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花样频出的秋季咳嗽

生活百科5年前 (2019-11-12)秋季养生492
秋天是咳嗽高发的季节,所以常有人问,秋天不冷不热、秋高气爽,为什么容易咳嗽?

秋天是咳嗽高发的季节,所以常有人问,秋天不冷不热、秋高气爽,为什么容易咳嗽?原因有三,其一,秋季“燥邪”当令,而肺“喜润而恶燥”,故秋季“燥邪”伤人最易伤肺。想一想,在秋季人们是不是常有口干舌燥、皮肤干痒的感觉,这就是“燥气”的作用。再则,人们在炎热的夏季,过度汗出,容易伤津耗气,若不注重体质的调理,正气尚未复原,又进入秋燥的季节,燥邪更易乘虚伤肺,引发咳嗽。其二,秋天易发过敏性疾病。秋季空气中飘浮的吸入性过敏原种类多、密度高、数量大,如我国北方草本植物花粉和蒿树类植物花粉期多在秋初,种子花粉多出现于晚秋,在过敏源的作用下,过敏性鼻炎、咳嗽、哮喘等疾病最易复发。其三,秋季气候忽冷忽热,早晚温差大,易发感冒。感冒是引起感冒后咳嗽、慢性咳嗽的重要原因,特别是有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纤维化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最易因感冒复发加重。

哪些咳嗽需要看医生

留心症状特点

1.伴有发热、咳吐黄绿色痰或脓痰的咳嗽。有肺部感染的可能。

2.伴有胸闷气短的咳嗽。有哮喘、肺间质病变等病的可能。

3.痰中带血的咳嗽。需排除肿瘤、支气管扩张、肺部感染、肺结核等疾患。

4.伴有胸痛的咳嗽。需排除肺栓塞、胸膜炎等疾患。

注意咳嗽声音

1.伴有声音嘶哑或犬吠样咳嗽。多见于声带或喉部病变及肿瘤等,需尽早治。

2.金属音调样咳嗽。多见于纵隔肿瘤、主动脉瘤或肺癌等。

3.咳嗽终末出现深长的鸡啼样吸气性吼声。多见于小儿易感的百日咳。

留意咳嗽时间

1.连续咳嗽3周不愈。一般感冒咳嗽、急性鼻咽炎咳嗽三周内可愈。

2.反复发作或季节性强的咳嗽。一般春秋季反复发作的咳嗽多为过敏性咳嗽,有发展为支气管哮喘的可能,必须在医生诊治下规范治疗。

3.反复后半夜睡眠中的剧烈咳嗽。应排除咳嗽变异性哮喘及心脏疾病引起的咳嗽。

防咳嗽需好习惯

外披衣服随身带

初秋往往早晚凉,中午热,如果清晨出门穿件比较适度的“厚衣”,到中午就会太热或出汗,一冷一热极易感冒。主张入秋后早晚凉时穿两件上衣,以便根据户外的气温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有利于预防感冒引发的咳嗽。

脾虚患者慎贪凉

秋季燥邪当令,所以一般秋季食养主张“减辛增酸”,多吃些酸味甘润的果蔬。但应切记,秋食瓜果应适度,不能像夏季一样过食。民谚说“秋瓜坏肚”,就是指立秋以后再继续生食大量瓜类,容易引发肠胃道疾病。特别是脾虚患者尤应注意顾护脾胃,不但慎贪凉,还应养成穿衣别露脐、及时撤凉席、睡觉要盖肚的好习惯。中医认为,脾与肺是母子关系,只有脾气壮才能肺气强。

秋游切记防过敏

秋天是植物的花粉旺盛期,特别是在多风干燥天气,空气中花粉浓度更高。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过敏性哮喘的患者,最好不要到杂草丛生、野花遍野的环境中游玩。

过敏性疾病有一个特点,一旦过敏发作过,再接触同类过敏源是一定会反复发作。切勿抱有“今年可能没事”的侥幸心理。过敏源不明确的患者,可以到医院进行过敏源检测,明确过敏源,预防过敏。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901.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花样频出的秋季咳嗽” 的相关文章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作。诗人原意也许仅是描写宜人秋色,但却于无意中说出了秋日养生的道理。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作。诗人原意也许仅是描写宜人秋色,但却于无...

深秋气候多变免疫力低 警惕4种皮肤病来袭

深秋气候多变免疫力低 警惕4种皮肤病来袭

深秋气温的变化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易受到细菌、真菌或病毒的感染,从而患上皮肤病。专家提醒,秋季气候多变要提防以下四种皮肤病。 进入秋季,天气逐渐转凉,人体新陈代谢变缓,汗腺以及皮脂腺的分泌量减少,皮肤表面的水分随之减少,导致皮肤干燥。同时,气温的变化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易受到细菌、真菌或病毒的感...

“多事之秋”警惕心脑血管疾病来袭

“多事之秋”警惕心脑血管疾病来袭

秋季是由夏至秋的过渡季节,气候变动较大,寒而复暖,暖后又寒,常使人防不胜防。对于健康人而言,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就应当十分小心了,因为一冷一热极易导致血管痉挛,以致旧病复发。 秋风起,天气渐渐的凉了。秋季是由夏至秋的过渡季节,气候变动较大,寒而复暖,暖后又寒,常使人防...

秋季防燥 更应防湿、防风

秋季防燥 更应防湿、防风

秋季在防秋燥的同时,防湿、防风一样不可忽视。 进入初秋,暑期的湿热已经消除了一大半。然而,此时气温仍然很高,尤其是在我国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地区,农历9月一些地区的最高气温依旧维持在35℃以上,夏暑尚未完全消除,加上秋天雨水增多,湿、热依旧很“活跃”。所以,秋季在防秋燥的同时,防湿、防风一样不可...

秋燥认知的四大误区

秋燥症状并不是多饮水或者简单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便能缓解的,一定要对“证”,才能有效预防。 霜降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的意思是天气变冷,露水结成霜。即便秋季带来降雨也不能明显缓解秋燥的环境,反而更让秋凉时节“凉燥”的威力加大。 对于秋燥...

深秋天已寒 饮食起居防鼻炎

进入深秋,鼻炎患者就诊率明显增多,其中以季节过敏性鼻炎为多,日常生活中要做到预防为主。 进入深秋,鼻炎患者就诊率明显增多,其中以季节过敏性鼻炎为多,这与晚秋时节冷空气刺激加上秋冬季节空气湿度相对小,浮尘多,各种花草花粉造成过敏原增加,导致鼻炎患者此时发病增多。日常生活中要做到预防为主,防止过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