“缠腰龙”,该病与抵抗力下降有关,秋季由于昼夜温差大,该病毒常在人们感冒、劳累等机体抵抗力差的时候乘虚而入,患病者明显增多。 带状疱疹俗称“蜘蛛疮”“缠腰龙”,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皮肤病,因为该病在皮肤上表现为带状的红斑和成群的水疱,很有特征,故得此名。...

秋季进补需谨慎 不要“贴膘”

贴秋膘习俗起始于清朝,尤其在北方民间流行较甚。一是因为北方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以肉贴膘好有劲农忙。二是从文化讲,我国唐朝、元、清等朝代,以胖为美,秋季吃好既可防病又可养生。三是北方冬天寒冷,贴秋膘可以御寒,帮助度过漫长的冬季。 “天气转凉,想着给孩子补补营养,没想到越补越吃不下东西,面色蜡黄。”4...

防治秋燥 养阴益气是关键

防治“秋燥”,养阴益气是关键,养阴可以防止肺燥,益气可以温养肺气。 防治“秋燥”,养阴益气是关键,养阴可以防止肺燥,益气可以温养肺气。养阴益气,则应该从生活的多方面入手。 吃 多饮生津 宜:多吃蔬菜、水果,能补充人体的津液,有生津润燥、清热通便的功效。还可多喝些以蜂蜜、百合、莲子、胡萝卜、藕、梨...

秋季养生 养肺为先

秋天又是一个干燥的季节,燥邪的特点是易伤津液,因此秋天常常感觉到口鼻或咽喉干燥、干咳无痰、皮肤干燥等。故防治秋燥对肺的养生保健有重要意义。 秋季是寒热交替的季节,气温变化较大,中午仍然很炎热,早晚凉爽,周围的环境也不再黏腻潮湿,人体也明显有了干燥的感觉,专家提醒大家,秋天到了,一定要注意养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