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夏季养生 > 正文内容

最养心的夏季作息时刻表,养生的最高境界

生活百科4年前 (2021-10-13)夏季养生153

“春养肝,夏护心,秋养肺,冬补肾,四季养脾胃”,中医养生强调“春夏养阳”,夏季在五行中对应“心”,因此夏季养生重在养心。那么,夏季最正确的养心方式是怎么样的呢?

最养心的夏季作息时刻表,养生的最高境界  夏季养生 第1张

炎夏往往是心血管疾病高发期,如何安排作息,在高温季节养护心脏尤为重要。

最养心的夏季作息

1、早起晨练养阳养心

晨练促进阳气升发,但切记不要起床后立刻锻炼。适量饮用一杯白开水,再进行短时地晨练,运动不要太剧烈。

2、午时养心宜小睡

午时是指11时~13时,这个时候心经当令,是养心的关键时刻,最好的做法是小睡片刻。午睡能够改善冠脉血供,增强体力、消除疲劳。

有资料显示,午睡还可大大减少冠心病、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的发病机会。即使睡不着,闭目养神对身心也是很有好处的。

3、下午喝杯养心茶

夏季炎热,与心血管病关系密切的钾元素,以及其他人体微量元素易随汗液流失,夏季常喝茶既可消暑又能补钾。

除了茶叶水,还可调配一些简单的中药茶,清热解暑兼养心安神。

用荷叶和莲子芯泡水,能够养心益智、清心火、解暑热。

用西洋参6片、麦冬10粒,开水浸泡代茶饮,适合暑热所致的神疲虚弱乏力、头晕、口渴、汗多者。

对于心火上炎所致的心烦失眠、口腔溃疡,用莲子6克、栀子6克、酸枣仁6克,开水浸泡代茶饮,有清心除烦安神之效。

4、傍晚放松利身心

夏季傍晚可以做一些伸展性、放松性的运动,以放松骨骼肌肉为主,可以促进夜间睡眠。

运动方式推荐缓慢地散步,做扩胸运动,双手上举过头,频率为每分钟10~15次即可。

舒展肢体的运动能够促进周身血液循环,从而减轻心脏负荷。

5、夜间养心要泡脚

夏季湿气较重,湿邪最易侵袭人体的脾脏。湿邪困脾,久之易伤心阴。

夜间泡脚配合按摩涌泉穴,有助于祛除暑湿,预防热伤风,让人精神振奋、增进食欲、促进睡眠。

涌泉穴位于脚底中线前1/3与后2/3交界凹陷处。先将双手掌搓热,以右掌按摩左脚涌泉,左掌按摩右脚涌泉。

养心有三法夏季养心要把握三个原则:清火养心、养阴扶阳、补气补血。

1、清火养心

夏季“灭火”要分人群、分类型。

心思过重的女性在夏季多有心火和肝火:

心火导致的心烦失眠、口舌生疮、舌红等症状。可用竹叶5克泡水代茶饮,平时吃些苦瓜、草莓等降心火的食物,经常按摩少府(握拳后小指按着的手掌处)、少冲(小指内侧,距指甲角0.1寸)穴位。

肝火导致的爱发脾气、头痛、头晕、口苦等症状。可以用菊花5克泡水喝,降火明目,配合按摩太冲(足大趾和二趾间缝隙向上的凹陷处)、行间(足大趾和二趾连接处)。

抽烟喝酒的男性要去肺火、胃火:

肺火导致的咳嗽、咳痰、嗓子疼。要注意清润、化痰,可以多吃白萝卜、雪花梨、莲藕、百合、枇杷等,每天按摩鱼际、少商(拇指外侧,距指甲角0.1寸)两个穴位。

胃火导致的脸上长痘、口气重、便秘等问题。要多吃绿豆、苦瓜、苦菜、黄瓜、西瓜、冬瓜、薏米,平时按摩内庭(足二趾和三趾连接处)、厉兑(足二趾外侧,距指甲角0.1寸)两个穴位。

老年人脏器功能下降,容易有肾火和肺火:

肾火导致的五心烦热、头晕、腰酸耳鸣等症状。可吃黑木耳、枸杞、桑葚等滋阴之品,平时按摩太溪(足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涌泉(脚底中线前1/3与后2/3交界凹陷处)二穴。

肺火导致的干咳、便秘。可用冰糖、银耳、雪花梨一起煮水喝。

年轻人夏季爱喝冰饮料、吃高热量食物,多有肺火和脾胃火:

要注意健脾利湿,多喝绿豆汤,也可用竹叶或荷叶3克泡水喝。

2、养阴扶阳

春夏之时,自然界阳气升发,养生宜顺时而养,养护体内阳气。

但夏季不能一味养阳,因为临床上单纯的“阳虚”或“阴虚”很少,多见阴阳两虚偏于阴虚或偏于阳虚,故而应“养阴扶阳”。

饮食以滋阴润燥的食物及水果为主,如怀山药、芝麻、鸭肉、荸荠、甘蔗等,平时可以用百合、沙参等滋阴润肺的中药材泡水、熬粥或煲汤。

如果有阳虚的症状,如怕冷、腰酸腰冷痛、头昏耳鸣等,可以服用金匮肾气丸来滋阴补阳,且不上火。

夏季昼长夜短,阳气充盛,阴气不足。因此夏季的睡眠时间也要做一定的调整,就寝时间为晚上10:00~11:00,早晨起床时间为5:30~6:30为宜。

3、补气补血

夏季闷热潮湿,动不动就大汗淋漓。

“卫气属阳,行于脉外”,人体的卫气如同卫士守护着我们的体表,卫气虚就会导致“卫表失固”。

中医认为“气随汗脱”,汗出得越多,卫气流失就越多,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夏季养生要注重补气。

常用的补气食物如小米、粳米、莜麦、扁豆、胡萝卜、香菇、豆腐、马铃薯、红薯、牛肉、兔肉、猪肚、鸡肉、鸡蛋、鲢鱼、黄鱼等。

气虚比较明显的,如出现精神不振、气短懒言、乏力,可用生晒参、西洋参泡水喝,补气旺神。

夏天出汗过多时要补充盐分,在清淡饮食的基础上,佐以少量咸菜,可以增进食欲。

每天按摩脾腧穴(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和足三里穴(腿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可改善气虚。

此外,养心不可忽视的一点是保持平和心态。保持笑口常开,恬淡虚无,不仅有利于改善血管功能,还能协调人体各脏器,保你健康度过炎炎夏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5230.html

标签: 夏季养生
分享给朋友:

“最养心的夏季作息时刻表,养生的最高境界” 的相关文章

“长夏”为何要养脾?如何养脾?

“长夏”为何要养脾?如何养脾?

长夏季节多雨潮湿,水汽上升,空气湿度大,加之或因外伤雾露、或因汗出粘衣、或因淋雨涉水、或久居潮湿之地,人体易感受湿邪而引发诸多疾病,长夏养脾的原则是“健脾祛湿”,可从日常饮食起居做起。 中医养生保健特别强调“三因养生”,即“因时养生”“因地养生”“因人养生”。专家介绍,“因时养生”就是根据不...

盛夏驾车谨防汽车“空调病”

盛夏驾车谨防汽车“空调病”

在炎热天气里,一些驾驶员在享受凉爽的同时,常常会感到莫名的疲倦乏力、皮肤干燥,不同程度地出现手足麻木、头痛、咽喉痛、神经痛以及肠胃不适等症状,这就是典型的汽车“空调病”。 在炎热天气里,汽车空调给驾车族带来了一个清凉的世界。但是,一些驾驶员在享受凉爽的同时,常常会感到莫名的疲倦乏力、皮肤干燥...

入夏后暑湿当令 夏季养生6要点

入夏后暑湿当令 夏季养生6要点

一般来说,暑为阳邪,性炎热、外散,易伤津耗气;湿为阴邪,湿性重浊,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入夏后,暑、湿当令,且常夹有火热之气,人们的生理状态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一般来说,暑为阳邪,性炎热、外散,易伤津耗气;湿为阴邪,湿性重浊,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因此,入夏后人们养生保健的总体要求有以下6...

荷香盈盈润炎夏

荷香盈盈润炎夏

赏荷除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外,荷叶、荷花、荷梗还是一味中药,亦食亦药。 炎炎夏日,乡间点点蛙鸣的池塘里,常见绿荷点点,荷扇摇摇,荷花含笑,一派美妙的田园风光。宋人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周敦颐的“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清人李渔的《芙蕖》,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等名...

夏季暑湿伤脾胃 自我保健四建议

夏季暑湿伤脾胃 自我保健四建议

夏季炎热多雨,湿热之气较盛;胃肠功能必然会受到影响,所以在湿热较重的环境中,人容易困乏、食欲差,还容易腹泻。 夏季高温天气,人们普遍食欲下降,茶饭不香,甚至出现腹泻、呕吐、腹痛等胃肠不适,老人和儿童尤其如此。专家介绍,夏季炎热多雨,湿热之气较盛。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喜燥恶湿。如果外界气候湿热...

应对炎夏高温酷暑 避免防暑九大误区

炎夏即将来临,为了对付酷暑高温,人们各想高招。可是,有些招数却可能让人们在享受暂时的清凉惬意之后,健康受损。 炎夏即将来临,为了对付酷暑高温,人们各想高招。可是,有些招数却可能让人们在享受暂时的清凉惬意之后,健康受损。下面就是人们在夏日容易步入的防暑误区: 赤膊凉快 不少人认为衣服穿得越少越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