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夏季养生 > 正文内容

入夏后暑湿当令 夏季养生6要点

生活百科5年前 (2019-11-12)夏季养生601
一般来说,暑为阳邪,性炎热、外散,易伤津耗气;湿为阴邪,湿性重浊,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入夏后,暑、湿当令,且常夹有火热之气,人们的生理状态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一般来说,暑为阳邪,性炎热、外散,易伤津耗气;湿为阴邪,湿性重浊,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因此,入夏后人们养生保健的总体要求有以下6点:

补益气阴 暑邪易伤津耗气,人体大多偏虚,出汗多,常感口渴、疲乏,是气阴两虚的典型表现,故夏天常用益气阴、生津之品。中医有“冬补三九,夏养三伏”的说法,尤其在伏天,人体更加虚弱,天气越热,越要注意保护正气。一般多选用西洋参、太子参、沙参、石斛、麦冬、玉竹、黄精、山药、龟板等药性平和、偏凉的补益药。对气虚较明显者,可选择党参、黄芪等补益作用相对较强的补气药。夏天忌食湿热、辛辣的食物,也不宜选用大温大热、油腻的补品如红参、附子、桂圆、熟地、狗肉、羊肉等,以防止胃生火。

健脾除湿 湿邪是夏天另一大邪气,加上夏天脾胃功能低下,人们经常感觉胃口不好,容易腹泻,出现舌苔白腻等湿邪较重的症状。所以应经常服用健脾利湿之品。一般多选择健脾芳香化湿及淡渗利湿之品,如藿香、佩兰、白豆蔻、砂仁、茯苓、薏米、白术、莲子等,不主张用温燥之品,如半夏、陈皮、厚朴、苍术等,以免伤阴,助长暑热。切勿过量贪食生冷食物,以保护好脾胃。

清热消暑 夏天气温高,暑热邪盛,人体心火较旺,因此应常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药物,如菊花、薄荷、金银花、连翘、荷叶等来祛暑。但是中医学认为,夏天用药应偏于辛凉浮散,而不宜苦寒沉降,即所谓的“夏宜用浮”。这是因为夏天阳气处于生长旺盛的阶段,为了顺应自然之道,在清热解毒药中应选用辛凉发散或甘寒之品,如菊花、金银花、荷叶、莲心、竹叶等,以利于暑邪的外散,而少用过于苦寒沉降的中药,如黄芩、黄柏、黄连等。

补养肺肾 中医认为,按五行规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肾水虚衰,因此人们要注意补养肺肾之阴。可以选用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麦冬以及酸收肺气药,如五味子等,可防出汗太过,耗伤津气。

养阳养心 中医阴阳学说认为,夏季阳盛阴衰,人体阳气外发,皮肤腠理开泄,加之乘凉饮冷,容易损伤阳气。素体阳虚之人若不注意保养,则阳气虚损的情况会更加严重,所以要使人体保持阴阳之气的平衡,必须注意在夏季保养阳气,为冬季的阳气不足做好准备,顺从自然界夏主长的规律。

此外,夏季气候炎热,心神易受扰动,出现心神不宁。夏主火,内应于心,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因此,夏季应注重对心脏的养护,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夏季不可有过激之处,应保持喻快的情绪,安闲自乐,切忌暴喜伤心。保持心静,静则生阴,阴阳协调,才能保养心赃。夏天养心还要慢,不能劳累。只有心先慢下来,呼吸才陧得下来。都市白领工休时要减慢生活节奏,使心跳减慢、呼吸频率降低,生命活动的节奏慢下来,心脏才能得到休息。另外,夏天属阳,阳气主泄,所以出汗多。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汗多易伤心之阴阳,而且,夏天出汗多,易引起血液浓缩及血液黏稠度增高而加重心脏负担。因此,夏天既不能闭汗,但也要避免过度出汗,并及时补充水分,以养护好心脏。

冬病夏治 中医历来有“冬病夏治”的说法,例如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在三伏天期间,内服补益脾肺肾、增强卫气功能的中药丸、散、煎剂,以扶正固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预防感冒、老慢支和哮喘的发作,甚至使之根治。冻疮冬天好发,如果夏天用鲜芝麻花常搓易冻伤处,或农历五月取大蒜捣烂,用少许涂抹皮肤,也可预防冬月冻疮。此外,夏天也是便于中药外用的时节。如用中药煎汤洗浴,能起到防治多种皮肤病的作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1193.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入夏后暑湿当令 夏季养生6要点” 的相关文章

盛夏驾车谨防汽车“空调病”

盛夏驾车谨防汽车“空调病”

在炎热天气里,一些驾驶员在享受凉爽的同时,常常会感到莫名的疲倦乏力、皮肤干燥,不同程度地出现手足麻木、头痛、咽喉痛、神经痛以及肠胃不适等症状,这就是典型的汽车“空调病”。 在炎热天气里,汽车空调给驾车族带来了一个清凉的世界。但是,一些驾驶员在享受凉爽的同时,常常会感到莫名的疲倦乏力、皮肤干燥...

夏季养心 养阳是关键

夏季养心 养阳是关键

中医养生讲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时值夏季,大众应根据夏季的时令特点来科学养生。 中医养生讲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时值夏季,大众应根据夏季的时令特点来科学养生。 茶饮药膳祛暑热 中草药中有一类药材,既是药物也是食物,为药食同源之品,选择这样一类药食同源之品,配成茶饮药膳,实为夏季养生之佳品。...

夏季祛湿正当时

夏季祛湿正当时

暑季不仅气候炎热,且经常会下雨。热蒸湿动,湿气弥漫空间,此时人体最易被“湿邪”入侵。 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暑季的脚步距离我们越来越近。暑季不仅气候炎热,且经常会下雨。热蒸湿动,湿气弥漫空间,此时人体最易被“湿邪”入侵。 中医认为,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邪极爱与风、寒、热等邪气互通,且难以除去...

夏季属火应于心 凉血养心最养生

夏季属火应于心 凉血养心最养生

夏三月阳气大放,夏属火应心,心为阳脏,所处上焦,为阳中之太阳,夏三月人的阳气主要集中于心。 夏,是怒放,是生长。适度“放纵”以待秋。夏长正是为秋收,自然之法则。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炎暑将临,雷雨增多,万物进入旺盛生长时节。此时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人在与节气...

夏季各地暴雨多 雨后保健防湿热

夏季空气潮湿,且温差大,容易诱发风湿病或加重病情,表现为关节肌肉酸痛不适、肿痛发热、僵硬不利等。 最近全国各地连续的暴雨,不仅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也给人的身体带来不适。那么,如何在闷热潮湿的夏季,增强人体抵抗力,预防疾病高发,下面来听听专家给出的建议。 保持皮肤干燥 每逢夏季暴雨过后,皮肤科接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