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养生之道有哪些,请你详细说明一下?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他们在会上发表了联合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下去,必须要从2000多年前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孔子的智慧,不仅表现在思想教育,他还是一位修身养生学家。
俗话说,人过七十古来稀,孔子生活的年代里,人均寿命尚不能达到30岁,而孔子却能享年73岁,这或许是他自己创立的一套养生术是分不开的。在《论语·季氏》中,孔子提出了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三戒即使放在今天,仍然是我们要遵守的养生之道。孔子的养生之道,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仁者寿。仁者就是仁爱、仁厚、仁义之人,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中心点是人与人之间互相亲爱。孔子为人,胸襟广阔,心里安定,精神豁达,他非常注重德性的修养,提出“仁者寿”,大德必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并主张:老者安之,少者怀之。如果每个都生活在畅心如意的气氛中,自然延年益寿。不息则久。以老子为首的道家养生观,追求清静无为。而儒家的养生观则不同,强调的是自强不息。至诚不息,不息则久。孔子认为天是以运行不息为健,生而为人更应当顺势而为,不懈努力,才能有所作为,这样不但事业理想可以实现,寿命也能长久。健身为本。孔子虽为圣人,但并非四体不勤,而是始终把健身作为根本,射箭、狩猎、驾车、弹琴、登山他都很喜爱,可以说兴趣广泛,他把这些的知识教给学生,同时自己也从中获益。生命在于运动,劳则寿的道理,孔子是极其重视的。食行有道。孔子提出了八个不食,即使放到现在仍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即霉粮馊饭,烂鱼败肉不食。颜色不好的不食。发臭的不食。夹生饭或烹饪不当的不食。调料不当的不食。不合时令的不食。胡乱切割的不食。闹市上买的酒和熟肉不食。可见孔子在饮食上很注意细微。其原则是:食无求饱,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斋必变食。孔子的一生大多是在终日辛苦,东奔西走中度过的,正是平时多方面的修养,塑造了他强健的体魄,使他在那样的年代里有力量拼搏,最终给后世子孙留子了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用之不尽,取之不竭。