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立秋之后 祛除夏季湿邪正适宜

生活百科5年前 (2019-11-12)秋季养生515
立秋过后,闷热燥湿的天气有所缓解。可是,炎热的夏季虽走,但我们身体多多少少被湿邪入侵。不妨在立秋之后,利用一些食物的除湿特性,祛除夏季留在体内的湿邪。

立秋过后,闷热燥湿的天气有所缓解。可是,炎热的夏季虽走,但我们身体多多少少被湿邪入侵。湿邪滞留体内,难免作恶。浑身无力、食欲下降、大便稀溏、不思饮食、皮肤湿疹等都可能是湿邪入侵的表现。不妨在立秋之后,利用一些食物的除湿特性,祛除夏季留在体内的湿邪。

利水祛湿类

有利水作用的常用食物有绿豆、赤小豆、冬瓜、黄瓜、西瓜等。

绿豆 除了利尿作用外,还可清热解毒。最简单的食用方法是熬制成绿豆汤,不要去皮,不要加糖,不要冰镇,温凉即可,每天连汤带豆随意食用1~2次。脾胃虚弱的适当减少食用量。

赤小豆 可消肿解毒,它的利水祛湿作用比绿豆强。可熬粥或做蒸制面食的馅料,口感很好。一般每周随意食用2~3次即可。

冬瓜 是消脂利尿的好东西,非常适合夏秋季食用。一般切块或片,做成清汤或冬瓜虾仁汤,不加盐或少加盐,以淡为宜,效果更好,可以很好祛除体内湿气,长期食用,效果更好。

黄瓜和西瓜 作为最简单易用的利湿果蔬,可随意生食。西瓜,糖尿病人不可多食。黄瓜性味寒凉,脾有虚寒者少食。

健脾祛湿类

有健脾功效的常用食物有薏米、山药、燕麦、红薯、小米等。

薏米 健脾益气,兼有化湿效果,是三伏期间应该常用的食物。用薏米和糙米熬制“二米粥”作主食食用,但经常便秘的人应减少食用次数。

山药 人类最早食用的植物,也是药食两用的植物。主要作用是补益健脾。山药吃法多达上百种,最简单易行的是山药汤或素炒山药。通过健脾,达到祛湿作用。也可以与其它清热祛湿食物混合制成美味的食物,如山药莲子粥等。

燕麦 祛湿排毒,润肠通便。做成粥,常食用,持之以恒,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保健效果,特别是除湿效果。煮粥时,多熬些时间,更容消化吸收。

红薯 易得易贮,四季皆可寻。《本草纲目》记载,红薯有补虚、益气、健脾、强肾阴的功效。夏秋之日,可以日常食用红薯,达到通过健脾而利湿的效果。食用方法简便,可蒸食,也可切块与糙米共煮成红薯粥。糖尿病人少食即可。

小米 芝麻大点的小米粒,营养素含量可真丰富。以前北方女子产后最好的补品就是小米。小米不仅可以清热排毒,还可以润肠利尿,常常食用小米粥可以起到祛湿作用。

祛湿药草茶

一些淡苦芳香植物茶可以巩固祛湿效果。这些植物茶常见的有竹叶茶、干姜茶、荷叶茶、薄荷茶、白茅根、绿茶等。它们的消暑祛湿效果比较温和,适合大多数人饮用。一般来说,人们都不单用其中某一种植物泡茶,而是混泡,这样可以综合它们各自的特点,起到兼顾的效果。

竹叶茶 由竹叶、荷叶、白茅根等量,沸水浸泡而成。竹叶甘、淡寒,荷叶略微苦、咸,白茅根清热利尿,没有怪味,淡苦清爽,消暑利湿,还有祛痰止血等效果。注意,体虚有寒之人不宜常饮。

姜茶 由老姜、乌梅、绿茶叶组成,混合后以沸水浸泡,辅以少量红糖制成。此茶生津止渴,消暑利湿。伏天常饮,效果自生。

健脾袪湿饮食套餐

薏米红豆粥+清炒山药+凉拌苋菜

做法:红豆适量洗净,温水浸泡1小时,连水入锅烧开小火慢熬,至微烂,下薏米适量,继续熬至充分混合直至发黏,薏米红豆粥便制成了。

山药洗净去皮,切成二寸长半根小指粗的条,入清水漂一下捞出,沥干水分。红椒切丝备用,炒锅入清油,烧七分热后下红椒丝、山药条爆炒约3~5分钟,放入少许食盐、味精炒匀出锅即成。

苋菜半斤,去根摘洗净沥干,入沸油锅中炒二分钟,出锅入盘。放入蒜泥、精盐、味精、白糖、红油辣子、少许酱油和食醋,拌匀即可。

此一粥两菜,搭配精细,爽滑可口,除湿效果很好。

红薯米饭+虾仁冬瓜汤+凉拌西瓜皮

做法:红薯洗净去皮切小块,掺水适量,与糙米一起入锅蒸熟,即成红薯糙米饭。

虾仁适量清水泡片刻,去咸味,冬瓜去皮切小块备用。锅中置少量食用油,下冬瓜略炒半分钟,入清水煮沸,至冬瓜微烂,下虾仁入汤,半分钟后出锅即成。

西瓜皮去绿皮,切丝,用少许食盐略渍半分钟后装盘,入麻油、味精、食醋、蒜末、姜末拌匀。

此一饭一菜一汤搭配合理,入口清爽,伏天可以常食用。

燕麦山药粥+凉拌小黄瓜+豆沙包

做法:燕麦适量洗净,入清水锅中烧开后慢火熬煮,山药切小块,燕麦粥出锅前10分钟入锅同煮至软烂即成。

小黄瓜去皮,切丝,与醋、麻油、精盐、味精、蒜泥、油辣子少许同拌即成。

红豆适量,煮熟至水干豆烂,加白砂糖,即成红豆沙馅料。发酵的面团包入红豆沙上锅蒸熟,即为豆沙包。

此一粥一馍一菜,不仅可作午餐、晚餐之用,也可作为伏天早餐食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930.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立秋之后 祛除夏季湿邪正适宜” 的相关文章

入秋后鼻涕喷嚏不断,眼又痒咋办7

入秋后鼻涕喷嚏不断,眼又痒咋办7

中医认为过敏性鼻炎多由脏腑虚损,正气不足,腠理疏松,卫表不固,风邪、寒邪或异气侵袭所致。 在北方,从立秋开始,对艾蒿等花粉过敏的人进入一年中最难度过的季节,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让人痛苦不堪:眼痒、咽痒甚至咳嗽,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哮喘,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如有上述症状,很...

秋天燥邪易伤肺 五大措施来“养肺”

秋天燥邪易伤肺 五大措施来“养肺”

中医学认为,秋令与肺气相应,秋天燥邪易伤肺,而肺为“娇脏”,外合皮毛,主呼吸,所以秋天养生,应以“养肺”为先。 秋天气候干燥,人们常觉得口鼻干燥、咽干咳嗽、皮肤发紧脱屑等现象,本身有呼吸系统宿疾的患者也容易复发。中医学认为,秋令与肺气相应,秋天燥邪易伤肺,而肺为“娇脏”,外合皮毛,主呼吸。外...

立秋后养生的6大常见“误区”

立秋后养生的6大常见“误区”

根据中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理论,秋季养生得当,对于健康过冬有重要意义。但是错误的养生方法不仅不会给身体带来好处,反而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立秋后,天气逐渐转凉,正是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多发期,如何保护身体健康成了养生爱好者关注的话题。专家介绍,根据中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理论...

立秋后养生“四原则”

立秋后养生“四原则”

立秋后,气候是由热转凉,阳气渐收,阴气渐长,自然界由生长开始向收藏转变。根据中医顺应四时养生原则,秋冬养生宜“养收”,入秋后养生要注意以下“四原则”。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日,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即指暑去凉来。立秋后,气候是由热转凉,阳气渐收,阴气渐长,自然界由生长开始向收藏转变...

秋风送爽天逐凉 护阴养肺防秋燥

秋风送爽天逐凉 护阴养肺防秋燥

秋季的养生要义是防燥护阴,养肺为先,使肺气得平,无外其志。尤应注意在精神、起居、饮食、运动等方面的科学调摄和疾病的预防。 秋季,从立秋开始,经过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到立冬六个节气,也即农历的七、八、九三个月。从立秋到霜降,其气候变化经历了由热转凉、由凉转寒两个阶段。立秋、处暑、白露这三...

暑去凉来秋燥起 饮食起居8注意

暑去凉来秋燥起 饮食起居8注意

秋季是养生的好时节,同时也是疾病的高发期,此时对饮食起居等多方面很有讲究,有一些养生常识需要注意。 秋季是养生的好时节,同时也是疾病的高发期,此时对饮食起居等多方面很有讲究,有一些养生常识需要注意。 调护运动 在清凉的晨风中运动,不仅锻炼身体,还训练了耐寒力,为寒冬做准备。 此外,登山是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