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夏季养生 > 正文内容

五运六气话高热 清热防暑养心茶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夏季养生597
对于今年的热,从五运六气学说角度是可以得到较为合理的解释。2018年为戊戌年,“中运”太徵火,属于岁火太过之年,火之太过,称为“赫曦”。

今年三伏天真的有些热。据气象部门统计,今年7月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辽宁、吉林、重庆、山东、河南等地偏高2℃以上,尤其是7月中旬以来,高温“超长待机”,超20省(市、区)酷热难耐,多地气温突破当地历史极值。

今夏之热乃正常

今年的热不仅仅在中国,就在8月4日,中国气象报社发布了《热浪席卷北半球,北极现罕见高温!究竟是谁在“焖烧”地球?》的文章,今年入夏以来,高温热浪席卷北半球,欧美以及亚洲多国遭遇持续高温天气,部分地区出现干旱火灾,北极圈气温甚至超过30℃等问题的专访。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艾婉秀等专家从不同角度做了解释。如,“从气候背景来看,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高温风险加剧,是今年高温热浪异常的大背景”“北极冷空气南下势力偏弱,加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异常偏北、强度强,平均强度为常年同期2倍以上,在其控制下,易出现高温闷热天气”等。

其实,对于今年的热,从五运六气学说角度是可以得到较为合理的解释。2018年为戊戌年,“中运”太徵火,属于岁火太过之年,火之太过,称为“赫曦”。《素问·五常政大论》说:“赫曦之纪,是谓蕃茂。阴气内化,阳气外荣,炎暑施化……其动炎灼妄扰,其德暄暑郁蒸,其变炎烈沸腾”,从这段经文可以看出,今年之热,乃是正常。早在年初,我们就对今年气候从运气学角度做过分析认为,虽然“中运”为“火”,但司天之气为太阳寒水,在泉之气为太阴湿土,总体气温较其他“火年”还是相对低一点,全年气候寒热变化较大,上半年的气温有人形容为“过山车”,早些时候部分地区发生的冰雹天气也已经证实了经文里提到了“暴烈其政,藏气乃复,时见凝惨,甚则雨水,霜雹”的记载。

今夏之所以出现感觉上比往年热,气象专家的解释是“高温日数是1961年以来的第三位,但最低温度却是1961年以来最高的,最低温度高意味着夜间温度不返凉,加重了炎热程度。”从运气学角度分析, 5月21日小满开始进入“三之气”,“主气”少阳相火,中运“太徵火”,而司天之气为太阳寒水,出现“火发待时”的状态,这种“郁火”,也容易让人产生闷热感。

火热太过易伤心

7月23日大暑日开始,进入“四之气”,“客气”为厥阴风木,在这一时段容易出现大风,台风“安比”“云雀”相续而至,也是应“运气”而生,这两个台风所带来的局部降水、降温,也对南方地区高温起到了缓解作用。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台风在缓解南方高温的同时,也助推了北方高温,正如气象专家所说“同时,副高南侧不断有台风生成,推动副高向北移动,我国华北和东北刚好受副高的控制,出现高温天气。”。

当最高气温高于32℃,而相对湿度不足40%时,则灼烧感十足。随着下半年湿土之气来临,此前所报道的西北地区如兰州、银川、西安、乌鲁木齐等地被“干烤”的情况有望得到缓解。

针对近日不时有出现热射病(中暑)的报道,应当引起重视,做好防范。热射病在中暑的分级中就是重症中暑,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是一种致命性疾病,病死率高。除了这种热射病外,我们通过大样本回顾性病例研究发现,运气理论中的“火”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影响较大,针对“火运太过”《素问·五常政大论》也指出“邪伤心也”。推荐一款防暑养心茶:

麦冬10克,淡竹叶10克,太子参10克,乌梅20克,煎水代茶,不拒时段,一天1服,也可酌加少许冰糖、桂花、干荷叶。该方取戊年运气方之“麦门冬汤”意化裁。麦冬味甘,性微寒,具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等功效,还适合热伤气阴,心烦口渴,汗出体倦等症;淡竹叶味甘、淡,性寒,可清热泻火;太子参味甘,微苦,可补益脾肺,益气生津;乌梅酸、涩,平,具有生津止渴之功,另外酸味还有开胃作用。全方可资防暑清热,生津养心之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1208.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五运六气话高热 清热防暑养心茶” 的相关文章

盛夏驾车谨防汽车“空调病”

盛夏驾车谨防汽车“空调病”

在炎热天气里,一些驾驶员在享受凉爽的同时,常常会感到莫名的疲倦乏力、皮肤干燥,不同程度地出现手足麻木、头痛、咽喉痛、神经痛以及肠胃不适等症状,这就是典型的汽车“空调病”。 在炎热天气里,汽车空调给驾车族带来了一个清凉的世界。但是,一些驾驶员在享受凉爽的同时,常常会感到莫名的疲倦乏力、皮肤干燥...

夏季常用的药露方

夏季服用具有消暑生津、清热解毒作用的药露,不仅能补充体内水分,解除烦渴,而且还有防治疾病的功效。 夏季,常会使人出现口渴心烦、厌食、失眠等不适症状,这时服用具有消暑生津、清热解毒作用的药露,不仅能补充体内水分,解除烦渴,而且还有防治疾病的功效。下面介绍几款夏季常用的药露方: 金银花露:取金银花2...

酷暑天热湿邪重 警防夏季皮肤病

中医认为:“湿”邪是许多皮肤病的重要病因。夏季连续的阴雨天气,空气湿度大,气温较高,湿与热相结,不利于皮肤水分蒸发,容易出现皮肤病。 夏天是皮肤病的高发期,像各种癣、痘痘、脓疱、皮炎、湿疹等。为什么这些皮肤病会在夏天频繁出现呢? 中医认为:“湿”邪是许多皮肤病的重要病因。夏季连续的阴雨天气,空气...

夏季手脚冰凉怎么调理?

夏季手脚冰凉,不少都是因为空调房内温度低,使自身血管收缩,血液回流能力减弱,使手脚尤其是指尖、脚尖等人体末梢部位的血液循环更为不畅,再加上天气炎热不愿运动,会加重这种情况的发生。 据了解,夏季手脚冰凉,不少都是因为空调房内温度低,使自身血管收缩,血液回流能力减弱,使手脚尤其是指尖、脚尖等人体末梢...

夏夜避风如避箭

人们的养生保健,一年中最难调理的就是夏天,而夏天调理的重点是夜间避风,夏夜避风如避箭。 近两天,经历炎热酷暑的人们终于感受到了凉意,晚上睡觉不再“水深火热”了。于是,晚上睡觉时打开窗户,让自然风吹进来成为不少市民的选择。但神经内科专家提醒,夏夜睡觉过分贪凉,容易遭受风邪的侵袭,吹风时间过长,会引...

安度夏日 清暑利湿健脾胃

中医认为,暑邪为阳邪,炎热升散,伤及人体后,可上犯头目,内扰心神,严重者导致高热心烦、面赤烦躁等暑热证。 夏季天气炎热,昼长夜短,降雨增多,湿度也逐渐增加,让人感觉湿热难耐。即将进入小暑时节,小暑节气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而人体阳气在外,脾胃相对空虚,很容易出现寒热错杂的状况。 脾脏位居中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