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秋季养生以调摄情志为先 还要兼顾饮食和起居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秋季养生587
健康包括“形”与“神”两个方面,养护身体、调理情绪是我们健康生活的必修课。时值秋季,应该以情志调摄为先,同时注意日常的饮食和起居。

健康包括“形”与“神”两个方面,养护身体、调理情绪是我们健康生活的必修课。时值秋季,应该以情志调摄为先,同时注意日常的饮食和起居。

情志安宁 使秋气平

情绪、心理保健是维持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一切损害人体健康的因素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绪。中医养生历来重视精神心理卫生,《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就是说,精神愉快则能焕发青春,脏腑功能正常,气血通畅,正气旺盛,邪气就难以侵入人体;若是情志过极,精神上长期受到不良的刺激,或长期忧郁不乐,都容易引起内脏功能的紊乱,气血不和,阴阳失调,以致早衰减寿。

所以,养生重在养心,保养精、气、神。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等方法,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古人认为秋季的精神养生应做到“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也就是说,以一颗平常心看待自然界的变化,或外出秋游,登高赏景,令人心旷神怡;或静心练气,收敛心神,保持内心宁静;或多接受阳光照射,转移低落情绪。而在现实生活中,则要求人们把精力多用在工作上,多做好事,多做奉献,不要“争名在朝,争利于市”。

另一方面,秋天花木凋零、草枯叶落,难免会让人产生一丝淡淡的忧愁,触景生情,悲从心生。因此,秋季也多是抑郁发作的季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每到秋季,咳疾必犯,因为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忧,悲忧易伤肺;又加其多愁善感的气质在伤感的秋季更容易受影响,导致咳疾愈发严重。这就提示我们,不要被自然界的萧条所传染,应该通过情绪的调节、舒畅,来保持肺气的清肃正常,以顺应秋季收敛的自然特性。

运动起居 收敛内养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期。此时机体活动随气候变化而处于“收”的状态,人体的阴精阳气也处在收敛内养阶段,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如登山、打太极拳、游泳等,但运动不宜过猛。另外,秋季气候变化较大,早秋气候以湿热为主,中秋前后以燥为主,晚秋又以凉、寒为主,应注意根据气候变化添加衣物,防止因受凉而感冒或诱发其他疾病。

食养药补 滋阴润燥

秋季饮食调养应遵循“养阴防燥”的原则,宜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甘蔗、梨、藕、菠菜、乌骨鸡、豆浆、鸭蛋、蜂蜜等。中医有“少辛增酸”的说法,因此可多吃些酸味食物,如:苹果、石榴、葡萄、柚子、柠檬、山楂等,少食辛味食物,如:葱、姜、蒜、辣椒等,以补肝气、收敛肺气。药补的基本原则应是以滋润为主,忌耗散,辅以补养气血之品,常用药物如西洋参、沙参、芡实、玉竹、天冬、麦冬、百合、胡麻仁、干地黄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844.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秋季养生以调摄情志为先 还要兼顾饮食和起居” 的相关文章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作。诗人原意也许仅是描写宜人秋色,但却于无意中说出了秋日养生的道理。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作。诗人原意也许仅是描写宜人秋色,但却于无...

“悲秋”不防危害大 防治“秋郁”有六法

“悲秋”不防危害大 防治“秋郁”有六法

中医素来有“天人相应”之说,秋凉一至,花木零落,阳气减退,阴气渐长,似乎空气中也弥散着悲凉与寂寥,人们往往容易触景生情,出现情绪低落、凄楚伤感、失眠多梦、少气乏力等症状,出现“悲秋”之感。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本是一个收获而又充满诗意的浪漫季节。但随着秋风乍起,秋雨连绵,万物萧条,不由呈现出...

秋季养生方略

秋季养生方略

秋季养生饮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准则,阿胶具有滋阴润肺的功效,可参考阿胶食谱进行饮食调养。另外还应“少辛增酸”.就是说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甘蔗等。 秋收时节天气凉爽,很多人不再苦夏,脾胃似是大开,再加上“贴秋膘”的正当理由,往往堂而皇之地大补特补,一不小心就闹个秋燥。您可以仔细回想...

仲秋季节哮喘多发 预防复发十措施

仲秋季节哮喘多发 预防复发十措施

哮喘的发作,多半是季节性的,每年夏末秋初开始发作,仲秋季节发展到高峰,寒冬腊月减缓,来年春季又呈高峰趋势。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很常见的发作性过敏性疾病,一般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哮喘的发作,多半是季节性的,每年夏末秋初开始发作,仲秋季节发展到高峰,寒冬腊月减缓,来年春季又呈高峰趋势。病人在哮喘发...

立秋后养生“四原则”

立秋后养生“四原则”

立秋后,气候是由热转凉,阳气渐收,阴气渐长,自然界由生长开始向收藏转变。根据中医顺应四时养生原则,秋冬养生宜“养收”,入秋后养生要注意以下“四原则”。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日,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即指暑去凉来。立秋后,气候是由热转凉,阳气渐收,阴气渐长,自然界由生长开始向收藏转变...

秋季养生警惕“秋伤于燥”

“秋伤于燥”多与“肺”脏相应,肺主皮毛,故有皮肤干燥,毛发脱落的现象。 近来门诊不少患者普遍反映唇口舌咽干燥,手指甲周围皮肤干燥起皮。明末清初的著名医家喻嘉言曾在《医门法律》“秋燥论”一篇指出:“秋月天气肃而燥胜,斯草木黄落。秋分以后之燥,秋伤于燥。”常有言秋分后天气“燥”,而实则霜降前后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