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入秋后鼻涕喷嚏不断,眼又痒咋办7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秋季养生580
中医认为过敏性鼻炎多由脏腑虚损,正气不足,腠理疏松,卫表不固,风邪、寒邪或异气侵袭所致。

在北方,从立秋开始,对艾蒿等花粉过敏的人进入一年中最难度过的季节,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让人痛苦不堪:眼痒、咽痒甚至咳嗽,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哮喘,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如有上述症状,很可能患上了西医所讲的过敏性鼻炎,中医称为鼻鼽。中医认为本病多由脏腑虚损,正气不足,腠理疏松,卫表不固,风邪、寒邪或异气侵袭所致。

常见的证候有:

1、肺气亏虚:表现为畏风怕冷,语声低怯,自汗,面色苍白。

2、脾气虚弱:表现为面色萎黄无华,消瘦,食少纳呆,腹胀便溏,四肢倦怠乏力。

3、肾阳不足:表现为面色苍白,形寒肢泠,腰膝冷痛,神疲倦怠,女性宫寒不孕,男子则阳萎,遗精。

4、肺经伏热:可见咳嗽,咽痒,口干烦热。

推荐以下简便易行的方法,不妨一试:

滴鼻法 可选用芳香通窍的药物滴鼻,如复方薄荷滴鼻液等。

嗅法 可用白芷、川芎、细辛、辛夷共研细末,置瓶内,时时嗅之。

点穴法 取迎香穴、印堂穴、风池穴、足三里穴、合谷穴等进行点按,每次每穴5分钟,每日1次-2次。

灸法 可选用足三里穴、命门穴、百会穴等,悬灸或隔姜灸,每次1穴-2穴,每穴灸20分钟,10次为1疗程。

按摩疗法患者自行先将双手大鱼际摩擦至热,贴于鼻梁两侧,自鼻根至迎香穴反复摩擦至发热:或可于每晚睡觉前,自行按摩足底涌泉穴至发热,并辅以按摩两侧足三里穴、三阴交穴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839.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入秋后鼻涕喷嚏不断,眼又痒咋办7” 的相关文章

秋季养生话“秋冻” 早晚更应防“秋凉”

秋季养生话“秋冻” 早晚更应防“秋凉”

秋天气候变化的时候,白天很热,让人又吃雪糕又扇扇子的,但是早晚很凉,凉风嗖嗖的,身体壮的人没有问题,但是部分体弱人群如果不注意,会被寒气伤到,所以要注意添加衣服,别敞着前襟,以免寒气侵袭肚腹,引发腹痛。 在中医里面,被寒邪伤到,有伤寒与中寒之别,一般如果体表被寒邪伤到,叫伤寒,如果我们咕咚几...

中秋过后天渐凉 “秋冻养生”有诀窍

中秋过后天渐凉 “秋冻养生”有诀窍

过了中秋节,凉爽干燥的天气中渐渐透出些寒意,秋冻锻炼是有讲究的,头、脚不能冻。 “春捂秋冻”是人们所熟悉的养生谚语。过了中秋节,凉爽干燥的天气中渐渐透出些寒意。随着气温的降低,有的人认为“秋冻”可以增加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在天气变化的日子里,特意地不加衣服,不戴帽子,不换鞋袜。其实,秋冻锻...

初秋阳气趋收敛 顺时养生5“要点”

初秋阳气趋收敛 顺时养生5“要点”

初秋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 初秋是气温变化较大的一个时令。此时节的气候特点是中午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低。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证。 专家介绍,万物经历了夏季的茁壮成长,初秋是到了收敛生性的时...

贴秋膘要因人而异、因人而补

中医认为贴秋膘一定要因人而异、因人而补。对于超重、肥胖的人切忌贴秋膘;对于体重偏低的,特别是属于低体重的,可以适当“贴秋膘”。 夏天炎热的气候,人们往往食欲不振,很少吃肉。进入深秋,日渐寒冷的天气让人们食欲大增,于是在秋天开始变本加厉吃,蔬菜、水果已经满足不了突如其来的胃口,大口吃肉就变成了秋天...

秋燥认知的四大误区

秋燥症状并不是多饮水或者简单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便能缓解的,一定要对“证”,才能有效预防。 霜降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的意思是天气变冷,露水结成霜。即便秋季带来降雨也不能明显缓解秋燥的环境,反而更让秋凉时节“凉燥”的威力加大。 对于秋燥...

深秋天已寒 饮食起居防鼻炎

进入深秋,鼻炎患者就诊率明显增多,其中以季节过敏性鼻炎为多,日常生活中要做到预防为主。 进入深秋,鼻炎患者就诊率明显增多,其中以季节过敏性鼻炎为多,这与晚秋时节冷空气刺激加上秋冬季节空气湿度相对小,浮尘多,各种花草花粉造成过敏原增加,导致鼻炎患者此时发病增多。日常生活中要做到预防为主,防止过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