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秋燥认知的四大误区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秋季养生594
秋燥症状并不是多饮水或者简单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便能缓解的,一定要对“证”,才能有效预防。

霜降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的意思是天气变冷,露水结成霜。即便秋季带来降雨也不能明显缓解秋燥的环境,反而更让秋凉时节“凉燥”的威力加大。

对于秋燥的认识,很多人应对的方法大都以补水和一般的食疗为主。专家介绍说,有的秋燥症状并不是多饮水或者简单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便能缓解的,一定要对“证”,才能有效预防。

误区一:到了秋天就一定会出现秋燥症状

秋燥虽然是自然现象,但是这个“燥”如果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便成为致病因素,中医称之为“燥邪”,有的人也许会说,为什么自己觉得秋燥的感觉很明显,但是身边有的人却感觉不是很大?

这主要与秋燥产生的三个客观条件有关系。第一是有的地方虽然到了寒露节气,但是雨水并不稀少,秋燥的感觉因此也不明显;第二是有的地方寒露节气之后雨水较少,秋燥程度比较强烈甚至变化过于急骤,超过了很多人的适应能力,因此大家对秋燥的感觉会比较明显;第三是虽然秋燥出现的时间与程度都比较正常,但是有的人的抵抗力较低,对秋燥比较敏感一些,因此同一地区的人对秋燥的感觉也不一样。

误区二:多饮水就能防秋燥

很多预防秋燥的养生文章中都会提到多饮水以预防秋燥的说法,一些人觉得比较有效果,但是还有一些人觉得效果不明显,这是为什么呢?

燥邪的致病原因有四个特点,对于秋燥耗损津液的这一证型,主要是因为燥的特点引起的。但是秋燥致病的燥邪还有三个特点需要注意,第一是燥邪最容易损伤肺脏,诱发呼吸系统疾患,比如大家经常听说的燥咳,这类咳嗽西医的治疗效果不是非常理想,中医按温燥与凉燥辨证用药,效果较好。

温燥咳嗽一般发生在初秋,以咳嗽少痰,不易咯出,口干咽痛为特点,或伴身热、微寒、头痛等风热表证。中医常用具有疏风清热,润燥止咳的中药进行治疗。

凉燥咳嗽一般发生在深秋,主要是感受燥邪与风寒之邪,主要症状除了咳嗽少痰,咽干鼻燥表现外,往往兼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等风寒表证。中医常用具有疏风散寒,润肺止咳的中药进行治疗。

误区三:不到深秋不会出现“凉燥”症状

也有人会提出疑问:这个时候还没到深秋,为什么自己会出现凉燥咳嗽的症状呢?

第一,这往往与患者的体质有关,如阴虚体质的燥咳患者易患上温燥咳嗽,气虚、阳虚体质的患者易患上凉燥咳嗽,这时候不但要用中药常规方剂对证治疗,还需要服用秋冬膏方调理。

第二,中医认为燥性肃杀,会克伐肝气。燥邪五行属金,按照中医五行理论,肝属木,金克木,所以,秋天燥邪太过会对人体的肝气造成损害,容易引起情绪波动、内分泌紊乱、月经失调、心慌心悸、失眠等问题。这个时候不但要润燥还要疏肝解郁。

第三,秋燥中的凉燥容易滞涩气机。被这类燥邪所伤的患者一般会出现胸闷喜叹气、两胁容易胀痛、嗳气、忧郁寡欢、情绪波动时易腹痛腹泻、女性易出现乳房胀痛甚至痛经等症状,这个时候仅仅润燥也是不够的,还需要使人体气机得以顺畅。

误区四:多敷面膜就能对抗秋燥

很多女性在秋季会因为秋燥感觉面部肌肤干燥,于是采用多敷面膜的办法来对抗秋燥,这实际上是一个误区。

肌肤过于干燥的人仅仅靠多敷面膜是没有效果的,反而会加重皮肤干燥的症状,因为皮肤的滋润是由内而外的,这个季节适合根据具体的体质配合膏方调理。因为面膜里含有大量的精华成分,而皮肤的吸收能力有限,过剩的营养吸收不了反而会堵塞毛孔,滋生粉刺、油脂粒等问题。

对于时下较流行的睡眠面膜,性质较温和清爽,补水效果也不错,有的女性喜欢敷着过夜,杜长明介绍说,这是不可取的,因为皮肤长时间不能呼吸,新陈代谢受阻,也同样会带来粉刺和油脂粒等问题。秋燥的季节最好使用成分较温和的保湿面膜,使用次数不要太频繁,每周敷1~2次,每次时间不能太长,约15~20分钟即可,不要等到整片面膜都干掉再拿下来,否则水分蒸发,根本起不到保湿作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887.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秋燥认知的四大误区” 的相关文章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作。诗人原意也许仅是描写宜人秋色,但却于无意中说出了秋日养生的道理。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作。诗人原意也许仅是描写宜人秋色,但却于无...

深秋气候多变免疫力低 警惕4种皮肤病来袭

深秋气候多变免疫力低 警惕4种皮肤病来袭

深秋气温的变化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易受到细菌、真菌或病毒的感染,从而患上皮肤病。专家提醒,秋季气候多变要提防以下四种皮肤病。 进入秋季,天气逐渐转凉,人体新陈代谢变缓,汗腺以及皮脂腺的分泌量减少,皮肤表面的水分随之减少,导致皮肤干燥。同时,气温的变化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易受到细菌、真菌或病毒的感...

秋季养生以调摄情志为先 还要兼顾饮食和起居

秋季养生以调摄情志为先 还要兼顾饮食和起居

健康包括“形”与“神”两个方面,养护身体、调理情绪是我们健康生活的必修课。时值秋季,应该以情志调摄为先,同时注意日常的饮食和起居。 健康包括“形”与“神”两个方面,养护身体、调理情绪是我们健康生活的必修课。时值秋季,应该以情志调摄为先,同时注意日常的饮食和起居。 情志安宁 使秋气平 情绪、...

“悲秋”不防危害大 防治“秋郁”有六法

“悲秋”不防危害大 防治“秋郁”有六法

中医素来有“天人相应”之说,秋凉一至,花木零落,阳气减退,阴气渐长,似乎空气中也弥散着悲凉与寂寥,人们往往容易触景生情,出现情绪低落、凄楚伤感、失眠多梦、少气乏力等症状,出现“悲秋”之感。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本是一个收获而又充满诗意的浪漫季节。但随着秋风乍起,秋雨连绵,万物萧条,不由呈现出...

秋高气爽爬山季 登高并非人人都皆宜

秋高气爽爬山季 登高并非人人都皆宜

秋日,天高气爽,景色宜人,是一年中爬山登高的黄金季节;但要提醒的是:登山运动并非人人皆宜。 秋日,天高气爽,景色宜人,是一年中爬山登高的黄金季节。但要提醒的是:登山运动并非人人皆宜,尤其患有以下慢性病者(特别是年老体弱病人),更应引起注意和重视: 高血压 尤其是老年性高血压者,收缩压易受体位...

秋季养生“三阶段”初、中、晚秋顺时变

秋季养生“三阶段”初、中、晚秋顺时变

秋季可分为初秋、中秋、深秋三个阶段,所以秋季养生也需分阶段进行,并根据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制定出不同的应对策略。 我国古人养生很重视顺应节气的变化,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所以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秋季可分为初秋、中秋、深秋三个阶段,所以秋季养生也需分阶段进行,并根据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