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昼夜均,寒暑平,今日秋分,这份养生指南请收好

生活百科3年前 (2022-05-05)秋季养生147

9月22日21时31分

我们将迎来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

秋分

昼夜均,寒暑平,今日秋分,这份养生指南请收好  秋季养生知识 第1张

“秋分者,阴阳相半也,

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此时阳光几乎直射赤道

全球昼夜等长

此后,北半球日渐昼短夜长

秋分至,残暑终

秋分

意味着秋季正式来临

昼夜均,寒暑平,今日秋分,这份养生指南请收好  秋季养生知识 第2张

这一时节

冷空气日渐活跃

气温下降速度明显加快

可谓“一场秋雨一场寒”

秋分

也是农业生产上重要的节气

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秋收季

秋收、秋耕、秋种

“三秋”大忙正当时

昼夜均,寒暑平,今日秋分,这份养生指南请收好  秋季养生知识 第3张

瓜果飘香,稻谷归仓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一年的希望尽在眼前

秋分过后,凉意更浓

此时不妨静一静,停一停

在明媚的秋光中,感悟多彩生活

秋分三候

一候雷始收声

秋雨绵绵

澄净的空气中弥散丝丝清爽

远在天边的雷电

和我们渐行渐远

昼夜均,寒暑平,今日秋分,这份养生指南请收好  秋季养生知识 第4张

二候蛰虫坯户

蛰居洞穴的小虫

敏感地察觉到秋的到来

它们用泥土封住洞口

筑成抵御寒冷的温暖小窝

三候水始涸

昼夜均,寒暑平,今日秋分,这份养生指南请收好  秋季养生知识 第5张

由于天气干燥

水汽蒸发快

湖泊与河流水量变少

一些沼泽及水洼处

便处于干涸之中

枫叶红似火,稻谷遍地黄

丹桂花飘香,蟹肥菊正黄

昼夜均,寒暑平,今日秋分,这份养生指南请收好  秋季养生知识 第6张

秋分时节

飒爽的秋色铺陈开来

令人陶醉

秋分也是养生的好时节

平时生活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往下看,一同了解

秋分时节,这样养生

气温降速明显加快

要注意保暖,及时添衣

夜晚睡觉盖好被子

小心腹部及背部受凉

昼夜均,寒暑平,今日秋分,这份养生指南请收好  秋季养生知识 第7张

饮食上

注意温和清淡

不要过度“肥甘厚味”

以免加重或引发脾胃方面的疾病

此时,可以吃些

柑橘、秋梨、石榴、萝卜等食物

昼夜均,寒暑平,今日秋分,这份养生指南请收好  秋季养生知识 第8张

知识小科普

梨性凉味甘

能生津润燥、清热化痰

如有咽干喉痛等上火症状

生吃即可

如果想要起到滋阴润肺、

润喉祛痰的功效,熟吃更佳

昼夜均,寒暑平,今日秋分,这份养生指南请收好  秋季养生知识 第9张

另外

早睡早起,适当锻炼

心态平和,乐观向上

以减轻“秋乏”,保证精力充沛

秋分习俗您了解多少?

咱们一起来看看

秋分到,蛋儿俏

很多地方的人们在这一天

会玩“竖蛋”游戏

昼夜均,寒暑平,今日秋分,这份养生指南请收好  秋季养生知识 第10张

选择一个匀称的新鲜鸡蛋

将其竖立在桌子上

在一些农村地区

秋分吃汤圆则是长久以来的习俗

尤其是要煮一些无馅汤圆

插在细竹签上,放置田间

名曰“粘雀子嘴”

期待鸟雀不要破坏庄稼

昼夜均,寒暑平,今日秋分,这份养生指南请收好  秋季养生知识 第11张

在岭南地区

还有“秋分吃秋菜”的习俗

秋菜是岭南地区生长的

一种野苋菜

适逢秋分

人们采来新鲜嫩绿的秋菜

与鱼片煮汤,称为“秋汤”

借此祈求身体健康、家宅安宁

昼夜均,寒暑平,今日秋分,这份养生指南请收好  秋季养生知识 第12张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6349.html

分享给朋友:

“昼夜均,寒暑平,今日秋分,这份养生指南请收好” 的相关文章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作。诗人原意也许仅是描写宜人秋色,但却于无意中说出了秋日养生的道理。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作。诗人原意也许仅是描写宜人秋色,但却于无...

秋天转凉燥邪到 6招防止“鼻炎闹”

秋天转凉燥邪到 6招防止“鼻炎闹”

秋后天气逐渐转凉,早晚温差大,天气干燥,空气中尘螨花粉增多,鼻腔容易受到外来刺激物的影响,导致鼻炎发生。 俗话说“秋天到,鼻炎闹”,秋天是鼻炎的易发期,尤其是过敏性鼻炎患者,一把鼻涕一把泪,喷嚏不断,鼻塞、头疼等,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专家介绍,秋后天气逐渐转凉,早晚温差大,天气干燥,空气中尘...

秋天燥邪易伤肺 五大措施来“养肺”

秋天燥邪易伤肺 五大措施来“养肺”

中医学认为,秋令与肺气相应,秋天燥邪易伤肺,而肺为“娇脏”,外合皮毛,主呼吸,所以秋天养生,应以“养肺”为先。 秋天气候干燥,人们常觉得口鼻干燥、咽干咳嗽、皮肤发紧脱屑等现象,本身有呼吸系统宿疾的患者也容易复发。中医学认为,秋令与肺气相应,秋天燥邪易伤肺,而肺为“娇脏”,外合皮毛,主呼吸。外...

秋季养生“三阶段”初、中、晚秋顺时变

秋季养生“三阶段”初、中、晚秋顺时变

秋季可分为初秋、中秋、深秋三个阶段,所以秋季养生也需分阶段进行,并根据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制定出不同的应对策略。 我国古人养生很重视顺应节气的变化,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所以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秋季可分为初秋、中秋、深秋三个阶段,所以秋季养生也需分阶段进行,并根据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

“秋季困乏”不是病,饮食起居来调整

“秋季困乏”不是病,饮食起居来调整

“秋季困乏”,它并不是疾病,而是人体在夏秋换季时所产生的自然生理反应,是一种正常的机体调节过程,属于身体的自我保护行为。 初秋时节,不少人都会产生莫名的倦意,整天睡眼惺忪打不起精神,甚至有人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病。其实,这种疲惫、嗜睡的现象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秋乏”,它并不是疾病,而是人体在...

立秋后养生“四原则”

立秋后养生“四原则”

立秋后,气候是由热转凉,阳气渐收,阴气渐长,自然界由生长开始向收藏转变。根据中医顺应四时养生原则,秋冬养生宜“养收”,入秋后养生要注意以下“四原则”。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日,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即指暑去凉来。立秋后,气候是由热转凉,阳气渐收,阴气渐长,自然界由生长开始向收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