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正文内容

秋天有“4防”,一旦做错疾病上门,该如何养生保持健康呢?

生活百科4年前 (2021-10-18)秋季养生80

“三伏天”一过,白露一来,暑气散了大半,北方不少城市都开始正式入了秋。在这季节转换的时刻,养生人群更得好好注意身体的安全。稍有差错,人就可能得了秋病。

万一落了病根,等冬天来临,人的身子骨会越发觉得不舒坦,一些疾病极有可能“趁人之危”。

秋天有“4防”,一旦做错疾病上门,该如何养生保持健康呢?  秋天养生 第1张

初秋温度跨度大,天气不稳定。从白露到秋分,气温很有可能会持续性升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秋老虎”。一般来说,“秋老虎”白天气温高、又闷又热,到了晚上,气温骤降。人受到温差的影响,血管的收缩状态也随之出现细微的变化,开始出现“舒张-收缩”、“收缩-舒张”的转化过程。

因此,一些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就得额外注意保暖,小心“秋老虎”带来的健康威胁。秋日养生是一门渊博的学问,大家要注意做好“4个防护”,平平稳稳地度过秋天。

第一、饮食方面,讲清淡、不贪凉。

秋日来临,螃蟹正肥。现在,正是吃螃蟹的好时候。然而,越是这个时候,人越得控制住对于寒性食物的热爱。毕竟,螃蟹性凉,一些脾虚胃寒的人如果控制不住诱惑,难免寒毒入体,免不了吃番苦头。

秋天有“4防”,一旦做错疾病上门,该如何养生保持健康呢?  秋天养生 第2张

另外,秋干物燥,人的火气也跟着上来,湿热体质的人群还是少吃羊肉,以免体内火气过重。养生人士还可以多准备些干菊花、红豆薏米之类的茶水,平心静气、祛湿防寒,以防燥气化邪伤及人体、。

第二、起居方面,规律作息。

一入秋,多数人的身子不自觉地会出现乏意、行动无力,这就要求大家要有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以减轻白天的疲乏,增强个人的抵抗力。

按照中医的说法,秋天是四季变化中由盛转衰的过程,人在养生的过程中也应该尊重这一规律,修养身心,“收敛”体内阳气。

另外,作息应该规律,早睡早起顺应生物钟变化,以达到养精蓄锐的目的。

第三、身体方面,谨防干燥、随时添衣。

秋风起,天气燥,一大波过敏人员得警惕。很多杂草野花会在这个时节里,通过风的媒介作用,实现后代的繁衍。据统计,一到夏秋换季的时候,我国北方地区最容易出现“夏秋季花粉症”。因此,大家外出时要记得带好口罩、护住口鼻。

秋天有“4防”,一旦做错疾病上门,该如何养生保持健康呢?  秋天养生 第3张

与此同时,季节的转化,多数人的皮肤也开始变得干燥,需要多用些保湿效果明显的霜膏,防止皮肤干裂起皮。当然,大家秋日养生的时候,别忘记随手备件薄褂子。万一天气转凉,咱们也好及时保暖、小心感冒。

第四、运动方面,以“慢”为主。

一年四季,运动都是不变的话题。秋日运动,无需追求高效率,咱们坚持以“慢”为主。运动之前,要有热身、拉伸的习惯,把关节部位活动开,防止运动中受伤。另外,“慢”运动,要求舒缓和谐,最好选择出汗少的运动。

秋天有“4防”,一旦做错疾病上门,该如何养生保持健康呢?  秋天养生 第4张

另一方面,初秋冷暖变化明显,可以适当地按照“春捂秋冻”的原理,锻炼自己的耐寒能力。当然,一些体质过于虚弱的人群,还应当以保暖为主,以免再伤根基。

除此之外,秋日养生还要注意保持开阔的心态。秋思易生愁虑,人的心境难免会因为外界环境的影响,开始变得敏感和消极。忧思过多,必伤肝脾。这时候,不妨多出去走走,把视野放大,把心态摆平。

因此,秋日养生一定要调养脾胃,多晒太阳,可以有意识地多吃点含维生素B的食物或者保健品,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控制情绪。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5743.html

标签: 秋天养生
分享给朋友:

“秋天有“4防”,一旦做错疾病上门,该如何养生保持健康呢?” 的相关文章

秋季养生以调摄情志为先 还要兼顾饮食和起居

秋季养生以调摄情志为先 还要兼顾饮食和起居

健康包括“形”与“神”两个方面,养护身体、调理情绪是我们健康生活的必修课。时值秋季,应该以情志调摄为先,同时注意日常的饮食和起居。 健康包括“形”与“神”两个方面,养护身体、调理情绪是我们健康生活的必修课。时值秋季,应该以情志调摄为先,同时注意日常的饮食和起居。 情志安宁 使秋气平 情绪、...

立秋后养生的6大常见“误区”

立秋后养生的6大常见“误区”

根据中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理论,秋季养生得当,对于健康过冬有重要意义。但是错误的养生方法不仅不会给身体带来好处,反而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立秋后,天气逐渐转凉,正是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多发期,如何保护身体健康成了养生爱好者关注的话题。专家介绍,根据中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理论...

秋来防凉养脾胃 恬静淡然不贪嘴

秋来防凉养脾胃 恬静淡然不贪嘴

立秋过后,天气虽然炎热,但已是阳降阴生之季。年轻人对季节变化可能不敏感,但年老体虚的人则要注意早晚加减衣服。 阳历8月里包括两个节气:立秋和处暑。立秋是秋天的开始,从这天起,气温应该逐渐下降,但事实上,进入立秋后天气还是很热。不仅南方如此,就连北方地区也没有黄叶飘零的现象,只是昼夜温差加大而已。...

秋季保健重“七防” 防暑、防燥、防悲伤

秋季保健重“七防” 防暑、防燥、防悲伤

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人的生理活动一定要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所以秋季保健必须重视以下七防。 秋季是由热转寒、“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特别是“白露”节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身体一旦不适,便易伤风感冒,旧病复发,所以有“多事之秋”的说法。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人的生理活动一...

秋季昼夜温差大 警惕“缠腰龙”缠上身

带状疱疹俗称“蜘蛛疮”“缠腰龙”,该病与抵抗力下降有关,秋季由于昼夜温差大,该病毒常在人们感冒、劳累等机体抵抗力差的时候乘虚而入,患病者明显增多。 带状疱疹俗称“蜘蛛疮”“缠腰龙”,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皮肤病,因为该病在皮肤上表现为带状的红斑和成群的水疱,很有特征,故得此名。...

秋季犯困精神差 四大方法解秋乏

秋季犯困精神差 四大方法解秋乏

处暑至秋分时节,早晚温差较大,中午气温仍然较高,暑湿仍较重,湿易困脾,脾主肌肉,故会出现疲惫无力的现象。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到了秋天,总是犯困,没有精神,这是秋乏的表现,专家介绍,秋乏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因为夏季气血充于表,至秋气机下沉,但仍气动于先,血动于后,肌肤腠理多血而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