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秋季养生不只“春捂秋冻”,这份贴心攻略请收下

生活百科4年前 (2021-10-18)秋季养生96

养生是秋季的热门话题,如果您只知道“春捂秋冻”,那就太片面了。看这里,送您一份秋季饮食起居的养生“套装”。

在穿衣方面,适当“秋冻”有必要。气温下降时,人们要适时添加衣物,但添衣切忌太快太多,要让人体慢慢适应逐步下降的气温,使身体防寒能力增强。需要注意的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关节炎等疾病的患者不宜“秋冻”。

秋季养生不只“春捂秋冻”,这份贴心攻略请收下  秋天养生 第1张

在饮食方面,宜适量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甘蔗、梨、藕、菠菜、豆浆、鸭蛋、蜂蜜等。“少辛增酸”,少食辛味食物,如葱、姜、蒜、辣椒等,以补肝气收肺气;可多吃些酸味食物,如苹果、石榴、葡萄、柚子、柠檬、山楂等。

秋季养生不只“春捂秋冻”,这份贴心攻略请收下  秋天养生 第2张

在日常起居方面,应早睡早起,远离秋乏。一般而言,秋季以晚上10点左右入睡为宜。适当午睡有利于消除困顿和疲乏感,但时间不宜过长,以半小时至1小时为宜。

秋季养生不只“春捂秋冻”,这份贴心攻略请收下  秋天养生 第3张

在日常养护方面,秋季要注意补水。秋季天气较为干燥,人体会出现皮肤紧绷、起皮脱屑、嘴唇掉皮、大便干结等秋燥现象,应多喝水、多喝粥。

秋季养生不只“春捂秋冻”,这份贴心攻略请收下  秋天养生 第4张

在运动方面,强度不宜过大。秋季是运动养生的好时节,应以慢运动为主,尤其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最好选择平缓轻松、出汗较少的运动,如打太极拳、步行等。

秋季养生不只“春捂秋冻”,这份贴心攻略请收下  秋天养生 第5张

秋天多风,运动时不妨系个小围巾,防止凉风直吹颈部。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5749.html

标签: 秋天养生
分享给朋友:

“秋季养生不只“春捂秋冻”,这份贴心攻略请收下” 的相关文章

深秋气候多变免疫力低 警惕4种皮肤病来袭

深秋气候多变免疫力低 警惕4种皮肤病来袭

深秋气温的变化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易受到细菌、真菌或病毒的感染,从而患上皮肤病。专家提醒,秋季气候多变要提防以下四种皮肤病。 进入秋季,天气逐渐转凉,人体新陈代谢变缓,汗腺以及皮脂腺的分泌量减少,皮肤表面的水分随之减少,导致皮肤干燥。同时,气温的变化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易受到细菌、真菌或病毒的感...

“多事之秋”警惕心脑血管疾病来袭

“多事之秋”警惕心脑血管疾病来袭

秋季是由夏至秋的过渡季节,气候变动较大,寒而复暖,暖后又寒,常使人防不胜防。对于健康人而言,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就应当十分小心了,因为一冷一热极易导致血管痉挛,以致旧病复发。 秋风起,天气渐渐的凉了。秋季是由夏至秋的过渡季节,气候变动较大,寒而复暖,暖后又寒,常使人防...

立秋之后天多变 适当调补正当时

立秋之后天多变 适当调补正当时

秋燥伤肺的易感人群大致有:老年人、儿童、体弱者:慢性呼吸道疾病、糖尿病、心脏病患者,此外还有长期疲劳、生活不规律等所致的亚健康状态者,这些人由于抵抗力低下,对季节变化的适应能力弱,所以就容易被秋季的燥邪所伤。 “三伏不到秋来到”,不等秋天真正到来,立秋先到了。立秋过后,白天虽然依然炎热,但至...

秋季养生警惕“秋伤于燥”

“秋伤于燥”多与“肺”脏相应,肺主皮毛,故有皮肤干燥,毛发脱落的现象。 近来门诊不少患者普遍反映唇口舌咽干燥,手指甲周围皮肤干燥起皮。明末清初的著名医家喻嘉言曾在《医门法律》“秋燥论”一篇指出:“秋月天气肃而燥胜,斯草木黄落。秋分以后之燥,秋伤于燥。”常有言秋分后天气“燥”,而实则霜降前后才为“...

初秋养生四指导 有效躲避秋老虎

初秋养生四指导 有效躲避秋老虎

民间流传“秋老虎”即:立秋后短期回热天气,而秋季所主之脏为肺,肺为娇脏又与外界直接相通,最易受邪,因此燥又易伤肺。尤其对体质阴虚、气虚者更易受累。 民间流传“秋老虎”即:立秋后短期回热天气,主要表现为阳光充足,空气干燥,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总的来说不至于热得喘不过气来。这种回热天气欧洲称之...

深秋天已寒 饮食起居防鼻炎

进入深秋,鼻炎患者就诊率明显增多,其中以季节过敏性鼻炎为多,日常生活中要做到预防为主。 进入深秋,鼻炎患者就诊率明显增多,其中以季节过敏性鼻炎为多,这与晚秋时节冷空气刺激加上秋冬季节空气湿度相对小,浮尘多,各种花草花粉造成过敏原增加,导致鼻炎患者此时发病增多。日常生活中要做到预防为主,防止过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