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夏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盛夏驾车谨防汽车“空调病”

生活百科6年前 (2019-11-12)夏季养生639
在炎热天气里,一些驾驶员在享受凉爽的同时,常常会感到莫名的疲倦乏力、皮肤干燥,不同程度地出现手足麻木、头痛、咽喉痛、神经痛以及肠胃不适等症状,这就是典型的汽车“空调病”。

在炎热天气里,汽车空调给驾车族带来了一个清凉的世界。但是,一些驾驶员在享受凉爽的同时,常常会感到莫名的疲倦乏力、皮肤干燥,不同程度地出现手足麻木、头痛、咽喉痛、神经痛以及肠胃不适等症状,这就是典型的汽车“空调病”。

造成汽车“空调病”的原因很简单:由于驾驶人员长时间呆在空调造就的低温环境中,冷的感觉被传递到大脑,体温调节中枢指令皮肤血管收缩,分布在全身的汗腺分泌受到抑制,使热量散发减少保持体温,加上空调车内空气干燥,于是容易使人感到皮肤、口唇、鼻腔及咽喉发干不适;特别是空调温度较低时,会使血管急剧收缩,引起血流不畅,使一些人轻则感到手足发酸发木,重则关节(尤其是原有关节病变者)受冷刺激而导致关节痛(或症状加重)。同时,冷的感觉还会促使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腹腔器官血管收缩,胃肠蠕动减弱,从而出现一些相应的不适症状。再者,车内与车外温差大,驾驶员要是经常进出会感受到忽冷忽热,这会造成人体内平衡调节系统功能紊乱,使平衡失调(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而引起头痛或易患感冒等。此外,当空调运转时,汽车内密闭不通风,车内空气混浊(尤其是在车内吸烟),冷气机本身还会散发出一些有害气体,在这样的环境下长久停留,不仅容易使人出现头晕倦怠等感觉,而且生病的概率也就大大提高了。

那么,在炎热的夏季开车,怎样做到既能享受空调带来的凉爽,又可避免“空调病”的发生呢?

控制好车内外温差 如果车内外温度相差太大,容易造成一些司机朋友难以适应这种忽冷忽热的变化而患病。因此,使用车内空调时千万不能贪凉,一定要注意保持空调的恒定温度,其温度理想标准是:车内外温差应控制在5℃以内,最大不超过7℃。

注意科学启用空调 停在烈日下车内温度远远高于车外温度,此时不要马上使用空调,应先把所有的车窗都打开,启动车辆行驶一两分钟,通过空气对流待车内温度下降后,再关闭车窗,按需要打开空调,并使用车内循环。车辆在长时间行驶过程中,还要让空调做间歇性的关闭,让身体更适应空调环境。汽车停驶时应尽量避免长时间使用空调,一般以不超过1小时为宜;如需长时间使用空调器,则要采用空气外循环装置,还应把车窗打开适当缝隙,以保证车内外空气流通。

积极加强自我保护 平时要自觉参加各种有益的运动锻炼,注意保持生活规律和劳逸结合,适当加强饮食营养,以提高身体素质和抵抗能力。如果开车的时间比较长,司机可在途中选择阴凉的地方停一会儿,关掉车内空调,出来透透气,可避免一直处在空调中,有利于司机的健康。长时间在空调下驾驶车辆的司机,切记不要喝冰冻饮料,应多喝些热茶,或用一片生姜加陈皮泡水喝。女司机来月经时,更应多喝些姜茶为宜。空调冷气不要对着脸部或胳膊吹,以防引起皮肤干燥、咽喉疼痛甚至胳膊酸痛等情况。

熄火前先关闭空调 夏天空气湿度大,空气中的水分在经过空调蒸发器时冷凝成水,会附着在蒸发器表面上。若是在不关闭空调的情况下直接熄火,会造成空调出风系统中的水分存留。这种潮湿的条件更适合大量霉菌等细菌的滋生,使夏季车内产生“臭袜子味”或“酸味”,让人感到非常不舒服,甚至诱发相关的疾病。因此,正确的做法是:在发动机熄火前,可先切断空调,让风机再工作2~3分钟,且这时把进风方式调到内循环,这样风就会吹干不再产生冷凝水的蒸发器表面,去除了细菌的滋生环境,难闻异味就不会产生了,对身体健康更有好处。此外,熄火之后才关闭空调对发动机是有害的:在车辆下次启动时,发动机会带着空调负荷启动,而高负荷会损伤发动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1191.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盛夏驾车谨防汽车“空调病”” 的相关文章

南方已入梅雨季 养生尤要防霉菌

在梅雨季节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家具等许多东西很容易受潮,甚至发生霉变,并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时下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已进入梅雨季节,此时天空连日阴沉,并且降水连绵不断,正如民谚所言:“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在梅雨季节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家具等许多东西很容易受潮,甚至发生...

夏季养生三要素:养阳、祛湿、勿躁

中医养生讲究“人与天地相应”,通过改善起居、饮食及情志来调节五脏之气,使之与自然界阴阳变化相统一。夏天应遵循“夏气之应,养长之道”的规律,才能使外邪不易侵犯人体,达到颐养天年之功。 一把蒲扇,几声蝉鸣,点点流萤,夏至已至,转眼间炎热的夏天来临了。古有云:“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夏日丹毒易发作 避免急性变慢性

丹毒好发于下肢部位,四季皆有,但闷热、潮湿的夏季尤为多发。这是因为夏季天气炎热,睡眠少、食欲不振,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减弱。加之,蚊虫叮咬增多,皮肤受伤破损概率变大,夏季脚气加重,更易诱发丹毒。 丹毒虽以“毒”命名,却并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真皮炎症。丹毒比较容易在原部...

酷暑时节防疰夏

疰夏又叫苦夏,又称为“夏热综合征”,疰夏的预防和调养,既要未病先防、避暑防湿,亦要合理调治。 疰夏又叫苦夏,又称为“夏热综合征”,是平素体质较弱和脾胃功能欠佳的人群,特别是老人、小孩、妇女,在酷暑时节,由于气候炎热、雨水多而感受暑湿邪气,所引起的以乏力倦怠、眩晕心烦、多汗纳呆或有低热等为临床特征...

安度夏日 清暑利湿健脾胃

中医认为,暑邪为阳邪,炎热升散,伤及人体后,可上犯头目,内扰心神,严重者导致高热心烦、面赤烦躁等暑热证。 夏季天气炎热,昼长夜短,降雨增多,湿度也逐渐增加,让人感觉湿热难耐。即将进入小暑时节,小暑节气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而人体阳气在外,脾胃相对空虚,很容易出现寒热错杂的状况。 脾脏位居中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