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夏季养生 > 正文内容

夏季如何养生?养心是关键

生活百科4年前 (2021-10-13)夏季养生160

来源:咸宁日报

夏季如何养生?养心是关键  夏季养生 第1张

余功龙

咸宁麻塘中医医院 主治医师

夏季是从立夏开始,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止于立秋前 1 天。夏季是天之阳气与地之阴气交合之时,自然界呈现一派繁荣景象,气候炎热,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

夏日炎炎,应如何养生?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提出:“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这段话论述夏季养生,第一点是要“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夏日昼长夜短,睡眠也要随之“夜卧早起”,以顺应自然,如晚上睡眠时间不足,最好睡午觉补足。第二点是“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当夏天气温升高至一定程度时,人体会出现烦躁、易怒等症状。此时,要保持平和的心态,遇事不可激动,以防“情绪中暑”。同时,人的精神要像夏天的万物一样,郁郁葱葱,蓬勃向上,心情愉悦,使人体气机舒畅,这就是顺应夏天万物生长的养生之道。如违背此道,就是“逆心”。“逆心”的结果,是“秋为痎疟”,“冬至重病”。

夏季为什么要“养心”?心脏和夏季有何关系?

中医认为心与夏季相应,《黄帝内经·素问》记载:“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说:“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徵,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志为喜。”这是根据古代阴阳五行理论,将心脏与热、火、南方、苦味、赤色、笑、忧、喜等对应联系起来。因夏季火旺,故夏季与心脏的关系十分密切。

夏季如何养心护心?

1、 低温养心

夏天温度高易致血流加速、心跳加快而加重心脏负担,所以夏天养生还要躲避高温,要热中求凉,低温养心。中医认为,夏天温度高、出汗多,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出汗太多会伤“心阴”耗“心阳”。夏天出汗过多,不仅易致心脑缺血,还易引起血液浓缩及血液黏稠度增高而加重心脏负担,所以夏天养心要尽量减少活动强度,避免高温环境,寻求阴凉之处。但因夏天又属阳,阳气主泄,该出汗时也不能“闭汗”,开空调时间不能过长,温度也不能过低。平时要多饮白开水,出汗过多时,可喝一点淡盐水缓解,千万不能一直喝糖分过高的饮料以及冰冷的啤酒。

2、食物养心

中医认为,夏季容易感到伤心烦躁而且会有食欲不振的情况出现,这个时候应该多吃一些安神、开胃的食物。如茯苓、莲子、百合等。虽然莲子带有苦味,但是它具有很好的清心火的功效,与粳米一起煮粥同食有不错的疗效;开胃食物则可以选择乌梅、话梅等,这种小零食不仅能打开胃口还可以帮你解暑除烦。还适宜吃些凉性瓜果或蔬菜,如苦瓜、黄瓜、冬瓜、丝瓜及海带、绿豆汤、菊花茶等,有清热解暑、养阴除烦作用,但注意千万不要过量。

3、静养心

养心首先要做到心静,静则生阴,只有阴阳协调,才能保养心脏。夏季要降低活动强度,避开高温时间段,锻炼时间不宜过长。有空可闭目养神,排除心烦杂念;多静坐,也可以听音乐、看书、打太极拳、瑜伽等入静;调节好心情,不能大喜大悲。

4.中药宁心

结合个人体质情况,可适当选用中药泡服,调整阴阳平衡。素体虚弱,热伤气津而神疲乏力、口渴汗多者可以选择西洋参片5-10片和麦冬10粒开水泡服;心烦、睡眠不实、口腔溃疡者可选用莲子心5克、淡竹叶5克、酸枣仁5克开水泡服;烦躁易怒、口苦口干、眼睛干涩者可选用菊花10朵、决明子10克开水泡服。

责编:丁婉莹

本文来自【咸宁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ID:jrtt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5233.html

标签: 夏季养生
分享给朋友:

“夏季如何养生?养心是关键” 的相关文章

夏季防止心血管疾病不可忽视

夏季防止心血管疾病不可忽视

夏季空气中湿度高,气压偏低,含氧量降低,会导致人体缺血、缺氧。锻炼后因汗出过多血液循环受阻,回家后进入空调房,环境冷热不均很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 近日,62岁的市民常先生晨练后回家突发心梗,经医院竭力抢救后脱离危险。家人很纳闷,“都说心脏病在冬天易发作,怎么夏天也发作?”对此,专家解释说,夏...

夏季暑湿伤脾胃 自我保健四建议

夏季暑湿伤脾胃 自我保健四建议

夏季炎热多雨,湿热之气较盛;胃肠功能必然会受到影响,所以在湿热较重的环境中,人容易困乏、食欲差,还容易腹泻。 夏季高温天气,人们普遍食欲下降,茶饭不香,甚至出现腹泻、呕吐、腹痛等胃肠不适,老人和儿童尤其如此。专家介绍,夏季炎热多雨,湿热之气较盛。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喜燥恶湿。如果外界气候湿热...

暑期学生溺水多 家长警惕防悲剧

溺水已经成为暑期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家长一定要常提醒,常教育,常关注,防止孩子因溺水而发生意外。 炎炎夏日,戏水游泳成为人们最热衷的消暑方式,而溺水已经成为暑期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家长一定要常提醒,常教育,常关注,防止孩子因溺水而发生意外。 下水游泳前要确认的事项 注意事项 1....

夏季常用的药露方

夏季服用具有消暑生津、清热解毒作用的药露,不仅能补充体内水分,解除烦渴,而且还有防治疾病的功效。 夏季,常会使人出现口渴心烦、厌食、失眠等不适症状,这时服用具有消暑生津、清热解毒作用的药露,不仅能补充体内水分,解除烦渴,而且还有防治疾病的功效。下面介绍几款夏季常用的药露方: 金银花露:取金银花2...

夏日丹毒易发作 避免急性变慢性

丹毒好发于下肢部位,四季皆有,但闷热、潮湿的夏季尤为多发。这是因为夏季天气炎热,睡眠少、食欲不振,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减弱。加之,蚊虫叮咬增多,皮肤受伤破损概率变大,夏季脚气加重,更易诱发丹毒。 丹毒虽以“毒”命名,却并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真皮炎症。丹毒比较容易在原部...

夏季小心泌尿系结石

夏季天气炎热,经皮肤和呼吸道丢失的水分较多,易引起人体缺水,导致尿液浓缩,尿液中的矿物质容易变成细小的沉积物,从而形成结石。 夏季天气炎热,经皮肤和呼吸道丢失的水分较多,易引起人体缺水,导致尿液浓缩,尿液中的矿物质容易变成细小的沉积物,从而形成结石。结石病不发则已,一发“惊人”。高温天气,泌尿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