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文化 > 正文内容

现代人的饮水养生之道

生活百科4年前 (2021-10-14)养生文化90

  现代人的饮水养生之道

  来源:道教之音 作者:佚名

  传统养生是中国5000年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常话 常新的话题。谁不想拥有健康的身体。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社会上存在着数量可观的 “亚健康”群。统计资料显示,成年人中各种与饮食、生活方式相关的疾病,如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富贵病”人群日益增加,青少年的体质、身心健康 都存在很大问题。因此,在今天,如何科学养生,就显得十分重要。中国有句古话,叫做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水是百药之王”,健康养生应由“饮水 ”养生开始。

  饮水可养生

  人如果不吃饭的话,仍能存活几周;但要 是不喝水,几天后就会脱水而死。我们身体三分之二多的部分是水,水本身就是一种最重要 的营养素,任何饮料都无法替代。

  水主要负责消化食物、传送养分、保持各关节 和内脏器官的湿润、调节人体的温度。当淡水充足时,人体的各个组织都能有效地工作。但 是,当缺水时,就会导致身体疼痛、组织损伤和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根据研究,诸如气喘 病、过敏症、高血压、高胆固醇、头痛、周期性偏头痛等症状,都可以通过充分饮水得到缓 解或甚至治愈。

  好的水能溶解、携带各种人体必需的物质,但质量差的水也可以 溶解、携带大量对人体有毒、有害的物质,从而产生急慢性中毒,甚至影响子孙后代的健康 。人类需要5-10天的时间对体内水进行更新,如果长期喝质量差的水,就等于你长期处于恶 性循环状态;反之,人们能喝好水,健康将时刻伴随你。

  喝水的平衡之道。

  专家告诉我们,养生的要义在于平衡,即促进身体的平衡以及与外部环境的和谐。传统养 生古已有之.民谚就有“春捂秋冻”、“冬吃萝卜夏吃姜”等在民众中 拥有广泛认知度和可行性的养生之道。

  应用于饮水方面,也就是说饮水和吃饭一 样,要细品慢咽,不能盲目暴饮。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下或运动过后大量出汗时,不能一味求 快地暴饮。暴饮不但不能起到补水作用,反而会造成脱水。如果人体在短时间内过量饮水, 会增加心脏、肾脏等脏器的负担,打乱人体正常的生理调节能力。

  专家建议,在 大量出汗运动中,以每隔30分钟补水150~250毫升为最好;在运动前15分钟还应补水300~500 毫升。

  身体处于稳定状态的时候,每天正常补水1000-2000亳升。但是如果自觉 或不自觉地大量饮水,这其中就有问题了。首先,说明你的身体可能处于脱水状态,身处高 温环境,大量排汗或大量进食盐分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那么补水是必要的;其次,如果存 在高血糖、垂体或肾脏功能异常的情况;或者处于感昌等感染性疾病中;又或有泌尿系统炎 症,甚至是高尿酸血症患者,那也可以主动大量饮水。

  水对于养生有极其重要的 作用,如何将水的养生功能发挥到最大?我们要学会有技巧地喝水。

  卧床痛风病人多 饮水

  许多卧床病人为了减少小便次数,故尽量减少饮水量,其实这样可能会引发 尿路结石。如果饮水太少,排尿减少,废料增多,就容易形成微小结石,还会诱发尿路感染 。长期卧床休息的病人,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多饮水以增加尿量,及时排除体内的废料 。

  而痛风病人主要是由于血中的尿酸浓度增高,尿酸结晶增加并堆积在组织中, 从而引起痛风。若痛风病人每天饮用大量水,就可以促进尿酸排泄,预防血液中尿酸值过高 。专家建议尿酸偏高或痛风病人每天至少饮水2500毫升以上,其中晨起饮用500毫升,日间可 每隔3~4小时饮用1杯水,晚上睡觉前也可适量饮水。

  睡前饮水预防脑卒中

  医学研究表明,老年人睡前过度控制水分的摄取,有引发脑卒中的危险。为了预防脑卒中或 心肌梗死,老年人睡前必须补充水分。老年人在晚饭后至翌日起床这段时间不饮水,血液中 的水分就会不足,血液容易黏稠,起床前后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所以专家建议老年人最好 在床头放一杯水,以便起夜后及时补充水分。

  肥胖餐后半小时喝一些水

  想减轻体重,又不喝足够的水,身体的脂肪不能代谢,体重反而增加。体内的很 多化学反应都是以水为介质进行的。身体的消化功能、内分泌功能都需要水,代谢产物中的 毒性物质要靠水来消除,适当饮水可避免肠胃功能紊乱。你可以在用餐半小时后,喝一些水 ,加强身体的消化功能,助你维持身材。

  烦躁多多喝水

  人的精神状态如果 和生理机能相联系,有一种物质是联系二者的枢纽,那就是激素。简单地讲,激素也分成两 种:一种产生快感、一种产生痛苦。大脑制造出来的内啡肽被称为“快活荷尔蒙 ”,而肾上腺素通常被称为“痛苦荷尔蒙”。当一个人痛苦烦躁时,肾上腺 素就会飙升,但它如同其他毒物一样也可以排出体外,方法之一就是多喝水。如果辅助体力 劳动,肾上腺素会同汗水一起排出。或者大哭一场,肾上腺素也会同泪水排出。

  健康 饮水5个tips

  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表面大约有70%被水覆盖,没有水地球上就不 会有生物。而人体近70%为水分,血液中水分约占80%以上。哺乳期的婴儿体内有90% 的水分 ,成年人体内则有70% 的水分,而老年人体内则有60% 的水分。饿了吃饭,渴了喝水,似乎 已经是再习惯再熟悉再明白再清楚不过的事了,其实并非那么简单,喝水中也蕴涵着很大的 学问。学会科学喝水让你身体更健康。

  tips1:起床一杯水

  清晨可以说是 一天之中补充水份的最佳时机,因为清晨饮水可以使肠胃马上苏醒过来,刺激蠕动、防止便 秘,更重要的是,经过长时间的睡眠后,血液浓度增高。

  这个时候补充水分,能 迅速降低血液浓度,促进循环,让人神清气爽,恢复清醒。

  tips2:睡前一杯水

  人体在睡眠的时候会自然发汗,在不知不觉中流失水分及盐分,而睡眠的八小时内, 身体都无法补充水分,这就是为何起床会觉得口干的原因。因此医生建议睡前半小时要预先 补充水分、电解质,让身体在睡眠中仍维持平衡状态,同时降低尿液浓度,防止结石发生机 率。

  tips3: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

  人感到口渴,表明体内水分已失去平衡 ,细胞已处于轻度脱水状态。如果硬要到口渴时才去饮水的话,犹如土地龟裂时才去给庄稼 浇水,为时已晚。应该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经常饮水,少饮多次,让人体水分常处在良性 状态。

  tips4:运动后不宜一次性快速大量饮水

  夏天运动后虽然会大量失 水,但也不能快速大量地饮水,而要“细水长流”。

  为弥补运动的失水, 应该在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给予补充,并且建议在运动前饮水300-500毫升,在运动中每 隔15分钟饮150-250毫升,在运动后再补足所需的水份。

  tips5:餐前宜空腹饮水

  早、中、晚三餐之前约一个小时,应该喝一定数量的水。饭前空腹喝水,水在胃内只 停留2至3分钟,便迅速进入小肠并被吸收进入血液,一小时左右可补充到全身组织细胞,供 应体内对水的需要,因此,饭前补充水分很重要。尤其是早餐前,因为睡了一夜,时间较长 ,人体损失水分较多,早上醒来,多饮些水是非常重要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生活百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jkbj.com/5496.html

标签: 养生之道
分享给朋友:

“现代人的饮水养生之道” 的相关文章

月缺月圆说养生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月球引潮力与地磁场对人体干扰较大,会影响体内激素、电觧质平衡,导致生理、心理上的各种变化,使疾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常态。 两千多年前,中医就认识到人与天地相应,与日月相参,月亮盈亏运动变化会影响到人的气血、经络之气的盛衰。《素问·八正神明论》曰:“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廓...

机舱里的保健按摩法

春季不少人出游,在长途飞行时,尤其经济舱人群,更会因长期保持坐姿而感觉劳累。飞行时,如能掌握一些保健按摩的简易方法,可能在途中缓解一些不适。 春季不少人出游,在长途飞行时,尤其经济舱人群,更会因长期保持坐姿而感觉劳累。飞行时,如能掌握一些保健按摩的简易方法,可能在途中缓解一些不适。大家不妨一试。...

冬春排便自我调节法

冬春时节温度低,气候干燥,体内水分循环比其他季节慢,容易便秘。一般而言,大便在体内形成到排出,不宜超过24小时。 冬春时节温度低,气候干燥,体内水分循环比其他季节慢,容易便秘。一般而言,大便在体内形成到排出,不宜超过24小时。大便在体内残留过久,影响新陈代谢,易成毒素,让人食欲不畅,精神不振。便秘...

养生谚语集锦(4)

◆运动好比灵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 ◆人怕不动,脑怕不用。 ◆早起做早操,一天精神好。 ◆饭后散步,不进药铺。 ◆拍打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竹从叶上枯,人从脚上老;天天跑步走,药铺不用找。 ◆水停百日生毒,人歇百日生病。...

什么是养生?我们该如何养生?

什么是养生?我们该如何养生?

  学习中医养生知识可以让你身体变得更健康,少受疾病的侵扰。我国的中医养生文化可谓源远流长,那么有多少人是真的了解,什么是养生的呢?中医养生又该如何操作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医养生的常识!    养生和生活的关系决定了养生观点的多面性。那么,什么是养生?为什么要养生?如何养生?让我们从养生文化高...

睡有好眠 | 真正会养生的人,从来不养生

睡有好眠 | 真正会养生的人,从来不养生

  人越到中年,发现自己不能再好好地睡一个完整的觉了,有的人甚至会被夜尿憋醒,以前我们把它当成一个玩笑,但现在,随着年纪的增长,身边很多朋友都开始出现这样的问题。    01  为什么会被尿憋醒?  一般到了40岁以上,就有越来越多的人有起夜的问题。  年轻的时候,身体会有自然的分泌节律,夜间睡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