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秋季天干燥邪盛 养生首当护好肺

生活百科5年前 (2019-11-12)秋季养生475
秋高气爽、风干物燥貌似秋天的代名词;秋天养生,养肺护肺是关键,为冬天减少呼吸系统疾病打好基础。

秋高气爽、风干物燥貌似秋天的代名词。入秋后,人们常会觉得口鼻干燥、咽干咳嗽、皮肤发紧脱屑等现象,这是秋季干燥的气候所致。中医学认为,秋令与肺气相应,秋天燥邪易伤肺,而肺为“娇脏”,既恶暖,又怕寒,肺外合皮毛,主呼吸,与空气接触。外邪侵犯人体,不管从口鼻吸入,还是由皮肤侵袭,都容易犯肺而致病。所以秋天养生,养肺护肺是关键,为冬天减少呼吸系统疾病打好基础。

饮食滋阴润肺

民间自古就有“贴秋膘”的习俗,立秋后,家家户户即开始“食肉进补”。对此,时以营提醒,在饮食调养方面,要按照《内经》提出的“秋冬养阴”原则,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饮食,以防秋燥伤阴。如银耳、甘蔗、燕窝、阿胶、梨、芝麻、藕、菠菜、乌骨鸡、豆浆、鸭蛋、蜂蜜等食物,都具有生津润肺及补益肺气作用。

秋季饮食还要注意“少辛增酸”,少吃葱、姜、蒜、韭、椒等辛辣食物,以防肺火太盛。中医认为,肺火太盛会损伤肝的功能。因此除“少辛”之外,在秋天还要“增酸”,以增强肝功能,抵御过盛肺火的侵入。建议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如苹果、石榴、葡萄、柚子、柠檬、山楂等,从而达到养肺同时养肝的目的。

另外,平时要养成喝水的习惯,每天应饮水2000毫升保证肺和呼吸道的润滑。

起居有度护肺

秋季天高气爽,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起居护肺主要从作息时间调整,应早卧早起,这样有益于“秋收”。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

秋季昼夜温差大,应根据天气温度变化,随时增减衣被,尤其是年老体弱者不要盲目追求“春捂秋冻”、盲目抗寒,以免受凉引发疾病。居室环境要通风,定期晾晒被褥,对灰尘较多的地方进行净化。

要减少刺激。时以营提醒,在大风、雾霾天等空气脏的情况下,尽量少出门,雾霾中的氢化物、硫化物,沙尘,汽车尾气,厂矿周围的烟雾等对呼吸道极为有害,即使出门尽量戴口罩。提倡戒烟,因为吸烟对肺损害很大,会将呼吸道上皮的纤毛破坏掉,这些纤毛是呼吸道的“清道夫”,一旦被破坏,保护作用会差很多。

宁心静气养肺

面对秋季草枯叶降花木凋零的景象,人常悲秋,要防忧伤肺。时以营说,养肺首先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的万物萧条。通俗地说,宁心静气是养肺的最好方法。肺是呼吸器官,情绪变化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呼吸。呼吸急促、不平稳不仅增加肺的负担,同时也会使身体里的气外泄,这与“秋收”恰恰相反。因此,秋天的精神调养很重要。

在众多的养肺方法中,“笑”可能是最“便宜”且有效的一种。尤其对呼吸系统来说,大笑能使肺扩张,人在笑时还会不自觉地进行深呼吸,清理呼吸道,使呼吸通畅,还能扩大肺活量,改善肺部功能。

运动锻炼健肺

强健肺部的最佳方法是适当的体育锻炼。可根据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锻炼方法,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练气功等。一天中养肺的最佳时间是早7点~9点,这时肺脏功能最强,最好此时进行有氧运动,能强健肺功能。

还可以做益肺保健操,比如呼吸操:端坐,全身放松,均匀呼吸,然后躬身弯腰,再使身体上抬,3~5次为1遍。可根据每个人的体力,反复做3~5遍。注意身体下弯时,屏住呼吸;多做扩胸运动:提倡腹式呼吸法,伸开双臂,尽量扩张胸部,然后用腹部带动来呼吸,能增加肺容量,尤其有利于慢阻肺和肺气肿病人病情的恢复。

药茶润燥养肺

时以营称,秋燥是四时气候的自然现象,可通过某些具有滋阴润燥功效的中药,来弥补秋燥对身体的伤害,减少甚至避免燥证发生。其原则为滋阴润肺,不腻不燥,药物有西洋参、百合、玉竹、沙参、麦冬、天冬、黄精、桑葚等。可单味运用,亦可配伍运用。介绍几种用法如下:三叶润燥茶:人

|<< << < 1 2 > >> >>|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884.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秋季天干燥邪盛 养生首当护好肺” 的相关文章

秋天转凉燥邪到 6招防止“鼻炎闹”

秋天转凉燥邪到 6招防止“鼻炎闹”

秋后天气逐渐转凉,早晚温差大,天气干燥,空气中尘螨花粉增多,鼻腔容易受到外来刺激物的影响,导致鼻炎发生。 俗话说“秋天到,鼻炎闹”,秋天是鼻炎的易发期,尤其是过敏性鼻炎患者,一把鼻涕一把泪,喷嚏不断,鼻塞、头疼等,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专家介绍,秋后天气逐渐转凉,早晚温差大,天气干燥,空气中尘...

秋风送爽天逐凉 护阴养肺防秋燥

秋风送爽天逐凉 护阴养肺防秋燥

秋季的养生要义是防燥护阴,养肺为先,使肺气得平,无外其志。尤应注意在精神、起居、饮食、运动等方面的科学调摄和疾病的预防。 秋季,从立秋开始,经过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到立冬六个节气,也即农历的七、八、九三个月。从立秋到霜降,其气候变化经历了由热转凉、由凉转寒两个阶段。立秋、处暑、白露这三...

三方面有效防治秋燥

中医学认为,肺喜润而恶燥,秋季气候干燥最容易损伤肺,因此秋季尤其要注意对肺的保养,预防肺系疾病发生。 在四季气候中,中医将“燥”列为秋季主气,认为“燥”是秋季最易伤人致病的邪气。入秋以来,有些人出现了皮肤发紧、口干舌燥、鼻腔干燥、喉咙发干、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大便秘结等症状,这些症状并不是一般的...

多变之秋 当心皮肤病

秋季气温的变化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更易受到细菌、真菌或病毒的感染,从而患上皮肤病。 进入秋季,天气逐渐转凉,人体新陈代谢变缓,汗腺以及皮脂腺的分泌量减少,皮肤表面的水分随之减少,导致皮肤干燥。同时,气温的变化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更易受到细菌、真菌或病毒的感染,从而患上皮肤病。专家提醒,多变之秋,要预...

初秋天微凉 养胃护胃保健康

秋季是寒暑交替时节,天地阳气渐收、阴寒渐长、气温冷暖多变,人体之气血也随之内收,很容易导致新病徒生或旧病复发,尤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功能性胃肠病等疾病最为常见。 入秋后,到医院看胃病的人多了起来。由于季节因素,胃病在秋冬季会比夏天多发一些,一方面是天气转凉,大家胃口大开,一下子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