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秋季养生 养肺为先

生活百科5年前 (2019-11-12)秋季养生508
秋天又是一个干燥的季节,燥邪的特点是易伤津液,因此秋天常常感觉到口鼻或咽喉干燥、干咳无痰、皮肤干燥等。故防治秋燥对肺的养生保健有重要意义。

秋季是寒热交替的季节,气温变化较大,中午仍然很炎热,早晚凉爽,周围的环境也不再黏腻潮湿,人体也明显有了干燥的感觉,专家提醒大家,秋天到了,一定要注意养肺,小心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肺属金,通于鼻气,肺是人体最“娇嫩”的器官之一,其性喜润恶燥。而秋天又是一个干燥的季节,燥邪的特点是易伤津液,因此秋天常常感觉到口鼻或咽喉干燥、干咳无痰、皮肤干燥等。故防治秋燥对肺的养生保健有重要意义。“肺朝百脉”,肺的功能正常,会很好的带动其他脏器的功能,因此秋天的首要任务就是养肺、防秋燥。面对秋季气候干燥的特点,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食疗以润肺 秋季每日要比其他季节多喝水,以保持肺与呼吸道的正常湿度。如果不喜欢喝白水,可以饮用蜂蜜水、果汁、豆浆等;其次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大家还可以从试着煮一些汤羹,如冰糖银耳汤、百合莲子汤、山药莲子汤、芡实山药羹等。

清气道以净肺 随着工业污染和城市汽车排放量的增加,大气污染也随之加大。人体吸入空气中的污染物后,轻者可引起支气管炎、肺泡的炎症,重者可引起中毒,甚至癌变。因此,秋日应注意经常开窗通风换气,当然通风也要根据天气变化灵活调整;每日早晚应选择空气清新处主动深呼吸,清除呼吸道及肺部的污染物,减少肺部损害。

常运动以健肺 秋季锻炼身体是很好的时期,强健肺脏的最佳方法是适当的体育锻炼。但运动量不要过大,秋季本燥,运动量过大,会大汗伤阴,易致秋燥。因此,可根据人们的喜好不同,体质差异,选择合适的锻炼方法,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练气功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927.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秋季养生 养肺为先” 的相关文章

秋季养生以调摄情志为先 还要兼顾饮食和起居

秋季养生以调摄情志为先 还要兼顾饮食和起居

健康包括“形”与“神”两个方面,养护身体、调理情绪是我们健康生活的必修课。时值秋季,应该以情志调摄为先,同时注意日常的饮食和起居。 健康包括“形”与“神”两个方面,养护身体、调理情绪是我们健康生活的必修课。时值秋季,应该以情志调摄为先,同时注意日常的饮食和起居。 情志安宁 使秋气平 情绪、...

初秋战胜“秋老虎” 日常起居“三坚持”

初秋战胜“秋老虎” 日常起居“三坚持”

秋老虎在气象学上是指三伏出伏以后短期回热后的35℃以上天气,一般发生在8月底到9月中旬之间。天气特征是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 尽管处暑已过,然而多地“秋老虎”仍盛行,闷热、高温、潮湿的天气让很多人胃口不好、消化功能下降,出现乏力、倦怠等症状。秋老虎在气象学上是指三伏出伏以后短期回热后的35...

“秋季困乏”不是病,饮食起居来调整

“秋季困乏”不是病,饮食起居来调整

“秋季困乏”,它并不是疾病,而是人体在夏秋换季时所产生的自然生理反应,是一种正常的机体调节过程,属于身体的自我保护行为。 初秋时节,不少人都会产生莫名的倦意,整天睡眼惺忪打不起精神,甚至有人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病。其实,这种疲惫、嗜睡的现象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秋乏”,它并不是疾病,而是人体在...

三暖防范“新型秋乏”

寒露节气后,气温迅速下降,日照骤然减少,早晚温差骤然增大,气候剧变形成的冷暖差,可致植物神经紊乱,人体生理功能失调,不但会加重秋乏,甚至还会诱发疾病。 一直以来秋乏被认为是机体为补偿炎夏大量消耗而进行自我调整并使生理功能趋于平衡的现象,现代秋乏发生的原因已经大大超出了原来的范围。最主要的原因是人...

秋后除湿去痛走罐更管用

秋燥、湿重再加上长期久坐,很容易产生感冒发烧、全身困倦、腰背酸痛等不适,而拔罐正能缓解这些症状,不过,更有效的拔罐不是我们常用的留罐,而是走罐。 秋燥、湿重再加上长期久坐,很容易产生感冒发烧、全身困倦、腰背酸痛等不适,而拔罐正能缓解这些症状,不过,更有效的拔罐不是我们常用的留罐,而是走罐。 除湿...

秋季进补冬虫夏草不可乱吃

秋季一到,“进补养生”又开始成了许多市民生活中的重头戏。做为名贵补品的冬虫夏草即能补阴也能补阳,很多人认为冬虫夏草什么人都可以吃,其实不然。 秋季一到,“进补养生”又开始成了许多市民生活中的重头戏。做为名贵补品的冬虫夏草即能补阴也能补阳,很多人认为冬虫夏草什么人都可以吃,其实不然。 冬虫夏草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