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秋风送爽天逐凉 护阴养肺防秋燥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秋季养生526
秋季的养生要义是防燥护阴,养肺为先,使肺气得平,无外其志。尤应注意在精神、起居、饮食、运动等方面的科学调摄和疾病的预防。

秋季,从立秋开始,经过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到立冬六个节气,也即农历的七、八、九三个月。从立秋到霜降,其气候变化经历了由热转凉、由凉转寒两个阶段。立秋、处暑、白露这三个节气的气候特点是:暑热未消、秋阳似火,但在处暑以后一般会是早晚比较凉爽。秋分、寒露、霜降时的气候特点是:暑热基本消除,秋凉逐渐加重而转寒。另外,还有初秋、中秋、晚秋之分。故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说。在整个秋季,一般来说,雨水会变少,天气干燥,植物会出现枝叶枯黄、碧草变萎、硕果累枝,自然界的万物多呈收藏之势,西风常起,清轻肃杀肃降之气多现。晴朗之日,碧空如洗,大雁南飞,金风送爽。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作诗赞誉:“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就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碧绿时”。

秋季的养生要义是防燥护阴,养肺为先,使肺气得平,无外其志。尤应注意在精神、起居、饮食、运动等方面的科学调摄和疾病的预防。

愉悦心境 防止悲秋

古人有言,应“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精,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即更要培养自己乐观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以理智的眼光看待自然界的变化,饱尝和领略秋高气爽、金桂飘香、硕果累累、喜获丰收之感和之情,达到心旷神怡、心情舒畅,以应秋日容平和收敛的主气。

调整作息 早卧早起

因早卧顺应了秋日的养收主气,可使神气内敛、志意安宁、养肝阴、敛肺气。早起可多吸纳负离子含量较高的新鲜空气,顺应阳气的生长,使肺气得以舒展,改善脑功能,并帮助智能的恢复,醒脑提神,与日月俱新,与人体生理节律同调,凝集秋日的晨光清露和轻清之气,增强生机活力,故在可能条件下,在保证每晚6~7小时睡眠的同时,适度早卧早起。并注意衣着的适时增减或添加,既不可汗衣久着,过度贪凉,也不宜完全拘泥于“春捂秋凉”之说,尤其是年过六旬或古稀之人,更应根据各人的实际状况适时调之。

饮食调摄 适度均衡

因肺属金,通气于秋,肺气盛于秋,且辛味入肺,酸味入肝,辛味能胜酸,故秋日饮食应少辛多酸,以防肺气过盛,出现金克木之象;同时秋日乃燥气当令,易于伤阴,故又应适当选食一些凉润或甘而温润的饮食,或营养价值较高、略具补益之性的饮食,以及应季瓜果、蔬菜。且注意“三秋”选食应略有差异:初秋时节饮食乃以清淡为主,多食瓜果蔬菜、薄粥或清凉饮料,以助清热、防暑、敛汗、补液之需和增进食欲;中秋时节可略增一些药食兼宜的淡补之品,如莲子、百合、银耳、蜂蜜之类;深秋时节,略加一些温润之品,如黑芝麻、核桃仁、红枣、桂圆等健脾益气、补肺养肾之物。当然亦不宜大补、峻补,大量摄入温肾壮阳之物。由于秋季人体消化吸收功能有所增强,容易“长膘”,故尚应有所节制,注意饮食均衡。

动静有度 适量适时

秋日由热转凉转寒,是人们出行活动、锻炼身体的黄金时节,登高爬山、做操、打拳、跑步、跳舞、练气功、旅游等可随时进行,以利胸怀舒展、全身气机贯通,增强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有益健康。但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量、有度,剧烈运动不宜过多,旅游应有间歇。因为过度运动不仅无益反需有害,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或身患多种慢性病的人,更应控制量,把握好度,登山、跑步、旅游应量力而行,不要勉强,宜选择散步、郊游、打太极拳等节奏较慢、较为简单易行、易于自控的方式锻炼。人是要动的,但不要完全听信一天要走几万步,一定要达到一个什么旅游目标的“神奇”传说。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875.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秋风送爽天逐凉 护阴养肺防秋燥” 的相关文章

悲秋并非“秋”全部 金秋之韵莫辜负

悲秋并非“秋”全部 金秋之韵莫辜负

悲秋是可以预防的,这是肯定的答案。晒太阳,是基本的方法,因为光照可以减少褪黑激素的分泌,使人的情绪增高。 自古以来,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悲秋”也是他们热衷表现的主题。“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愁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曹雪芹在四句诗中用了五个低调的“秋”字,刻划了多愁善感林黛...

秋风乍起 谨防面瘫多发

秋风乍起 谨防面瘫多发

面瘫又叫“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病。好发于各种年龄段,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它的发病机理尚不明确,可能跟机体免疫力下降、病毒感染等有关。 十一假期过后,秋色渐显,但早晚温差还是很明显。最近一段时间,到医院就诊的面瘫患者明显增多。北京德胜门中医院神内内科主任李燕提醒,入秋后要注意面部保暖,避免受...

“多事之秋”警惕心脑血管疾病来袭

“多事之秋”警惕心脑血管疾病来袭

秋季是由夏至秋的过渡季节,气候变动较大,寒而复暖,暖后又寒,常使人防不胜防。对于健康人而言,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就应当十分小心了,因为一冷一热极易导致血管痉挛,以致旧病复发。 秋风起,天气渐渐的凉了。秋季是由夏至秋的过渡季节,气候变动较大,寒而复暖,暖后又寒,常使人防...

夏秋之交养生要十分注意“三重”

夏秋之交养生要十分注意“三重”

经过天气炎热的夏季,进入秋季之后,天气迅速由炎热转为干燥,人体也到了“夏秋之交”的分水岭。饮食及生活习惯,大家该怎样去调整,才能防止疾病的趁虚而入? 自然界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季节特点。人类作为万物之灵,就应该顺应不同的节气,调整自己,该宣发的时候宣发,该收敛的时候收敛,做到与天地相应...

暑去凉来秋燥起 饮食起居8注意

暑去凉来秋燥起 饮食起居8注意

秋季是养生的好时节,同时也是疾病的高发期,此时对饮食起居等多方面很有讲究,有一些养生常识需要注意。 秋季是养生的好时节,同时也是疾病的高发期,此时对饮食起居等多方面很有讲究,有一些养生常识需要注意。 调护运动 在清凉的晨风中运动,不仅锻炼身体,还训练了耐寒力,为寒冬做准备。 此外,登山是适...

初秋养生四指导 有效躲避秋老虎

初秋养生四指导 有效躲避秋老虎

民间流传“秋老虎”即:立秋后短期回热天气,而秋季所主之脏为肺,肺为娇脏又与外界直接相通,最易受邪,因此燥又易伤肺。尤其对体质阴虚、气虚者更易受累。 民间流传“秋老虎”即:立秋后短期回热天气,主要表现为阳光充足,空气干燥,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总的来说不至于热得喘不过气来。这种回热天气欧洲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