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秋季养生,看这一篇就够了

生活百科4年前 (2021-10-12)秋季养生93

白露刚过,

暑意虽然未全消,

但秋季养生已经开始啦。

今天,

一起来抓抓秋日养生的重点。

秋季养生,看这一篇就够了  秋季养生 第1张

秋季怎么吃?

润燥、养阴、增酸、忌生冷

天气逐渐转凉,很多人开始琢磨“贴秋膘”了,其实刚经过酷暑,人的脾胃功能会有所减弱,骤然进补会加重脾胃负担,因此可以先从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开始,适度“贴秋膘”。

润燥

秋季饮食以润燥为当务之急。秋天的“燥”从何来?秋在“五行”对应中属金,在人体五脏六腑对应中为肺。此时自然界阳气日衰,阴气日生,雨水渐少,因此,时令主气为“燥”。燥热之邪容易损伤人的肺气,导致人体内的阴液津气耗散,出现各种干燥的症状,如人体皮肤干燥皲裂,口鼻干燥,咽干,口渴,舌干少津,大便干结,严重者伤及肺脏就会出现咽喉不适,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等等。

因个人体质不同,解燥需辩证对待。总体来说:

√应做到饮食清淡,选择新鲜果蔬,多喝水;

√避免辛辣、油炸、肥腻的食物,葱、姜、蒜、烈性酒等也应尽量避免;

√选择润燥食物,如百合、银耳、芝麻、核桃、甘蔗、牛奶等。

养阴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适合治疗阴虚症,可多吃一些养阴的食物。

银耳:富有天然特性胶质,有美容,帮助肠胃蠕动,减少脂肪吸收的功效。但慢性腹泻者不建议食用。

桃胶:桃胶与皂角米、银耳搭配烹煮成汤,长期食用具有生津止渴,养颜嫩肤的功效。

其他养阴食物:蜂蜜、莲子、山药、红枣,以及菠菜、黄花菜、无花果、雪梨、萝卜等,可常吃以预防秋燥伤阴。中药之中的石斛、枸杞子、西洋参,都有滋阴之功效。

秋季养生,看这一篇就够了  秋季养生 第2张

增酸

立秋后,就可以适量选择一些酸的东西以收敛肺气,养护肝脏(肝五味主酸,以增加肝脏的功能)。饮食上可以多吃葡萄、猕猴桃、山楂、柠檬、苹果、石榴、葡萄、柚子等酸味的水果,这些水果可以起到滋阴润肺、生津止渴的效果。请注意,血糖高者应少食或禁食葡萄。

温食

初秋时节,仍然是湿热交蒸,以致脾胃内虚,而立秋之后,气候转凉,人们身体的抵抗力有所下降。俗话说,“秋瓜坏肚”,性味偏寒凉的瓜类水果,特别是西瓜、甜瓜等应尽量少吃,以免伤害身体。为保护脾胃,应多进温食,节制冷食、冷饮,以免引发肠炎、痢疾等疾病。可以用粳米或糯米煮粥,都有健脾胃、补中气的功能。不过,糖尿病患者不宜喝粥。

秋季养生,看这一篇就够了  秋季养生 第3张

秋季怎么做?

休息、运动两不误

秋天来了,人应当早睡早起,使情志安定平静,收敛此前向外宣散的神气,使肺气保持清肃,使人体能适应秋气并达到相互平衡。另外,也要及时调节情绪,这乃是顺应秋气、养护人体收敛机能的法则。要是收敛机能未得到养护,冬天的闭藏之力则不足,入冬之后就会有飧泄之症,即大便泄泻清稀,并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

立秋之后,可适当增加运动,增强肺部的能力,最根本的就是全面增强体质,坚持锻炼身体。步行是最简便、安全的运动,体质较弱者可以从慢速散步开始,每日步行500―1500米,开始时可用自己习惯的速度走,然后用稍快的速度,适应后再逐渐增加锻炼的时间和距离。

秋季养生,看这一篇就够了  秋季养生 第4张

频率保持在每天锻炼半小时左右,也可隔天锻炼一次,每次锻炼一小时以上。另外,上下楼梯、慢跑、太极拳等运动也对肺功能有益。

呼吸功能锻炼应尽可能在户外进行,要持之以恒,有规律,这样才能增进肺功能。另外,呼吸肌的针对性锻炼可增强呼吸肌肌力和耐力,改善肺功能,加大呼吸幅度,有助于提高肺泡通气量和血氧饱和度。呼吸肌锻炼包括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及全身性呼吸体操等。

秋季养生,看这一篇就够了  秋季养生 第5张

撰文:陈敬贤

编辑:韩康妮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5199.html

标签: 秋季养生
分享给朋友:

“秋季养生,看这一篇就够了” 的相关文章

秋冬寒冷刺激多 预防心血管疾病“6要点”

秋冬寒冷刺激多 预防心血管疾病“6要点”

秋冬季节是心血管疾病的多发季节,因此专家提醒,秋冬养生更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恶化。 秋冬季节是心血管疾病的多发季节。心血管病患者自秋季起就开始增加,特别是在降温幅度大的日子里,冠心病患者和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冠心病危险因素者尤其要多加注意。这是因为突然降临的寒...

秋风乍起 谨防面瘫多发

秋风乍起 谨防面瘫多发

面瘫又叫“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病。好发于各种年龄段,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它的发病机理尚不明确,可能跟机体免疫力下降、病毒感染等有关。 十一假期过后,秋色渐显,但早晚温差还是很明显。最近一段时间,到医院就诊的面瘫患者明显增多。北京德胜门中医院神内内科主任李燕提醒,入秋后要注意面部保暖,避免受...

“多事之秋”警惕心脑血管疾病来袭

“多事之秋”警惕心脑血管疾病来袭

秋季是由夏至秋的过渡季节,气候变动较大,寒而复暖,暖后又寒,常使人防不胜防。对于健康人而言,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就应当十分小心了,因为一冷一热极易导致血管痉挛,以致旧病复发。 秋风起,天气渐渐的凉了。秋季是由夏至秋的过渡季节,气候变动较大,寒而复暖,暖后又寒,常使人防...

秋季防燥 更应防湿、防风

秋季防燥 更应防湿、防风

秋季在防秋燥的同时,防湿、防风一样不可忽视。 进入初秋,暑期的湿热已经消除了一大半。然而,此时气温仍然很高,尤其是在我国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地区,农历9月一些地区的最高气温依旧维持在35℃以上,夏暑尚未完全消除,加上秋天雨水增多,湿、热依旧很“活跃”。所以,秋季在防秋燥的同时,防湿、防风一样不可...

初秋战胜“秋老虎” 日常起居“三坚持”

初秋战胜“秋老虎” 日常起居“三坚持”

秋老虎在气象学上是指三伏出伏以后短期回热后的35℃以上天气,一般发生在8月底到9月中旬之间。天气特征是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 尽管处暑已过,然而多地“秋老虎”仍盛行,闷热、高温、潮湿的天气让很多人胃口不好、消化功能下降,出现乏力、倦怠等症状。秋老虎在气象学上是指三伏出伏以后短期回热后的35...

处暑过后燥邪犯肺 调养法则“宣、润”为贵

处暑过后燥邪犯肺 调养法则“宣、润”为贵

中医针对燥邪犯肺的调养法则一方面要“润”,即补充津液、滋阴润肺;另一方面还要“宣”,即宣通气机,宣散邪气。 处暑一过,凉爽的秋风逐渐拉开了秋天的大幕,天气一改暑季的炎热潮湿,给人们送来了秋高气爽的感觉,而与此同时,另一种邪气——燥邪也应时而生,作为秋天的主气,随时可能侵犯人体。 燥邪是六淫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