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秋季养生如何预防秋燥?

生活百科3年前 (2021-12-16)秋季养生84

燥邪的致病特点

什么是燥邪?

“燥”是自然界六气之一,“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六气是自然界阴阳二气运动变化的结果,是自然界万物生、长、化、收、藏各个阶段发展变化阶段不可或缺的客观条件。在五行理论的指导下,《黄帝内经》提出“在天为燥,在地为金”,“西方生燥,燥生金”。“燥”这种气候变化给自然界带来的相应的变化,可以归结为五行的金行。“金曰从革”,其性坚固沉降,所以燥气“其用为固”、“其化为敛”,它使得万物生长处于收敛、停止状态,进入巩固阶段,进而成熟。这一季节,天气开始凉爽、气候多干燥少雨,所以有了“燥胜则地干”“其性为凉”的认识。一些坚硬的甲壳类动物常在燥气行令的季节里成熟,所以云“其虫介”。人体也要在这个季节里开始收藏储备营养物质,以备来年春生之需。这就是《黄帝内经》在天人相参、援物类比的思维下,对燥气特性的认识。也正是基于这种思维和认识,在通过长期临床实践积累的对疾病的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古人开始将人体疾病中出现的某类表现与燥气对自然界的影响相类比,这样便开始了将燥气作为一种致病因素来研究,于是外燥理论的发展才得以起步。

燥邪的致病特点

1、燥性干涸,易伤津液

燥性干涸,这是自《黄帝内经》以来中医学界对燥气特性的一个共识,也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所以才有了如刘河间归纳的“枯涸”、“干”等燥邪致病的特点,也由此进一步上升为燥邪易伤津液的规律性认识,这样也就可以把很多津液缺失的表现归因于感受燥邪而致,如燥邪在表可有鼻咽干燥欠润、口燥唇干喜饮、皮肤干燥甚至破裂等表现随着其入里入脏,还会伤及肺胃阴、肝血、肾阴引起一系列相应的表现。

2、燥邪上受,首伤肺金

燥邪自口鼻与肌表特别是头面部肌表侵入人体之后,首先波及与口鼻相通的肺,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极易被燥邪耗伤津液,出现干咳,少痰,或痰液粘稠,或痰中带血等表现。另外燥邪犯肺,肺气郁闭,升降失常,可有大便干涩不畅等表现。近期祁医生治疗好几个都是秋燥咳嗽患者,症状出现干咳,少痰或者痰黄,咽干等不适,这类人群归为秋燥咳嗽,很多医生以外感风热及外感风寒治法去治,往往效果不佳。以秋燥治效果颇为满意。

3、燥性肃杀,克伐肝气

燥气属金,金性肃杀、沉降,金克木。正常情况下,这种相克的关系,保证了木的正常生长,使之在正常的时令成熟。但是当燥金之气过强,就会使树木的生长变缓,“草木晚荣”。应之人之脏腑,肝气的升发之性与木行相类,所以燥邪易于克伐肝气,出现胸满气逆、两胁串疼、目赤毗疡等一系列表现。燥金沉降、肃杀之性伤及肝气的升发之性,清气在下,则生飨泄,故会引起腹痛、腹泻,甚至痢疾等疾患。燥邪的这一致病特点,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详细的论述“清气大来,燥之胜也,风木受邪,肝病生焉”。近期看了几个秋季腹泻患者,这几个患者都是平素较为焦虑患者,立秋后受到金气克制,肝气不得调达,表现为焦虑加重,腹泻加重,实际上是明显的燥性肃杀,克伐肝气,此时需要加强调和肝脾为法即可避免。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6142.html

分享给朋友:

“秋季养生如何预防秋燥?” 的相关文章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作。诗人原意也许仅是描写宜人秋色,但却于无意中说出了秋日养生的道理。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作。诗人原意也许仅是描写宜人秋色,但却于无...

“贴秋膘”并非适合现代每个人 “秋燥肆虐”更应注重养阴

“贴秋膘”并非适合现代每个人 “秋燥肆虐”更应注重养阴

人秋以后,天气逐渐变得凉爽,“贴秋膘”又开始在很多地方流行起来。秋后的确该适当进补,但贴膘并非明智选择。 民间紊有“昼养阳,夜养阴”的说法,良好的睡眠可以保障心肺肝脾肾等脏器得到充分休养。人秋后的作息应逐步调整为“早睡早起”的状态。入秋以后,天气逐渐变得凉爽,“贴秋膘”又开始在很多地方流行起...

贴秋膘要因人而异、因人而补

中医认为贴秋膘一定要因人而异、因人而补。对于超重、肥胖的人切忌贴秋膘;对于体重偏低的,特别是属于低体重的,可以适当“贴秋膘”。 夏天炎热的气候,人们往往食欲不振,很少吃肉。进入深秋,日渐寒冷的天气让人们食欲大增,于是在秋天开始变本加厉吃,蔬菜、水果已经满足不了突如其来的胃口,大口吃肉就变成了秋天...

初秋养生四指导 有效躲避秋老虎

初秋养生四指导 有效躲避秋老虎

民间流传“秋老虎”即:立秋后短期回热天气,而秋季所主之脏为肺,肺为娇脏又与外界直接相通,最易受邪,因此燥又易伤肺。尤其对体质阴虚、气虚者更易受累。 民间流传“秋老虎”即:立秋后短期回热天气,主要表现为阳光充足,空气干燥,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总的来说不至于热得喘不过气来。这种回热天气欧洲称之...

深秋天已寒 饮食起居防鼻炎

进入深秋,鼻炎患者就诊率明显增多,其中以季节过敏性鼻炎为多,日常生活中要做到预防为主。 进入深秋,鼻炎患者就诊率明显增多,其中以季节过敏性鼻炎为多,这与晚秋时节冷空气刺激加上秋冬季节空气湿度相对小,浮尘多,各种花草花粉造成过敏原增加,导致鼻炎患者此时发病增多。日常生活中要做到预防为主,防止过敏性...

秋天别忘给眼睛补水

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天高气爽的秋季也随之来临。很多人也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了入秋以来身体的各种不适,且不说经常性上火、燥热,就连身体的疲乏感也明显作用到了眼睛之上。 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天高气爽的秋季也随之来临。很多人也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了入秋以来身体的各种不适,且不说经常性上火、燥热,就连身体的疲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