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秋燥认知的四大误区

生活百科5年前 (2019-11-12)秋季养生479
秋燥症状并不是多饮水或者简单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便能缓解的,一定要对“证”,才能有效预防。

霜降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的意思是天气变冷,露水结成霜。即便秋季带来降雨也不能明显缓解秋燥的环境,反而更让秋凉时节“凉燥”的威力加大。

对于秋燥的认识,很多人应对的方法大都以补水和一般的食疗为主。专家介绍说,有的秋燥症状并不是多饮水或者简单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便能缓解的,一定要对“证”,才能有效预防。

误区一:到了秋天就一定会出现秋燥症状

秋燥虽然是自然现象,但是这个“燥”如果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便成为致病因素,中医称之为“燥邪”,有的人也许会说,为什么自己觉得秋燥的感觉很明显,但是身边有的人却感觉不是很大?

这主要与秋燥产生的三个客观条件有关系。第一是有的地方虽然到了寒露节气,但是雨水并不稀少,秋燥的感觉因此也不明显;第二是有的地方寒露节气之后雨水较少,秋燥程度比较强烈甚至变化过于急骤,超过了很多人的适应能力,因此大家对秋燥的感觉会比较明显;第三是虽然秋燥出现的时间与程度都比较正常,但是有的人的抵抗力较低,对秋燥比较敏感一些,因此同一地区的人对秋燥的感觉也不一样。

误区二:多饮水就能防秋燥

很多预防秋燥的养生文章中都会提到多饮水以预防秋燥的说法,一些人觉得比较有效果,但是还有一些人觉得效果不明显,这是为什么呢?

燥邪的致病原因有四个特点,对于秋燥耗损津液的这一证型,主要是因为燥的特点引起的。但是秋燥致病的燥邪还有三个特点需要注意,第一是燥邪最容易损伤肺脏,诱发呼吸系统疾患,比如大家经常听说的燥咳,这类咳嗽西医的治疗效果不是非常理想,中医按温燥与凉燥辨证用药,效果较好。

温燥咳嗽一般发生在初秋,以咳嗽少痰,不易咯出,口干咽痛为特点,或伴身热、微寒、头痛等风热表证。中医常用具有疏风清热,润燥止咳的中药进行治疗。

凉燥咳嗽一般发生在深秋,主要是感受燥邪与风寒之邪,主要症状除了咳嗽少痰,咽干鼻燥表现外,往往兼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等风寒表证。中医常用具有疏风散寒,润肺止咳的中药进行治疗。

误区三:不到深秋不会出现“凉燥”症状

也有人会提出疑问:这个时候还没到深秋,为什么自己会出现凉燥咳嗽的症状呢?

第一,这往往与患者的体质有关,如阴虚体质的燥咳患者易患上温燥咳嗽,气虚、阳虚体质的患者易患上凉燥咳嗽,这时候不但要用中药常规方剂对证治疗,还需要服用秋冬膏方调理。

第二,中医认为燥性肃杀,会克伐肝气。燥邪五行属金,按照中医五行理论,肝属木,金克木,所以,秋天燥邪太过会对人体的肝气造成损害,容易引起情绪波动、内分泌紊乱、月经失调、心慌心悸、失眠等问题。这个时候不但要润燥还要疏肝解郁。

第三,秋燥中的凉燥容易滞涩气机。被这类燥邪所伤的患者一般会出现胸闷喜叹气、两胁容易胀痛、嗳气、忧郁寡欢、情绪波动时易腹痛腹泻、女性易出现乳房胀痛甚至痛经等症状,这个时候仅仅润燥也是不够的,还需要使人体气机得以顺畅。

误区四:多敷面膜就能对抗秋燥

很多女性在秋季会因为秋燥感觉面部肌肤干燥,于是采用多敷面膜的办法来对抗秋燥,这实际上是一个误区。

肌肤过于干燥的人仅仅靠多敷面膜是没有效果的,反而会加重皮肤干燥的症状,因为皮肤的滋润是由内而外的,这个季节适合根据具体的体质配合膏方调理。因为面膜里含有大量的精华成分,而皮肤的吸收能力有限,过剩的营养吸收不了反而会堵塞毛孔,滋生粉刺、油脂粒等问题。

对于时下较流行的睡眠面膜,性质较温和清爽,补水效果也不错,有的女性喜欢敷着过夜,杜长明介绍说,这是不可取的,因为皮肤长时间不能呼吸,新陈代谢受阻,也同样会带来粉刺和油脂粒等问题。秋燥的季节最好使用成分较温和的保湿面膜,使用次数不要太频繁,每周敷1~2次,每次时间不能太长,约15~20分钟即可,不要等到整片面膜都干掉再拿下来,否则水分蒸发,根本起不到保湿作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887.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秋燥认知的四大误区” 的相关文章

秋季防燥 更应防湿、防风

秋季防燥 更应防湿、防风

秋季在防秋燥的同时,防湿、防风一样不可忽视。 进入初秋,暑期的湿热已经消除了一大半。然而,此时气温仍然很高,尤其是在我国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地区,农历9月一些地区的最高气温依旧维持在35℃以上,夏暑尚未完全消除,加上秋天雨水增多,湿、热依旧很“活跃”。所以,秋季在防秋燥的同时,防湿、防风一样不可...

夏秋之交养生要十分注意“三重”

夏秋之交养生要十分注意“三重”

经过天气炎热的夏季,进入秋季之后,天气迅速由炎热转为干燥,人体也到了“夏秋之交”的分水岭。饮食及生活习惯,大家该怎样去调整,才能防止疾病的趁虚而入? 自然界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季节特点。人类作为万物之灵,就应该顺应不同的节气,调整自己,该宣发的时候宣发,该收敛的时候收敛,做到与天地相应...

秋高气爽爬山季 登高并非人人都皆宜

秋高气爽爬山季 登高并非人人都皆宜

秋日,天高气爽,景色宜人,是一年中爬山登高的黄金季节;但要提醒的是:登山运动并非人人皆宜。 秋日,天高气爽,景色宜人,是一年中爬山登高的黄金季节。但要提醒的是:登山运动并非人人皆宜,尤其患有以下慢性病者(特别是年老体弱病人),更应引起注意和重视: 高血压 尤其是老年性高血压者,收缩压易受体位...

秋天转凉燥邪到 6招防止“鼻炎闹”

秋天转凉燥邪到 6招防止“鼻炎闹”

秋后天气逐渐转凉,早晚温差大,天气干燥,空气中尘螨花粉增多,鼻腔容易受到外来刺激物的影响,导致鼻炎发生。 俗话说“秋天到,鼻炎闹”,秋天是鼻炎的易发期,尤其是过敏性鼻炎患者,一把鼻涕一把泪,喷嚏不断,鼻塞、头疼等,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专家介绍,秋后天气逐渐转凉,早晚温差大,天气干燥,空气中尘...

立秋之后天多变 适当调补正当时

立秋之后天多变 适当调补正当时

秋燥伤肺的易感人群大致有:老年人、儿童、体弱者:慢性呼吸道疾病、糖尿病、心脏病患者,此外还有长期疲劳、生活不规律等所致的亚健康状态者,这些人由于抵抗力低下,对季节变化的适应能力弱,所以就容易被秋季的燥邪所伤。 “三伏不到秋来到”,不等秋天真正到来,立秋先到了。立秋过后,白天虽然依然炎热,但至...

秋季温度湿度低 健康养生有“六宜”

秋季温度湿度低 健康养生有“六宜”

秋气应肺,而秋季干燥的气候极易伤损肺阴,从而产生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重者还会咳中带血,所以秋季养生要防燥,专家强调,秋季养生,重在“六宜”。 又到一年入秋时。时下,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秋老虎”虽然还在发威,但天气已经逐渐转凉,大家也应该着眼于秋季的养生安排了。 一年有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