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三方面有效防治秋燥

生活百科5年前 (2019-11-12)秋季养生586
中医学认为,肺喜润而恶燥,秋季气候干燥最容易损伤肺,因此秋季尤其要注意对肺的保养,预防肺系疾病发生。

在四季气候中,中医将“燥”列为秋季主气,认为“燥”是秋季最易伤人致病的邪气。入秋以来,有些人出现了皮肤发紧、口干舌燥、鼻腔干燥、喉咙发干、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大便秘结等症状,这些症状并不是一般的上火,而是“秋燥”。中医学认为,肺喜润而恶燥,秋季气候干燥最容易损伤肺,因此秋季尤其要注意对肺的保养,预防肺系疾病发生。

梨有生津止咳、润燥化痰、润肠通便的功效,对热病津伤、心烦口渴、肺燥干咳等症状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是要预防秋燥不是吃个梨那么简单了。秋季燥邪有两种不同的性质:一偏于热,一偏于寒,也就随之分为“温燥”“凉燥”两种类型。温燥多发生在初秋,表现为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气喘、咽喉干痛、鼻干唇燥、胸闷、心烦、口渴、舌苔薄白而燥等燥热症状,是肺受温燥之邪,肺津受灼而出现的症状;而凉燥多发生在晚秋,表现为头痛身热、恶寒无汗、鼻塞、嘴唇干燥、连续干咳等,伴有津液不足的现象,是肺受寒燥之邪、津液耗损而出现的症状。专家介绍有效防治秋燥的三个方面:

起居 日常应做到早睡早起。多喝水,白天可喝淡盐水,晚上可喝蜜水,可润肺、养生、抗衰老、并可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多吃蔬菜和水果,适当多吃些滋阴润肺的食物。秋季,还要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品,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

锻炼 秋季锻炼应注意锻炼时要及时增减衣服,以使秋燥不易近身;适时补充水分,多饮热白开水,可使人体不因锻炼多汗而脱水生燥;不宜空腹锻炼,锻炼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提高御“燥”的能力。

饮食 秋季是一个从炎夏向寒冬过渡的季节,是人们抵抗力相对较弱的时候,在秋季也应该适当多吃一些能够增强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的食品,禁食生冷。日常可多食鲜藕、生梨、荸荠、胡萝卜、豆腐、黑木耳、蜂蜜、豆浆、牛奶等有滋阴润肺功效的食物,其中富含大量水分、维生素、无机盐、纤维素等,可以改善秋燥对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冰糖、蜂蜜有滋阴润肺的功效,为清凉滋润佳品,日常可服用;栗子有补肾强筋、健脾养胃的功效;大枣具有宁心安神、益智健脑、增强食欲、抗过敏、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可防治高血压、骨质疏松和贫血,是老年人秋季的补养佳品;核桃是补脑的最佳食品,亦是补肾固精、温肺定喘的食疗品,对肾虚、尿频、咳嗽等症有很好疗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889.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三方面有效防治秋燥” 的相关文章

秋季防燥 更应防湿、防风

秋季防燥 更应防湿、防风

秋季在防秋燥的同时,防湿、防风一样不可忽视。 进入初秋,暑期的湿热已经消除了一大半。然而,此时气温仍然很高,尤其是在我国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地区,农历9月一些地区的最高气温依旧维持在35℃以上,夏暑尚未完全消除,加上秋天雨水增多,湿、热依旧很“活跃”。所以,秋季在防秋燥的同时,防湿、防风一样不可...

秋季脾胃多疲惫 进补之前重养胃

秋季脾胃多疲惫 进补之前重养胃

进入秋季,人体新陈代谢速度下降,而且经过酷夏各种冰冻食物的轰炸,很多人的脾胃处于疲劳状态,此时进补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消化功能紊乱。 进入秋季,人体新陈代谢速度下降,而且经过酷夏各种冰冻食物的轰炸,很多人的脾胃处于疲劳状态,此时进补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因此,秋季进补前重在养胃。...

秋天转凉燥邪到 6招防止“鼻炎闹”

秋天转凉燥邪到 6招防止“鼻炎闹”

秋后天气逐渐转凉,早晚温差大,天气干燥,空气中尘螨花粉增多,鼻腔容易受到外来刺激物的影响,导致鼻炎发生。 俗话说“秋天到,鼻炎闹”,秋天是鼻炎的易发期,尤其是过敏性鼻炎患者,一把鼻涕一把泪,喷嚏不断,鼻塞、头疼等,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专家介绍,秋后天气逐渐转凉,早晚温差大,天气干燥,空气中尘...

立秋后养生的6大常见“误区”

立秋后养生的6大常见“误区”

根据中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理论,秋季养生得当,对于健康过冬有重要意义。但是错误的养生方法不仅不会给身体带来好处,反而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立秋后,天气逐渐转凉,正是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多发期,如何保护身体健康成了养生爱好者关注的话题。专家介绍,根据中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理论...

秋季哮喘多频发 日常预防有“六法”

哮喘属于过敏性疾病,它的发作多半是季节性的,每年夏末秋初开始发作,仲秋季节发展到高峰,寒冬腊月减缓。故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而养阴的关键在于防燥,这一原则应具体贯彻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病,是一种以反复发作性咳嗽,喘鸣和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哮喘属于过敏性疾...

初秋养生要趁早 日常谨记“四多四少”

古人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说,养生一定要顺应四时,才能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秋季养生贵在“收”,在日常生活中谨记“四多四少”原则。 进入处暑,史上最长的三伏天即将落下帷幕,真正进入了气象意义上的秋季。在经历了几场秋雨的洗礼,许多地方都感受到了秋意,凉爽宜人。但千万要注意,初秋时节“秋老虎”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