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秋季养生防秋燥

生活百科3年前 (2022-05-05)秋季养生169

来源:咸宁日报

全媒体记者 刘念

寒露过后,秋天的味道越来越浓,除了早晚温差大,一些市民出现了鼻出血、皮肤瘙痒等症状。

市中心医院中医科主任傅勃介绍,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是外感六淫的病因之一,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病邪从口鼻侵入,初起即有干燥的症状,如鼻咽干燥、皮肤干燥、干咳少痰、便秘等秋燥病症,临床上分为“温燥”“凉燥”两种类型。“温燥”见于初秋天气仍热或久晴无雨的时候,“凉燥”则始于深秋天气转凉之际。

秋季养生防秋燥  秋季养生知识 第1张

症状一:鼻出血

医生建议:保持环境湿度

几天前的早上,4岁的儿子突然流鼻血吓了陈女士一大跳。

陈女士说,早晨醒来,儿子打了几个喷嚏,可能是觉得鼻子痒,就不自觉地揉了揉,结果就揉出了血,所幸不是很严重。

“鼻出血常见于儿童。儿童鼻粘膜较薄,血管较浅,饮食挑剔,不爱饮水及食用蔬菜瓜果,加上天气干燥都会引起并加重鼻出血。”傅勃说,从中医来讲,鼻子为肺窍,肺经热盛,热伤经络,血液妄行,则溢于鼻中。鼻粘膜在秋天特别容易干燥,一旦干燥后就会用手指去挖,由于鼻粘膜附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越是干燥挖鼻孔的动作越频繁就会导致鼻出血。

偶有血丝或少量出血,可在家观察。如出血较多,可用手指紧捏双侧鼻翼同时冷敷前额与后颈部。出血量大无法止住时,切忌将头向后仰,应立即就医。

预防鼻出血,应避免频繁用手指刺激鼻粘膜,保持环境湿度,适当使用加湿器,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少食辛辣刺激食物,运动时做好防护措施。

症状二:皮肤瘙痒

医生建议:注意皮肤保湿

市民张女士很是苦恼,一进入秋季,皮肤就干燥发痒,时不时要抓一下,而且越抓越痒,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秋季空气干燥,人体新陈代谢减慢,毛孔闭塞,皮脂、水分逐渐减少,皮肤失去弹性就会发干起皮瘙痒。”傅勃说,皮肤瘙痒症状主要表现为全身或局部瘙痒,瘙痒处没有原发的皮肤病损抓挠后皮肤可见抓痕、血痂,进而诱发皮肤感染。

皮肤瘙痒常见中老年人,尤其是老年人皮脂腺分泌大大减退,皮肤不能得到滋养而引起瘙痒。

皮肤瘙痒如何应对?平时要加强护理,沐浴时水温不宜过高,避免热水烫洗。洗澡完可擦拭身体乳滋润肌肤,早晚一次,如果仍不能缓解皮肤瘙痒建议及时就医。

预防皮肤瘙痒,平时应多饮水,注意皮肤保湿,贴身衣物选择棉质衣物,减少化纤对皮肤的刺激,避免使用碱性过强的肥皂,瘙痒时尽量不要抓挠。

症状三:干咳少痰

医生建议:多食润肺食物

前几天温度骤降,市民王先生的咳嗽又严重起来,每天不停地干咳,止也止不住。

王先生说,干咳有几年了,一到秋冬季更严重,不仅白天咳,晚上更甚,打了针吃了药,也没多大效果,晚上睡不好觉,真是折磨。

傅勃表示,从中医来讲,秋季干咳少痰一般来说都是由燥邪伤肺或阴虚肺燥引起的,“燥邪伤肺”型常见干咳无痰,伴鼻咽干燥、舌质红、少津。“阴虚肺燥”型常见干咳无痰或少痰,痰中带少许血丝,伴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两颧泛红等。这类症状多见于免疫力较差的儿童、老年人及有呼吸道系统疾病的人群。

平时出现了此类症状,可用麦冬、沙参泡水喝。可自制川贝雪梨汤,雪梨横断切开,中间掏空去核,加入川贝隔水蒸熟。也可自制润肺汤,取雪梨、百合、白萝卜、枸杞适量煮水。

预防咳嗽,应多饮温水,保持喉咙湿润,多食润肺食物,少抽烟,清淡饮食为主。

症状四:便秘

医生建议:多动少坐

便秘是困扰很多人的难言之隐,秋季干燥,更易发生便秘。几天前,市民张女士就因便秘问题,到医院就诊。

“秋季天气干燥,人体内水分过度蒸发,肠胃功能变弱,容易受到燥邪影响,从而使得大便干结变硬,难以排出,引起便秘。”傅勃说。

便秘人群日常重在生活方式的改变,多食高纤维的蔬菜水果及粗粮,如带皮的苹果、香蕉、草莓、豌豆、西蓝花、麦麸、糙米等,多饮水,多动少坐,有意识的训练排便规律,积极治疗引起便秘的基础疾病。

症状五:头发干燥

医生建议:多食新鲜蔬果

“每次梳头,掉一地头发。”最近,市民张女生很是烦恼,头发干燥,掉得更厉害了,如今发际线后移,两颊头发稀疏,都不敢梳头发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难道年纪轻轻就要秃头?

傅勃表示,中医认为“肾其华在发”,如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者气血循环变差,血液无法将养分带到头发毛囊就容易出现脱发、头发干枯、毛躁、分叉等症状。

日常可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豆类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以满足头发生长需要。

这个时节,平时注意保养神志、收敛神气,减少悲秋情绪,保持心情愉悦,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调理气血、滋补肝肾。

责编:丁婉莹

本文来自【咸宁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6356.html

分享给朋友:

“秋季养生防秋燥” 的相关文章

秋天气候干燥 慎防呼吸道疾病

秋天气候干燥 慎防呼吸道疾病

“鼻为肺之窍”,秋天气候干燥,燥邪极易通过鼻腔而侵肺,从而导致呼吸道疾病。 “鼻为肺之窍”,秋天气候干燥,燥邪极易通过鼻腔而侵肺,从而导致呼吸道疾病。芦根为芦苇的根茎,入肺、胃二经,对于呼吸道疾病有很好的治疗及预防效果。此外经常按摩迎香穴,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对预防呼吸道疾病也有一定的效果。...

秋季脾胃多疲惫 进补之前重养胃

秋季脾胃多疲惫 进补之前重养胃

进入秋季,人体新陈代谢速度下降,而且经过酷夏各种冰冻食物的轰炸,很多人的脾胃处于疲劳状态,此时进补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消化功能紊乱。 进入秋季,人体新陈代谢速度下降,而且经过酷夏各种冰冻食物的轰炸,很多人的脾胃处于疲劳状态,此时进补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因此,秋季进补前重在养胃。...

处暑过后燥邪犯肺 调养法则“宣、润”为贵

处暑过后燥邪犯肺 调养法则“宣、润”为贵

中医针对燥邪犯肺的调养法则一方面要“润”,即补充津液、滋阴润肺;另一方面还要“宣”,即宣通气机,宣散邪气。 处暑一过,凉爽的秋风逐渐拉开了秋天的大幕,天气一改暑季的炎热潮湿,给人们送来了秋高气爽的感觉,而与此同时,另一种邪气——燥邪也应时而生,作为秋天的主气,随时可能侵犯人体。 燥邪是六淫之一,...

秋季分为“三阶段” 养生保健随时变

秋季分为“三阶段” 养生保健随时变

秋季可分初秋、中秋、晚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气候各有特点,所以养生保健也应随气候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对策。 秋季气候多变,是一些疾病的高发季节,人们的情绪会不稳定,所以有“多事之秋”一说。秋季可分初秋、中秋、晚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气候各有特点,所以养生保健也应随气候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对策。...

深秋天已寒 饮食起居防鼻炎

进入深秋,鼻炎患者就诊率明显增多,其中以季节过敏性鼻炎为多,日常生活中要做到预防为主。 进入深秋,鼻炎患者就诊率明显增多,其中以季节过敏性鼻炎为多,这与晚秋时节冷空气刺激加上秋冬季节空气湿度相对小,浮尘多,各种花草花粉造成过敏原增加,导致鼻炎患者此时发病增多。日常生活中要做到预防为主,防止过敏性...

秋季养生之情志养生篇

秋季,在精神调养上也应顺应季节特点,以“收”为要,做到“心境宁静”,这样才会减轻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才能适应秋天的特征。如何才能保持心境清静呢?简单地说,就是要清心寡欲。私心太重、嗜欲不止会破坏神气的清静。 秋季,在精神调养上也应顺应季节特点,以“收”为要,做到“心境宁静”,这样才会减轻肃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