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夏季养生 > 正文内容

夏季养生要点 防寒祛湿养阳气

生活百科4年前 (2021-10-13)夏季养生177

文/羊城晚报记者 张华 通讯员 李朝

即将进入盛夏7月,广州天气炎热,暑气盛行,老人、儿童以及体弱者易生病。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急诊科主任李典鸿提醒,此时养生应该注意防暑,同时还要预防寒气和湿气,最重要是保护好我们的阳气。

防暑降温不暴晒

近日广州户外气温常高达35℃,烈日炎炎,因此在户外活动,一定要避免太阳直接暴晒,赤膊工作,容易灼伤皮肤,反而容易中暑。李典鸿提醒,中午12点到下午3点是最容易中暑的时间段,此时尽量减少外出。另外要及时补水,少量多次,加强房间通风、降温。

勿贪凉要防寒气

在夏季也要注意防寒。饮食不应过度贪凉,像冰冻食物,比如冰淇淋、冰西瓜等还是要少吃,同时还要注意饮食的营养搭配,做到不挑食不偏食。无论是开空调还是使用电扇,应有所节制,温度不应过低,最好将其控制在26℃左右,而且不能直吹头部,以免局部温度过低而引起血管收缩,导致面瘫、中风等。

常除湿要防淋雨

近日广东雨水偏多,下暴雨后再出太阳,蒸腾之气颇盛。李典鸿认为,此时淋雨、涉水或洗澡时,身体最容易被湿邪趁虚而入。要注意保持居住环境干燥通风,室内湿度太大,可以使用空调除湿模式或除湿机以祛除湿气。在外出时要携带雨具以防淋雨,出游时不要坐在阴冷潮湿的地方。

夏季重视养阳气

“秋冬养阴,春夏养阳”,现在正是养阳的好时机,阳气是我们身体健康的保证,更是我们身体充满活力的源泉。李典鸿建议:在夏季养足阳气,要睡眠充足,早睡早起。饮食以清淡为主,少吃辛辣刺激、肥甘厚味之品。坚持体育锻炼,有利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阳气。

作者:张华、李朝

来源: 羊城晚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5234.html

标签: 夏季养生
分享给朋友:

“夏季养生要点 防寒祛湿养阳气” 的相关文章

祛寒补虚借天力 冬病夏治三伏天

祛寒补虚借天力 冬病夏治三伏天

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冬病夏治源于《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理论,是根据《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

五运六气话高热 清热防暑养心茶

对于今年的热,从五运六气学说角度是可以得到较为合理的解释。2018年为戊戌年,“中运”太徵火,属于岁火太过之年,火之太过,称为“赫曦”。 今年三伏天真的有些热。据气象部门统计,今年7月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辽宁、吉林、重庆、山东、河南等地偏高2℃以上,尤其是7月中旬以来,高温“...

夏季谨防血黏度增高

夏天气温高,人体出汗多,体内容易缺水,若水分不能及时补充,缺水更加严重,可使血黏度增高,促使血压升高和血栓形成,因而诱发中风、心梗、心绞痛等疾病。 夏天气温高,人体出汗多,体内容易缺水,若水分不能及时补充,缺水更加严重,可使血黏度增高,促使血压升高和血栓形成,因而诱发中风、心梗、心绞痛等疾病。因...

立夏后养生 记住“三增三减”

立夏前后要格外注意做好各脏器的调养,为盛夏后身心渐入佳境奠定坚实基础。 立夏到来,意味着炎热的夏季拉开序幕。气温渐升,日光渐燥,身体各脏器也随之发生不小的变化。作为暮春与盛夏的过渡期,立夏前后要格外注意做好各脏器的调养,为盛夏后身心渐入佳境奠定坚实基础。 1、养心神,增静减怒 自然界的四时阴阳消...

盛夏时节 谨防空调病

中医认为空调病是病在肺卫皮毛的表证,如果不及时治疗,则外邪内传,致病情加重。应根据病人体质的不同辨证施治。务必在表证阶段加以治疗,及时康复。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为躲避高温天气,很多市民选择宅在空调房里。长时间呆在空调房里出现全身疲乏、酸痛、昏昏欲睡、无精神,甚至恶心、头晕、食欲不振等现象,就是...

夏天“无病三分虚”

夏季人体最容易感受暑湿之邪气,尤其在炎热多雨的三伏天,暑湿之邪往往乘虚而入,侵犯人体的脏腑经络或壅滞三焦或困阻中焦等。 进入夏天,不少人这样的体验,容易疲劳,懒懒的没力气,食欲不好,头晕胸闷,多汗烦热,口苦欲饮,胃肠不适,脘腹疼痛,恶心呕吐,失眠多梦,怠惰嗜卧,大便不调,形体消瘦等,俗称“苦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