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文化 > 正文内容

道家养生之养生之道先养神

生活百科4年前 (2021-10-14)养生文化90

  道家养生之养生之道先养神

  古医籍《寿世保 元》有诗云:“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大意是:人欲延年百岁, 首先要敛气保精以养其内在精神。的确,“养神”是养生的重要内容,只有精神 健康,才能真正长寿。

  祖国医学认为,精、气、神乃人身之三宝,是祛病延年的 内在因素,精与气又是神的物质基础。精气足则神旺,精气虚则神衰。神是整个人体生命活 动的外在表现,也就是人的精神状态、思维活动。神,在人体居于首要地位,惟有神的存在 ,才能有人的一切生命活动现象。古代养生家强调指出:“神强必多寿。”这里 所说的“神强”实为脑神健全之意。只有脑神健全,才能主宰生命活动、脏腑协 调、肢体运动、五官通利,全身处于阴阳平衡的正常生理状态。所以说,精盈、气充、神全 ,为养生长寿之本,而调摄精、气、神的关键又在于养神。休 闲 居 编 辑

  古往 今来,医家、道家、养生家们都十分重视精神调养,重视精神治疗和心理养生的作用。认为 养生的关键在于排除杂念。保持心地纯朴专一,顺乎天理,就能达到养生的目的。他们认为 “善摄生者,不劳神,不苦形,神形既安,祸患何由而致也”。著名医家石天基 作一首《祛病歌》:“人或生来气血弱,不会快活疾病作。病一作,心要乐,病都却。 心病还将心药医,心不快活空服药。且来唱我快活歌,便是长生不老药。”

  神只可得,不可失,只宜安,不宜乱。伤神则神衰,神衰则健忘失眠,多梦烦乱;神不守 舍则发为癫狂,甚则昏厥。安神者在于七情适度,喜、怒、忧、思、悲、恐、惊各有法度, 适可而止。“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五脏所伤则精神涣 散,精神涣散则神志衰减,神志衰减则诸病丛生。以上三者又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现代医 学也证实,人类疾病有50%~80%是由于精神过度紧张引起的,如高血压、心动过速、神经 衰弱等。

  对于养生,中医有“药养不如食养,食养不如精养,精养不如神 养”的说法。所谓养神,主要是指注意精神卫生。要做到安静和调,神清气和,胸怀开 阔,从容温和,切不可怨天尤人,急躁易怒。“起居有常,养其神也”。如果人 们只注意养身,加强饮食营养,不懂得养神,不善于养神,是难以获得健康长寿的。自古以 来无数事例表明,心胸狭窄、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的人,能过古稀之年者不多见,而胸怀开阔 情绪乐观者,往往可享高寿。若“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 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生于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人 生的道路坎坷不平,不如意事常八九,尤其人进入老年之后,由于社会角色、人际关系、健 康状况、道教之音性格情绪等都会发生改变,若不能很好地把握住自己的“神”,往往可 产生孤独、忧郁、失落、自卑等消极心理。从养生角度讲,老人晚年能否保持良好性格、乐 观情绪、高尚涵养和欢畅心境,对延年益寿意义重大。因此,老年人在注重“养身 ”的同时,更应重视“养神”与“调神”。

  总之, 祖国的中医养生,着重精神。神的充耗安乱,关系到人的健康长寿,养生应当养神。人们若 能遵循古训,修德养性,培养情操,健脑全神,方能享人生“天年”之寿。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5495.html

标签: 养生之道
分享给朋友:

“道家养生之养生之道先养神” 的相关文章

生活规律是养生前提

《黄帝内经》记载,上古时候人的寿命是比较长的,其原因在于:“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由此可见,生活有规律性,人就会延年益寿;生活没有规律性,人就会早衰短寿。 《黄帝内经》记载,上古时候人的寿命是比较长的,其原...

贪欲劳形 得不偿失

肾藏精,伤了精就伤了肾;心藏神,伤了神就伤了心。心在上,肾在下,伤了心肾,就上下皆伤。脾胃在中,有中和之气,上下皆伤,中和之气就少了。 贪欲无穷亡却精, 用心不已走元神。 劳形散尽中和气, 更复何能保此身? 不管是物欲还是性欲,太多了都会伤精。欲望会使人用心不已,过于用心就会伤神。《太平广记》里...

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

人不能长寿健康,分析起来不外乎三方面原因:“天刑”“地杀”“人祸”。前两者属于“天灾”,人很难改变,而后者是能自己控制的。 人不能长寿健康,分析起来不外乎三方面原因:“天刑”“地杀”“人祸”。前两者属于“天灾”,人很难改变,而后者是能自己控制的。这就得出一个结论: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健康都是自...

睡有好眠 | 真正会养生的人,从来不养生

睡有好眠 | 真正会养生的人,从来不养生

  人越到中年,发现自己不能再好好地睡一个完整的觉了,有的人甚至会被夜尿憋醒,以前我们把它当成一个玩笑,但现在,随着年纪的增长,身边很多朋友都开始出现这样的问题。    01  为什么会被尿憋醒?  一般到了40岁以上,就有越来越多的人有起夜的问题。  年轻的时候,身体会有自然的分泌节律,夜间睡觉的...

养生别乱来!弄懂这些东西,你才是真正的会养生!

养生别乱来!弄懂这些东西,你才是真正的会养生!

  泡个枸杞水就叫养生?清晨跑几圈就叫养生?晚上吃半饱就叫养生?那可真是大大的误解了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养生延寿文化。  我们从《黄帝内经》说起,作为中医养生理论的奠基之作,充分考虑了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在论述人体生理病理时,将天时气候、地域环境、个体差异作为选择养生方法的重要依据,形成了“三因制宜...

易经养生:中华传统养生的源头!

易经养生:中华传统养生的源头!

  《易经》代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易经养生内容流存至今,尽管语言由于年代久远难免深奥难懂,但其思想、方法至今仍有很高实用价值,中医养生遵奉“阴阳中和”的思想就来源于《易经》。千万年来,中国人独特的养生学依托国学精粹,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以风俗习惯、礼仪规范等形式彰显中华民族健康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