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秋分天渐凉 四大养生细节保健康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秋季养生556
随着秋分节气到来,冷空气开始日渐活跃,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要准备好换季的秋装,以防着凉感冒。此外,以下的四个养生细节也要注意。

农谚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好穿棉”。随着秋分节气到来,冷空气开始日渐活跃,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要准备好换季的秋装,以防着凉感冒。此外,以下的四个养生细节也要注意。

南瓜煮粥暖脾胃

秋分后,气候渐凉,是胃病多发与复发的时节。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患有慢性胃炎等消化系统疾患的患者朋友们,应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中医认为,南瓜性温味甘,入脾、胃二经,能补中益气,是这个时候的暖胃护胃佳品。南瓜中还含有丰富的果胶成分,有助于保护胃部不受刺激。早餐煮粥时放几块南瓜,或者在晚餐桌上加一道南瓜粉丝汤,简单方便,营养美味。秋分之后,我们周围的空气会变得渐渐干燥,眼睛容易干涩,皮肤也不容易保养,南瓜中含丰富的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B6,有益于眼睛健康和护肤。

秋分之后是秋蟹大量上市的季节。中医认为,秋蟹肉性寒,脾胃虚寒者尤应引起注意,以免引起腹痛腹泻。吃蟹时和吃蟹后1小时内不要喝茶。因为开水会冲淡胃酸,茶会使蟹的某些成分凝固,不利于消化吸收,还可能引起腹痛、腹泻。蟹肥的时候柿子也熟了,这两种东西应当注意不要同时吃。因为柿子中的鞣酸等成分有可能会使蟹肉蛋白凝固,凝固物质长时间留在肠道内会发酵腐败,引起呕吐、腹痛、腹泻等反应,还可能引起结石症等。

防燥垫褥盖薄被

秋分后,气候主要呈现三大特点:一是白天逐渐变短,黑夜变长。这个时候,秋夜较凉,要注意在床上垫上保暖效果较好的纯棉材质的床褥,尤其是有慢性疾患的老年朋友,不宜再睡凉席了;二是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幅度将高于10℃以上,所以晚上睡觉的时候一定要盖好薄被,尤其是阳虚体质的人不宜再盖毛巾被之类比较单薄的东西了;三是随着气温逐日下降,雨水逐渐减少,周围空气也较干燥。

秋天活动时,皮肤与衣服之间以及衣服与衣服之间互相摩擦,便会产生静电。由于老年人秋天的皮肤相对干燥,因此更容易受静电的影响。为了防止静电的发生,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室内要勤拖地、勤洒些水,或用加湿器加湿。发现头发不容易梳理时,可将梳子浸入水中片刻,等静电消除之后,便可以将头发梳理服帖了。脱衣服之后,用手轻轻摸一下墙壁,摸门把手或水龙头之前也要用手摸一下墙,将体内静电“放”出去,这样静电就不会伤你了。对于老年人,应选择柔软、光滑的棉纺织或丝织内衣、内裤,尽量不穿化纤类衣物,以使静电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桌前放点橘子皮

秋分节气之后,橘子大量上市,秋乏的感觉会更加明显,坐班族不妨在办公桌上或者卧室里床榻边放一些吃剩的橘子皮,它清新的气味,能够刺激神经系统的兴奋,让人神清气爽,也能清除污浊的空气,美化室内的环境。

橘子具有的芳香味有助于化湿、醒脾、避秽、开窍。橘子除了具有醒脑开窍作用外,当感觉乏力、胃肠饱胀,不想吃东西时,适当闻闻橘子的清香,还可以缓解不适。橘子芳香的气味,还能够使人镇静安神,而橘子柔和的色彩,会给人温暖的感觉,所以说把橘子放在床头,还有利于促进睡眠。所以,用鼻子“吃”橘子,不失为一种时尚的健康之选。

登高望远益眼肺

秋分之后是重阳节,这个时节,秋高气爽,不少地方都有登高望远的民俗。秋日登高,山林地带空气清新,大气中的浮尘和污染物较少,负离子含量高,对身心健康尤为有益。此外,登高能使人的肺通气量和肺活量明显增加,血液循环增强,脑血流量增加,达到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的目的,而且,登高还可以培养人的意志,陶冶情操。

登高的时间要避开气温较低的早晨和傍晚。登高时,要沉着,速度要慢,以防腰腿扭伤;下山不要走得太快,以免膝关节受伤或肌肉拉伤。登高过程中,应通过增减衣服来适应温度的变化;休息时,不要坐在潮湿的地上和风口处;出汗时可稍松衣扣,不要脱衣摘帽,以防伤风受寒。登高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肺气肿、支气管炎的人来说,应慎重。心脏代偿功能良好者可参加轻微的登山活动,而代偿功能不佳者,不要勉强登山,以免发生意外。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893.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秋分天渐凉 四大养生细节保健康” 的相关文章

秋季养生以调摄情志为先 还要兼顾饮食和起居

秋季养生以调摄情志为先 还要兼顾饮食和起居

健康包括“形”与“神”两个方面,养护身体、调理情绪是我们健康生活的必修课。时值秋季,应该以情志调摄为先,同时注意日常的饮食和起居。 健康包括“形”与“神”两个方面,养护身体、调理情绪是我们健康生活的必修课。时值秋季,应该以情志调摄为先,同时注意日常的饮食和起居。 情志安宁 使秋气平 情绪、...

秋季养生话“秋冻” 早晚更应防“秋凉”

秋季养生话“秋冻” 早晚更应防“秋凉”

秋天气候变化的时候,白天很热,让人又吃雪糕又扇扇子的,但是早晚很凉,凉风嗖嗖的,身体壮的人没有问题,但是部分体弱人群如果不注意,会被寒气伤到,所以要注意添加衣服,别敞着前襟,以免寒气侵袭肚腹,引发腹痛。 在中医里面,被寒邪伤到,有伤寒与中寒之别,一般如果体表被寒邪伤到,叫伤寒,如果我们咕咚几...

秋后除湿去痛走罐更管用

秋燥、湿重再加上长期久坐,很容易产生感冒发烧、全身困倦、腰背酸痛等不适,而拔罐正能缓解这些症状,不过,更有效的拔罐不是我们常用的留罐,而是走罐。 秋燥、湿重再加上长期久坐,很容易产生感冒发烧、全身困倦、腰背酸痛等不适,而拔罐正能缓解这些症状,不过,更有效的拔罐不是我们常用的留罐,而是走罐。 除湿...

深秋养生四大要领

深秋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高峰,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如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上感等。为预防这些疾病,首先要注意保暖,有哮喘发作史的人尤其要注意增减衣服,外出时可戴口罩,避免寒冷对呼吸道的刺激而发病。 寒露过后预示着天气转凉,此时节也是秋季到冬季的一个过渡时期。此时北方一些地区气温有时可降低到10℃...

秋食三水果 应对秋季燥邪

秋季人们易受燥邪侵袭而出现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咽干口燥,可食梨缓解,也可用冰糖蒸梨食用。 秋季是一个美丽的黄金季节,阴阳之阴气回落大地,气候凉爽,草木生机收敛,万物成熟结果,因此常常用硕果累累形容秋季。 中医学认为,燥为秋之主气。秋季天气收敛,其气清肃,天气少雨,气候干燥,自然界呈现一派肃杀之...

金秋时节延髓麻痹养护四法

秋季宜养阴,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且秋季早晚温差大,对于中风病人来说,容易感受风寒之邪。所以中风患者宜早睡早起,并适时添加衣物,不可因过分贪凉而影响疾病的恢复。 时值金秋,叠翠流金,又到了象征着幸福和收获的美好时节。然而,对于中医来讲,每于季节交替变更之时,就容易出现各种病症。尤其秋季是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