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秋季养生防秋燥

生活百科3年前 (2022-05-05)秋季养生184

来源:咸宁日报

全媒体记者 刘念

寒露过后,秋天的味道越来越浓,除了早晚温差大,一些市民出现了鼻出血、皮肤瘙痒等症状。

市中心医院中医科主任傅勃介绍,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是外感六淫的病因之一,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病邪从口鼻侵入,初起即有干燥的症状,如鼻咽干燥、皮肤干燥、干咳少痰、便秘等秋燥病症,临床上分为“温燥”“凉燥”两种类型。“温燥”见于初秋天气仍热或久晴无雨的时候,“凉燥”则始于深秋天气转凉之际。

秋季养生防秋燥  秋季养生知识 第1张

症状一:鼻出血

医生建议:保持环境湿度

几天前的早上,4岁的儿子突然流鼻血吓了陈女士一大跳。

陈女士说,早晨醒来,儿子打了几个喷嚏,可能是觉得鼻子痒,就不自觉地揉了揉,结果就揉出了血,所幸不是很严重。

“鼻出血常见于儿童。儿童鼻粘膜较薄,血管较浅,饮食挑剔,不爱饮水及食用蔬菜瓜果,加上天气干燥都会引起并加重鼻出血。”傅勃说,从中医来讲,鼻子为肺窍,肺经热盛,热伤经络,血液妄行,则溢于鼻中。鼻粘膜在秋天特别容易干燥,一旦干燥后就会用手指去挖,由于鼻粘膜附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越是干燥挖鼻孔的动作越频繁就会导致鼻出血。

偶有血丝或少量出血,可在家观察。如出血较多,可用手指紧捏双侧鼻翼同时冷敷前额与后颈部。出血量大无法止住时,切忌将头向后仰,应立即就医。

预防鼻出血,应避免频繁用手指刺激鼻粘膜,保持环境湿度,适当使用加湿器,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少食辛辣刺激食物,运动时做好防护措施。

症状二:皮肤瘙痒

医生建议:注意皮肤保湿

市民张女士很是苦恼,一进入秋季,皮肤就干燥发痒,时不时要抓一下,而且越抓越痒,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秋季空气干燥,人体新陈代谢减慢,毛孔闭塞,皮脂、水分逐渐减少,皮肤失去弹性就会发干起皮瘙痒。”傅勃说,皮肤瘙痒症状主要表现为全身或局部瘙痒,瘙痒处没有原发的皮肤病损抓挠后皮肤可见抓痕、血痂,进而诱发皮肤感染。

皮肤瘙痒常见中老年人,尤其是老年人皮脂腺分泌大大减退,皮肤不能得到滋养而引起瘙痒。

皮肤瘙痒如何应对?平时要加强护理,沐浴时水温不宜过高,避免热水烫洗。洗澡完可擦拭身体乳滋润肌肤,早晚一次,如果仍不能缓解皮肤瘙痒建议及时就医。

预防皮肤瘙痒,平时应多饮水,注意皮肤保湿,贴身衣物选择棉质衣物,减少化纤对皮肤的刺激,避免使用碱性过强的肥皂,瘙痒时尽量不要抓挠。

症状三:干咳少痰

医生建议:多食润肺食物

前几天温度骤降,市民王先生的咳嗽又严重起来,每天不停地干咳,止也止不住。

王先生说,干咳有几年了,一到秋冬季更严重,不仅白天咳,晚上更甚,打了针吃了药,也没多大效果,晚上睡不好觉,真是折磨。

傅勃表示,从中医来讲,秋季干咳少痰一般来说都是由燥邪伤肺或阴虚肺燥引起的,“燥邪伤肺”型常见干咳无痰,伴鼻咽干燥、舌质红、少津。“阴虚肺燥”型常见干咳无痰或少痰,痰中带少许血丝,伴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两颧泛红等。这类症状多见于免疫力较差的儿童、老年人及有呼吸道系统疾病的人群。

平时出现了此类症状,可用麦冬、沙参泡水喝。可自制川贝雪梨汤,雪梨横断切开,中间掏空去核,加入川贝隔水蒸熟。也可自制润肺汤,取雪梨、百合、白萝卜、枸杞适量煮水。

预防咳嗽,应多饮温水,保持喉咙湿润,多食润肺食物,少抽烟,清淡饮食为主。

症状四:便秘

医生建议:多动少坐

便秘是困扰很多人的难言之隐,秋季干燥,更易发生便秘。几天前,市民张女士就因便秘问题,到医院就诊。

“秋季天气干燥,人体内水分过度蒸发,肠胃功能变弱,容易受到燥邪影响,从而使得大便干结变硬,难以排出,引起便秘。”傅勃说。

便秘人群日常重在生活方式的改变,多食高纤维的蔬菜水果及粗粮,如带皮的苹果、香蕉、草莓、豌豆、西蓝花、麦麸、糙米等,多饮水,多动少坐,有意识的训练排便规律,积极治疗引起便秘的基础疾病。

症状五:头发干燥

医生建议:多食新鲜蔬果

“每次梳头,掉一地头发。”最近,市民张女生很是烦恼,头发干燥,掉得更厉害了,如今发际线后移,两颊头发稀疏,都不敢梳头发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难道年纪轻轻就要秃头?

傅勃表示,中医认为“肾其华在发”,如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者气血循环变差,血液无法将养分带到头发毛囊就容易出现脱发、头发干枯、毛躁、分叉等症状。

日常可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豆类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以满足头发生长需要。

这个时节,平时注意保养神志、收敛神气,减少悲秋情绪,保持心情愉悦,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调理气血、滋补肝肾。

责编:丁婉莹

本文来自【咸宁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6356.html

分享给朋友:

“秋季养生防秋燥” 的相关文章

中秋过后天渐凉 “秋冻养生”有诀窍

中秋过后天渐凉 “秋冻养生”有诀窍

过了中秋节,凉爽干燥的天气中渐渐透出些寒意,秋冻锻炼是有讲究的,头、脚不能冻。 “春捂秋冻”是人们所熟悉的养生谚语。过了中秋节,凉爽干燥的天气中渐渐透出些寒意。随着气温的降低,有的人认为“秋冻”可以增加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在天气变化的日子里,特意地不加衣服,不戴帽子,不换鞋袜。其实,秋冻锻...

处暑过后燥邪犯肺 调养法则“宣、润”为贵

处暑过后燥邪犯肺 调养法则“宣、润”为贵

中医针对燥邪犯肺的调养法则一方面要“润”,即补充津液、滋阴润肺;另一方面还要“宣”,即宣通气机,宣散邪气。 处暑一过,凉爽的秋风逐渐拉开了秋天的大幕,天气一改暑季的炎热潮湿,给人们送来了秋高气爽的感觉,而与此同时,另一种邪气——燥邪也应时而生,作为秋天的主气,随时可能侵犯人体。 燥邪是六淫之一,...

秋季养生“三阶段”初、中、晚秋顺时变

秋季养生“三阶段”初、中、晚秋顺时变

秋季可分为初秋、中秋、深秋三个阶段,所以秋季养生也需分阶段进行,并根据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制定出不同的应对策略。 我国古人养生很重视顺应节气的变化,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所以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秋季可分为初秋、中秋、深秋三个阶段,所以秋季养生也需分阶段进行,并根据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

秋季分为“三阶段” 养生保健随时变

秋季分为“三阶段” 养生保健随时变

秋季可分初秋、中秋、晚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气候各有特点,所以养生保健也应随气候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对策。 秋季气候多变,是一些疾病的高发季节,人们的情绪会不稳定,所以有“多事之秋”一说。秋季可分初秋、中秋、晚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气候各有特点,所以养生保健也应随气候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对策。...

立秋后养生“四原则”

立秋后养生“四原则”

立秋后,气候是由热转凉,阳气渐收,阴气渐长,自然界由生长开始向收藏转变。根据中医顺应四时养生原则,秋冬养生宜“养收”,入秋后养生要注意以下“四原则”。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日,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即指暑去凉来。立秋后,气候是由热转凉,阳气渐收,阴气渐长,自然界由生长开始向收藏转变...

秋季天干燥邪盛 养生首当护好肺

秋季天干燥邪盛 养生首当护好肺

秋高气爽、风干物燥貌似秋天的代名词;秋天养生,养肺护肺是关键,为冬天减少呼吸系统疾病打好基础。 秋高气爽、风干物燥貌似秋天的代名词。入秋后,人们常会觉得口鼻干燥、咽干咳嗽、皮肤发紧脱屑等现象,这是秋季干燥的气候所致。中医学认为,秋令与肺气相应,秋天燥邪易伤肺,而肺为“娇脏”,既恶暖,又怕寒,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