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牢记养生小常识,秋凉时节保健康!

生活百科3年前 (2022-02-27)秋季养生108

今天10时22分,寒露,天气渐寒,万物衰退。寒露后,别再“秋冻”了,夜晚温度将会降得更低,老人、小孩要特别注意保暖。谚云:“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提醒大家:寒露节气一过,更应注重足部保暖,穿保暖性能好的鞋袜,睡前还可用热水泡脚。秋意熟透,记得添衣保暖~

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是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寒露时节尾花收,在农人的眼中,棉花才是秋季的“尾花”。农历九月,也是人们的纳棉之月,授衣之月。“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牢记养生小常识,秋凉时节保健康!  秋季养生小常识 第1张

练“弹指功”提阳气

很多朋友冬天怕冷,容易手脚冰凉,中华养生瑜伽协会会长迷罗表示,如果在寒露之后开始练练“弹指功”,可以让这些状况会得到改善。

“弹指功”非常简单,可以每天中午用双手拇指扣住中指用力弹出去,反复一百遍。当然,可以不必局限于一百次这个数目,次数越多越好,有空就弹弹。中指的指尖是心包经的起点,而心包经是心脏的保护墙,寒露之后,人体的气血开始流注心包经,所以常弹中指,能够促进气血循环,提高人体的御寒能力,也就不容易手脚冰凉、畏寒了。

每天泡脚补肾气

过了寒露,天气会越来越凉,有些人出现尿频、乏力等症状,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内科主任医师王泽民说,中医讲这是肾气不足的表现,所以要经常给肾“打打气”,即补养肾气。

除了早起喝还阳水外,坚持每晚用温水泡脚,并且水没过脚腕,时间控制在15到30分钟,泡到身体微微发热,在泡脚的同时把耳朵和腰部搓热效果也很好。

泡完脚以后,还要做揉肾经的功课,首先坐到床上,脚心相对,两脚心涌泉穴是肾经的起始穴,然后双手握住小腿肚的肌肉,慢慢用力向外面翻,并且让双手尽可能多的握住小腿肚肌肉,向外上方翻边按摩,就这样重复操作,直到小腿感到发热就可以了。

此外,肾开窍于耳,而且耳朵有密集的反射区,联系着全身每一个器官,所以每天早晚常搓揉耳朵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

适当食补不能少

寒露后也可以适当食补,这里推荐一道菜,即山药胡萝卜炖羊肉,这道汤具有补体健肾,提升元气的作用。怕吃羊肉上火的朋友,可以配着喝些菊花茶,菊花是清热去火的,还可以润肺补肾。

如果不喜欢吃羊肉,可大椎穴以喝五豆粥,即用小米配上红、黄、黑、绿、蚕豆五种豆子,熬粥喝,它能调和五脏,濡养肠胃,提升机体的免疫力。为了增强进补的效果,闲暇还可以多敲敲足三里(外膝眼下四横指),以提升脾胃运化功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健康时报大夫说微信。微信关注方式:搜索“大夫说官微”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6225.html

分享给朋友: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牢记养生小常识,秋凉时节保健康!” 的相关文章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作。诗人原意也许仅是描写宜人秋色,但却于无意中说出了秋日养生的道理。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作。诗人原意也许仅是描写宜人秋色,但却于无...

秋季养生以调摄情志为先 还要兼顾饮食和起居

秋季养生以调摄情志为先 还要兼顾饮食和起居

健康包括“形”与“神”两个方面,养护身体、调理情绪是我们健康生活的必修课。时值秋季,应该以情志调摄为先,同时注意日常的饮食和起居。 健康包括“形”与“神”两个方面,养护身体、调理情绪是我们健康生活的必修课。时值秋季,应该以情志调摄为先,同时注意日常的饮食和起居。 情志安宁 使秋气平 情绪、...

秋季保健应注意的6大问题

秋季保健应注意的6大问题

中医认为,从立秋开始,气候由热转寒,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转为阴盛的关键时期,人体阴阳的代谢也开始向阳消阴长过渡。 “春捂秋冻”的道理没错,但年轻人即使体质好也应“冻”得适度,“秋冻”不当,会招来“裙装病”——大冷天穿得太少落下关节炎;名为寒冷性脂膜炎的皮肤病,也常常会袭击那些为了美丽...

秋季分为“三阶段” 养生保健随时变

秋季分为“三阶段” 养生保健随时变

秋季可分初秋、中秋、晚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气候各有特点,所以养生保健也应随气候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对策。 秋季气候多变,是一些疾病的高发季节,人们的情绪会不稳定,所以有“多事之秋”一说。秋季可分初秋、中秋、晚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气候各有特点,所以养生保健也应随气候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对策。...

秋风秋雨愁煞人 预防秋悲养精神

秋风秋雨愁煞人 预防秋悲养精神

秋季重在养肺,肺在志为悲,秋天的“秋风秋雨”到处是一派肃杀的景象,极易引起人们低落、伤感的情绪,秋季还必须注意不断地调养神气,以适应秋季季节特点。 秋季重在养肺,肺在志为悲,秋天的“秋风秋雨”到处是一派肃杀的景象,极易引起人们低落、伤感的情绪,秋季还必须注意不断地调养神气,以适应秋季季节特点,...

初秋天微凉 养胃护胃保健康

秋季是寒暑交替时节,天地阳气渐收、阴寒渐长、气温冷暖多变,人体之气血也随之内收,很容易导致新病徒生或旧病复发,尤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功能性胃肠病等疾病最为常见。 入秋后,到医院看胃病的人多了起来。由于季节因素,胃病在秋冬季会比夏天多发一些,一方面是天气转凉,大家胃口大开,一下子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