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今日处暑!这5个养生小常识你必须要知道

生活百科3年前 (2021-12-16)秋季养生81

今日处暑!这5个养生小常识你必须要知道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1张

处暑,即为“出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代表炎热的暑天结束。

这时三伏已过或近尾声,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较大,很容易生病。

因此在处暑我们需要更加注意养生!

处暑时节这几个养生小常识赶紧收藏起来!

01

早睡早起 充足睡眠

处暑后,人常有疲惫感,即“秋乏”,需保证充足睡眠。

炎热的夏天,人的身体大量出汗造成了水盐代谢失调,肠胃功能减弱,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加重,人的身体处于过度消耗阶段。

夏去秋来,气候由炎热变得凉爽宜人,人体出汗也明显减少,人的机体进入到了一个周期性的休整阶段,各项代谢功能恢复正常。

然而此时人们的身体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疲惫感,这是不同季节人体的自然生理反应。

此时人的起居应相应调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

最好比平常多睡一个小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秋乏”。

02

益肾养肝多吃咸

处暑过后,气温逐渐下降,日夜温差逐渐增大,但白天气温仍较高。

此时饮食调养方面宜益肾养肝,润肺养胃。饮食上宜多吃咸味食物如荸荠、沙葛、粉葛等。

03

多吃水果多喝水

去秋燥

从潮湿闷热的夏季进入秋天,气候一下子干燥起来。

人体内容易存积一些燥热,引起咽喉干燥、口舌少津、鼻子出血、大便干燥等症状。

所以,日常一定要注意补水。

应多吃梨、苹果、蜂蜜、木耳、芝麻、新鲜蔬菜等食物,养血润燥,提高抗秋燥能力。

04

通风透气 早晚添衣

夏秋季节转换时期,天气还是会显得很闷热的,因此需要经常通风换气,保证房间正常换气。

此时不宜过多过早地添加衣服,以自身感觉不过寒为准,以提高机体对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

当然,「秋冻」还要因人而异。

老人和孩子的抵抗力弱,代谢功能下降,血液循环减慢,既怕冷又怕热,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更应及时增减衣服。

05

适当运动

处暑以后,早晚可进行适当运动锻炼,中午气温偏高,仍要避免室外运动。

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的中老年人,不宜晨练一直到太阳当空。

锻炼的项目以慢跑、做操、打拳、散步为宜,避免锻炼强度过大,伤到阳气。

换季最容易生病,也容易身体疲乏,做好这5点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6161.html

分享给朋友:

“今日处暑!这5个养生小常识你必须要知道” 的相关文章

秋季养生方略

秋季养生方略

秋季养生饮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准则,阿胶具有滋阴润肺的功效,可参考阿胶食谱进行饮食调养。另外还应“少辛增酸”.就是说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甘蔗等。 秋收时节天气凉爽,很多人不再苦夏,脾胃似是大开,再加上“贴秋膘”的正当理由,往往堂而皇之地大补特补,一不小心就闹个秋燥。您可以仔细回想...

秋季保健应注意的6大问题

秋季保健应注意的6大问题

中医认为,从立秋开始,气候由热转寒,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转为阴盛的关键时期,人体阴阳的代谢也开始向阳消阴长过渡。 “春捂秋冻”的道理没错,但年轻人即使体质好也应“冻”得适度,“秋冻”不当,会招来“裙装病”——大冷天穿得太少落下关节炎;名为寒冷性脂膜炎的皮肤病,也常常会袭击那些为了美丽...

秋天养好肺 整季不受累

秋天养好肺 整季不受累

立秋过后,气候逐渐干燥,肺脏变得脆弱,大量临床数据发现,肺是人体最“娇嫩”的器官,它容易受内外因素损害,是人体最易失守的防线。 立秋过后,气候逐渐干燥,肺脏变得脆弱,我们的皮肤黏膜水分蒸发加速,于是出现皮肤干涩、鼻燥、咽痛等现象。大量临床数据发现,肺是人体最“娇嫩”的器官,它容易受内外因素损害,是...

秋季养阴防燥三大措施

秋季养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通过健康饮食、体育锻炼、心理调节等来调理身体。 连日的秋雨落下,气温逐渐降低。秋意来临,人们的身体好像还没适应季节的转变,要闹一下“情绪”,一些胃肠疾病开始悄悄“找上门”来。专家指出,秋季养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通过健康饮食、体育锻炼、心理调节等来调理身体。 远离...

秋季进补冬虫夏草不可乱吃

秋季一到,“进补养生”又开始成了许多市民生活中的重头戏。做为名贵补品的冬虫夏草即能补阴也能补阳,很多人认为冬虫夏草什么人都可以吃,其实不然。 秋季一到,“进补养生”又开始成了许多市民生活中的重头戏。做为名贵补品的冬虫夏草即能补阴也能补阳,很多人认为冬虫夏草什么人都可以吃,其实不然。 冬虫夏草到底...

日子需要润着过

《黄帝内经》曰:“燥胜则干”,中医认为燥邪干涩,最易耗伤人体津液,而津液之于人体犹如水之于土地,起着滋润、濡润的作用。 《黄帝内经》曰:“燥胜则干”,中医认为燥邪干涩,最易耗伤人体津液,而津液之于人体犹如水之于土地,起着滋润、濡润的作用。 “秋季燥邪最伤肺,尤其伤及肺的津液,使肺阴(津液)受到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