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秋季养生须知

生活百科3年前 (2022-02-27)秋季养生97

不知不觉已经入秋啦,快来跟我一起秋季养生吧!

1⃣️饮食调理。

1、多食柔润食物,如梨可清心润肺、降火生精; .银耳可补肾润肠、美容提神;葡萄可利小便、滋阴除燥。

2、多食酸味果蔬,补脾胃、养肺防燥、润肠通便

3、少食葱姜蒜、韭菜等辛味食材

4、适当饮茶

5、胃炎者以温.软.淡.素鲜为宜,不吃过冷.过硬.过黏食物

2⃣️生活起居调理上

1、精神调理:保持神志安宁、培养乐观情绪。

2、起居调理:早睡早起、初秋可适当秋冻(老入/小孩除外)

3、防病保健:饮食卫生防肠炎、适当服用维生素或润肺化痰的中药(如麦冬、百合、沙参、川贝等)防秋燥。

3⃣️运动调理

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相应的锻炼项目,如跑步、球类等;运动量较其它季节增大,运动后没有身体不适为宜。

4⃣️自我保健

1、吐纳健身:晨起洗漱后,闭目静坐;先叩齿36次,再用舌在口中搅动;待口里液满分3次咽下;稍停片刻缓缓做腹式呼吸,反复30次。

2、预防秋燥:少量多次饮水,1500-2000mI/天;多 吃疏是少吃辛辣食物;洗澡时选用刺激性小的香皂。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6201.html

分享给朋友:

“秋季养生须知” 的相关文章

悲秋并非“秋”全部 金秋之韵莫辜负

悲秋并非“秋”全部 金秋之韵莫辜负

悲秋是可以预防的,这是肯定的答案。晒太阳,是基本的方法,因为光照可以减少褪黑激素的分泌,使人的情绪增高。 自古以来,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悲秋”也是他们热衷表现的主题。“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愁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曹雪芹在四句诗中用了五个低调的“秋”字,刻划了多愁善感林黛...

立秋之后天多变 适当调补正当时

立秋之后天多变 适当调补正当时

秋燥伤肺的易感人群大致有:老年人、儿童、体弱者:慢性呼吸道疾病、糖尿病、心脏病患者,此外还有长期疲劳、生活不规律等所致的亚健康状态者,这些人由于抵抗力低下,对季节变化的适应能力弱,所以就容易被秋季的燥邪所伤。 “三伏不到秋来到”,不等秋天真正到来,立秋先到了。立秋过后,白天虽然依然炎热,但至...

秋季保健重“七防” 防暑、防燥、防悲伤

秋季保健重“七防” 防暑、防燥、防悲伤

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人的生理活动一定要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所以秋季保健必须重视以下七防。 秋季是由热转寒、“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特别是“白露”节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身体一旦不适,便易伤风感冒,旧病复发,所以有“多事之秋”的说法。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人的生理活动一...

初秋养生要趁早 日常谨记“四多四少”

古人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说,养生一定要顺应四时,才能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秋季养生贵在“收”,在日常生活中谨记“四多四少”原则。 进入处暑,史上最长的三伏天即将落下帷幕,真正进入了气象意义上的秋季。在经历了几场秋雨的洗礼,许多地方都感受到了秋意,凉爽宜人。但千万要注意,初秋时节“秋老虎”依旧...

多变之秋 当心皮肤病

秋季气温的变化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更易受到细菌、真菌或病毒的感染,从而患上皮肤病。 进入秋季,天气逐渐转凉,人体新陈代谢变缓,汗腺以及皮脂腺的分泌量减少,皮肤表面的水分随之减少,导致皮肤干燥。同时,气温的变化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更易受到细菌、真菌或病毒的感染,从而患上皮肤病。专家提醒,多变之秋,要预...

初秋天微凉 养胃护胃保健康

秋季是寒暑交替时节,天地阳气渐收、阴寒渐长、气温冷暖多变,人体之气血也随之内收,很容易导致新病徒生或旧病复发,尤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功能性胃肠病等疾病最为常见。 入秋后,到医院看胃病的人多了起来。由于季节因素,胃病在秋冬季会比夏天多发一些,一方面是天气转凉,大家胃口大开,一下子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