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秋季分为“三阶段” 养生保健随时变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秋季养生650
秋季可分初秋、中秋、晚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气候各有特点,所以养生保健也应随气候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对策。

秋季气候多变,是一些疾病的高发季节,人们的情绪会不稳定,所以有“多事之秋”一说。秋季可分初秋、中秋、晚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气候各有特点,所以养生保健也应随气候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对策。

初秋:防暑防湿

初秋时期,盛夏的余热未消,天气仍然十分炎热。俗语说,“热在三伏。”第三伏般在立秋之后,故又有“秋老虎”之说。中医将这个时期称为“长夏”,而长夏“六淫”之邪的主气就是“湿”。这段时期大多雨绵绵,湿度较高,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因此,这个时期的养生,要继续防暑降温,同时特别注意防止湿热、湿寒的侵袭。不可仍像夏季那样,在外乘凉和露宿,或涉水淋雨、冷水浇头冲身。晚间睡眠腹部要注意盖毛巾被或凉被,避免湿热、湿寒引发的四肢沉重、肌肉酸痛。刚入秋时,人体消化功能下降,肠道抗病能力减弱,稍不慎很容易发生菌痢、食物中毒、霍乱、伤寒等肠道传染病,出现急性感染性腹泻,故须严加防范。饮食上要注意清洁卫生,避免病从口入,保护脾胃,以免湿热、湿寒内蕴,毒滞肠中。由于人体消化功能较差,因此不能大量摄入肉食,可多食豆类及薏苡仁等利湿之品。且要注意“秋瓜坏肚”,对西瓜等宜少食,以免损坏脾胃。同时,还应注意补充水分,多喝淡盐水、绿茶、绿豆汤以及酸梅汤等各种清凉饮料。

中秋:养阴防燥

“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这个时期的气候特点是“燥”邪当令。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这个时期人的汗液蒸发快,常出现皮肤干燥,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会毛发脱落和大便秘结等。因此,室内要保持一定湿度,注意饮水喝汤补充水分,避免剧烈运动、过度劳累耗散精气津液。在饮食上应少吃辛辣刺激、熏烤等类食品,适当多吃些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宜常吃梨、柿、葡萄、石榴、甘蔗、萝卜、番茄等新鲜果蔬,以便养阴润燥。秋燥者还可用中医名方“增液汤”(以生地、麦冬、玄参、甘草各10g煎水)代茶饮。由于燥易伤肺,而肺主皮毛,肺气虚弱则毛发不固,所以在此时节还要注意养发、护发。此外,还应涂擦唇膏、护肤霜,保护口唇皮肤,防止干裂。

晚秋:防寒防郁

俗语说,“一场秋雨一场寒”。中秋节过后,秋风萧杀,天气渐凉,甚至会气温突降,寒潮来临。此时最容易引发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风寒痹湿关节疼痛,心脑血管疾病也容易在这个时期诱发与加重。故养生重点除仍需预防燥邪损伤外,还要注意防止寒邪伤人,重视耐寒锻炼。老年人和平素患有各种慢性宿疾者,应该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冻”出病来。此外,这个时期秋雨绵绵,秋风瑟瑟,气压较低,人们心情容易感到沉闷抑郁,无精打采,意志消沉。特别是老年人和在外游子,在阴雨天更容易感到沮丧萎靡。因此,这一阶段要特别注意调整情志,保持内心宁静,培养乐观情绪,避免不良精神刺激。注意丰富饮食,与亲朋好友一起外出旅游,登高赏景,

感受秋高气爽,有益于身心健康。晚秋时节还是调理脾胃,为冬季进补做“底补”的最佳时期。做“底补”可选用芡实、红枣或花生仁加红糖炖汤服用,或用芡实炖牛肉食用。经过“底补”,脾胃健运,入冬之后便可放心进补以抵御严寒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871.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秋季分为“三阶段” 养生保健随时变” 的相关文章

夏秋之交养生要十分注意“三重”

夏秋之交养生要十分注意“三重”

经过天气炎热的夏季,进入秋季之后,天气迅速由炎热转为干燥,人体也到了“夏秋之交”的分水岭。饮食及生活习惯,大家该怎样去调整,才能防止疾病的趁虚而入? 自然界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季节特点。人类作为万物之灵,就应该顺应不同的节气,调整自己,该宣发的时候宣发,该收敛的时候收敛,做到与天地相应...

“贴秋膘”并非适合现代每个人 “秋燥肆虐”更应注重养阴

“贴秋膘”并非适合现代每个人 “秋燥肆虐”更应注重养阴

人秋以后,天气逐渐变得凉爽,“贴秋膘”又开始在很多地方流行起来。秋后的确该适当进补,但贴膘并非明智选择。 民间紊有“昼养阳,夜养阴”的说法,良好的睡眠可以保障心肺肝脾肾等脏器得到充分休养。人秋后的作息应逐步调整为“早睡早起”的状态。入秋以后,天气逐渐变得凉爽,“贴秋膘”又开始在很多地方流行起...

仲秋季节哮喘多发 预防复发十措施

仲秋季节哮喘多发 预防复发十措施

哮喘的发作,多半是季节性的,每年夏末秋初开始发作,仲秋季节发展到高峰,寒冬腊月减缓,来年春季又呈高峰趋势。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很常见的发作性过敏性疾病,一般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哮喘的发作,多半是季节性的,每年夏末秋初开始发作,仲秋季节发展到高峰,寒冬腊月减缓,来年春季又呈高峰趋势。病人在哮喘发...

处暑过后燥邪犯肺 调养法则“宣、润”为贵

处暑过后燥邪犯肺 调养法则“宣、润”为贵

中医针对燥邪犯肺的调养法则一方面要“润”,即补充津液、滋阴润肺;另一方面还要“宣”,即宣通气机,宣散邪气。 处暑一过,凉爽的秋风逐渐拉开了秋天的大幕,天气一改暑季的炎热潮湿,给人们送来了秋高气爽的感觉,而与此同时,另一种邪气——燥邪也应时而生,作为秋天的主气,随时可能侵犯人体。 燥邪是六淫之一,...

秋季养生“三阶段”初、中、晚秋顺时变

秋季养生“三阶段”初、中、晚秋顺时变

秋季可分为初秋、中秋、深秋三个阶段,所以秋季养生也需分阶段进行,并根据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制定出不同的应对策略。 我国古人养生很重视顺应节气的变化,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所以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秋季可分为初秋、中秋、深秋三个阶段,所以秋季养生也需分阶段进行,并根据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

秋风送爽天逐凉 护阴养肺防秋燥

秋风送爽天逐凉 护阴养肺防秋燥

秋季的养生要义是防燥护阴,养肺为先,使肺气得平,无外其志。尤应注意在精神、起居、饮食、运动等方面的科学调摄和疾病的预防。 秋季,从立秋开始,经过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到立冬六个节气,也即农历的七、八、九三个月。从立秋到霜降,其气候变化经历了由热转凉、由凉转寒两个阶段。立秋、处暑、白露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