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暑去凉来秋燥起 饮食起居8注意

生活百科5年前 (2019-11-12)秋季养生522
秋季是养生的好时节,同时也是疾病的高发期,此时对饮食起居等多方面很有讲究,有一些养生常识需要注意。

秋季是养生的好时节,同时也是疾病的高发期,此时对饮食起居等多方面很有讲究,有一些养生常识需要注意。

调护运动

在清凉的晨风中运动,不仅锻炼身体,还训练了耐寒力,为寒冬做准备。 此外,登山是适宜秋季的锻炼项目。但要避免大汗淋漓。汗出过多会耗气。

调养起居

秋季昼热夜凉温差较大,应随时增减衣服,防止感冒。早睡早起有利于收敛肺气,使肺不受秋燥的损害,保持充沛的活力。

调节情绪

秋季万物沉寂,难免有悲秋的情怀。此时应该培养乐观情绪,多进行户外运动,享受秋季的开阔和凉爽。

调节饮食

暑气消退食欲增强,但此时更要注意饮食,以免伤肠胃。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准则,多食芝麻、糯米、蜂蜜、甘蔗等。

另外要“少辛增酸”,少吃葱、蒜、辣椒等辛辣食品;多吃广柑、山楂等酸味食物。

慎食瓜果

夏天大量食瓜果,虽然不至于造成脾胃疫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入秋后再大量食用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腹泻、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

预防秋燥

秋天容易虚火上延,燥易伤肺,津液不足,津亏液少。防秋燥,重在饮食调理,多食梨、甘蔗、荸荠、百合、银耳等食物。

适时进补

常言道:“秋季进补,冬令打虎”,但进补时要注意分虚实。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不宜补。

还要注意适量进补,忌以药代食,提倡食补,如乌骨鸡、猪肺、核桃、藕等。与中药配伍,则功效更佳。

中药调护

食补配伍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西洋参、沙参、麦冬、川贝、胖大海等。平素阴虚之人,可用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881.html

标签: 标签1标签2
分享给朋友:

“暑去凉来秋燥起 饮食起居8注意” 的相关文章

秋季保健应注意的6大问题

秋季保健应注意的6大问题

中医认为,从立秋开始,气候由热转寒,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转为阴盛的关键时期,人体阴阳的代谢也开始向阳消阴长过渡。 “春捂秋冻”的道理没错,但年轻人即使体质好也应“冻”得适度,“秋冻”不当,会招来“裙装病”——大冷天穿得太少落下关节炎;名为寒冷性脂膜炎的皮肤病,也常常会袭击那些为了美丽...

秋风送爽天逐凉 护阴养肺防秋燥

秋风送爽天逐凉 护阴养肺防秋燥

秋季的养生要义是防燥护阴,养肺为先,使肺气得平,无外其志。尤应注意在精神、起居、饮食、运动等方面的科学调摄和疾病的预防。 秋季,从立秋开始,经过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到立冬六个节气,也即农历的七、八、九三个月。从立秋到霜降,其气候变化经历了由热转凉、由凉转寒两个阶段。立秋、处暑、白露这三...

秋天养好肺 整季不受累

秋天养好肺 整季不受累

立秋过后,气候逐渐干燥,肺脏变得脆弱,大量临床数据发现,肺是人体最“娇嫩”的器官,它容易受内外因素损害,是人体最易失守的防线。 立秋过后,气候逐渐干燥,肺脏变得脆弱,我们的皮肤黏膜水分蒸发加速,于是出现皮肤干涩、鼻燥、咽痛等现象。大量临床数据发现,肺是人体最“娇嫩”的器官,它容易受内外因素损害,是...

初秋养生四指导 有效躲避秋老虎

初秋养生四指导 有效躲避秋老虎

民间流传“秋老虎”即:立秋后短期回热天气,而秋季所主之脏为肺,肺为娇脏又与外界直接相通,最易受邪,因此燥又易伤肺。尤其对体质阴虚、气虚者更易受累。 民间流传“秋老虎”即:立秋后短期回热天气,主要表现为阳光充足,空气干燥,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总的来说不至于热得喘不过气来。这种回热天气欧洲称之...

三暖防范“新型秋乏”

寒露节气后,气温迅速下降,日照骤然减少,早晚温差骤然增大,气候剧变形成的冷暖差,可致植物神经紊乱,人体生理功能失调,不但会加重秋乏,甚至还会诱发疾病。 一直以来秋乏被认为是机体为补偿炎夏大量消耗而进行自我调整并使生理功能趋于平衡的现象,现代秋乏发生的原因已经大大超出了原来的范围。最主要的原因是人...

秋吃豆腐最滋补

中医认为,豆腐性味甘、凉,入脾、胃、大肠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利湿、清肺润燥、清热解毒、下气消痰、养颜防衰之功。 豆腐是中国人一项伟大的发明,迄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由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豆腐诞生于安徽六安市寿县。豆腐是中国素食菜肴的主要原料,历来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一直被人们誉为“植物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